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思的赋作,今存《三都赋》、《白发赋》全文及《齐都赋》、《七讽》残篇。《三都赋》是其成名作,使洛阳纸贵,影响甚巨;《白发赋》当是其晚年之作,乃抒情小赋,可能属于"烂熟于心,一挥而就"的作品。人们常把左思看作是文思迟缓的作家,但写《白发赋》花费的时间不会太久,估计八、九、十馀日足矣。《七讽》仅存数残句,有关资料又太少(仅《文心雕龙》有几句评说),人或以之为"早年练习作赋时期的产品",估计字数比《白发赋》要多,但篇幅也不会太长,在左思作品中占不了多大地位。而《齐都赋》虽也是早年之作,影响不如《三都赋》大,艺术成就不如《白发赋》高,但它和《三都赋》有一种特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全媒体时代,我国古代优秀典籍《红楼梦》的传播正经历着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的"史上最强"传播时代。"全媒体传播"是《红楼梦》传播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其在呈现出巨大传播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红楼梦》的理解困境。全媒体时代《红楼梦》的传播优势传播格局的多元化。当前《红楼梦》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传播途径涵盖了书籍、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电视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3.
刘逵小考     
崔洁 《兰台世界》2017,(12):91-94
刘逵是西晋学者,博学多识,精通礼学,同时又善于吸收学习当今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左思《三都赋》成,刘逵为其作注。以其《吴都赋注》为例,可知其注释翔实可征,委曲备至。刘逵的这种注释特点,一方面是基于左思《三都赋》尚实贵本之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逵效法胡广、蔡邕,而胡、蔡二人的注释颇为精核。  相似文献   

4.
崔瀚鹏 《兰台世界》2017,(12):89-91
《袁氏当国》是唐德刚先生所写的一本以袁世凯当权始末为背景,反映清末民初各党派、各势力在动荡的时局中争斗的著作。书中就清末社会转型问题、历史三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中国近代民主化进行了追寻。其思想见解具有独到之处,对研究中国近代史进程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刘逵是西晋学者,博学多识,精通礼学,同时又善于吸收学习当今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左思《三都赋》成,刘逵为其作注。以其《吴都赋注》为例,可知其注释翔实可征,委曲备至。刘逵的这种注释特点,一方面是基于左思《三都赋》尚实贵本之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逵效法胡广、蔡邕,而胡、蔡二人的注释颇为精核。  相似文献   

5.
对于西晋作家左思《三都赋》的评价,过去曾有“洛阳纸贵”之说,后世作家也多赞扬。王辉在《洛阳纸贵未必佳作》一文(见《陕西师大学报》今年第一期)中,对《三都赋》重新加以评论,认为完全是失败之作。文章认为,从这三篇赋看出左思的政治倾向是,通过赞扬曹魏政权,为晋王朝夺取政权寻找理论根据。三篇赋的前后安排和篇幅长短,都是为了贬低吴、蜀,赞扬魏都的建设和曹魏的政治措施,强调曹操是受天命,甚至抬出唯心主义的五德终始学说,作为曹魏代汉的理论根据。赞扬曹魏,是为了颂扬西晋司马氏政权,为了说明西晋继承曹魏是正统,是受天命。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与之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莫过于跨文化传播了,因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应时性、实用性、学术性,使其凸显于其它学科之上。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从一棵幼苗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与吉林大学出版社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不失时机地策划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出版计划,依托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跨文化传播学硕士点的优势,以该学院硕士生导师和在读硕士生为主,邀请河北传媒学院和其它院校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共同编写此书。  相似文献   

7.
彭梓君 《新闻记者》2020,(4):F0003-F0003
汉语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载体,通过汉语的对外教学发展,我国有力地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认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陈青文著《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汉语全球传播研究》一书以多元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为语境,深入阐述了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发展、媒介应用和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对我国对外汉语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的全球化传播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传播态势,这种"超越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①不仅受到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影响,更随着现代通讯技术普及彰显出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当前文化的全球传播范围正不断扩大,文化传播中所附带的价值观正不断缩小着民族差异,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伴随着这种全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趋势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也包括教育、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作为一种独具代表性的国家软实力,在建构国家认同、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我国文化外交指明了方向.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的语境下,红色文化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在广阔的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综合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张楠楠所著的《跨文化视野下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一书,立足我国红色文化跨文化传播实际,从特定的文化资源出发,对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为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建言献策,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并重.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社交盛行的今天,电影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电影情节的推进中,更多人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嘎达梅林》《冰山上的来客》《茶马古道》《黑骏马》《刘三姐》《穆斯林的葬礼》等,这些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特殊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文化内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组成.新中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一种“被表述”,构成了一组“汉族/主体/中心主义/看”与“少数民族/客体/边缘/被看”的对应关系.“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体现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功能则是巩固民族团结,增进国家认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少数民族电影在“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指导下,为增进新中国的国家认同而创作和生产,承担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电视传媒对外传播力构建路径为研究对象,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大型人文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为研究案例,从历史文化层面入手,对《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带一路"传播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价值理念的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基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以"电视+"为契机,主动实施"融战略",努力贴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关切,转变传播观念和传播语态,逐渐建立"你说—他听—他信"的新型传播模式,不断提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公信力,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没有植物园,只有悠久的皇家御苑和私家花园。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左思的《三都赋》等所描述的奇花异木,丰富多彩,却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植物园。“所谓植物园(Botanic Garden)者,是将各地植物在可能范围内收罗一处,按进化的顺序,分区栽培之,并定以各国所公认的学名,”  相似文献   

13.
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边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少数民族受众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的认知上容易错位,加大了社会风险。当下,学界对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的社会功能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影视剧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形态是民族精神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呈现载体,研究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功能关系到我国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发展。"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又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带来了契机。研究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精神文明建构,又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央视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栏目为例,阐述了健康传播作为文化与民族认同建构的主要方式及其在中西跨文化传播中推动文化自觉的可能,提出应该重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去研究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的篇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和着这股热潮,我翻开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一文,力图从字里行间来感受大师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2月7日落幕,节目收官战收视率突破1.17%,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30%.节目的热播再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国人所认同和尊重的主流价值观,它是中华民族存续下去的思想基石. 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是跨媒介传播 文化的传承需要工具,媒介便是一种便利的工具,人们通过媒介沟通有无、表达观点,在这种分享当中,文化得以传续下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对于媒介的借助是必然的,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是在当今融媒体的环境下进行跨媒介的传播,以期增加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文化伟大而源远流长,包含着几千年来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积累,是数千年中国人的养生之道与现代科学的最佳融合,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尤其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医中药成了联系全球华人华侨的精神纽带。如何继承这宝贵的历史遗产,使之为控制全球疫情发挥中医中药独特的效果。大众传媒肩负着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社会功能,恰当地传播中医药文化,不仅能彰显泱泱大国文化与科技双重实力,也有利于建立"中医中药"在国际范围内的身份认同,本文将以《中华医药抗击疫情》特别节目为例,分析如何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琴琴 《新闻界》2013,(11):24-27
《韩非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传播思想,本文主要分析了《韩非子》中有关"言"的政治传播技巧。"言"作为沟通君主与臣下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君主作为政治传播者需要有听取臣下"言"的深藏不露的技巧;另一方面,臣下面对至高无上的君主,要想保住性命同时又使谏言之事得到君主的认同,也需要谏言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9.
传播"仪式观"强调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具有塑造文化力量和形成认同的作用,借助传播"仪式观"看无障碍电影,发现无障碍电影能够帮助残障人士形成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并凝聚社会文化力量,所以无障碍电影不能仅仅以完成播放为目标,要借助无障碍电影,建立起沟通残障人士与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网红"能够流行开来,除了缘于技术层面的媒介演进外,还受到了围观式的传播情境、议题的社会勾连、受众文化消费与认同的符号逻辑等的影响。鉴于当前网络场域中"榜样权威萌化""网红"日趋成为一种文化常态,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网络女性主义、狂欢围观传播情境、认同的生产与表达等多维度地对"网红"传播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