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同质化背景下,电视节目需要创新,创新的动力和方向应是追求文化自觉,融消费认同于价值认同之中,提升传播感染力、影响力,建构民族文化认同,并以此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康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全新格局,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本文从话语变迁、意见领袖、文化认同三个维度,探讨了健康传播在当前媒介环境下的发展现状,也为在公共传播领域构筑一个和谐、立体的健康传播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为鉴,以钟汉良粉丝群体传播与媒介传播的实践活动为例,考察分析仪式下粉丝文化认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粉丝作为一个个体,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粉丝作为一个群体,其传播仪式的意义,就是通过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凝聚人心加强集体内部团结,在建构粉丝文化中发掘更多正面健康积极的意义,从而获得外部世界更多接纳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传播理论由来已久,爱德华·霍尔被认为是系统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第一人”,后续相关学者对于跨文化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拓展研究,当下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跨文化的传播与文化认知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阐释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便成为一个基础性的要素。此前阐释大多局限于跨文化传播这一单一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少能够将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建构系统阐述,因此本文从文化属性、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以及跨文化传播四个板块对于跨文化传播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认为文化属性是产生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文化差异是由文化属性决定的,具有必然性;文化认同则是愈合差异,建构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了跨文化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5.
闽南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地域风俗与深刻的精神内涵深植于闽南人心中,并使闽南文化不论在民族融合、海外迁徙的过程中不曾消失并代代传承.但在今天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闽南文化却在传播上遭遇了年轻受众与传统文化隔阂愈深的困境.年轻人群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追随者和使用者,闽南文化要走出传播困境,必将借力新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用创新的思路开启闽南文化传播的新路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礼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感。从传播理论方面看,礼文化传播不仅是一套行为准则、一种文化模式、一套价值体系,更是一种传播理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播思想和传播价值,是中国传播思想及理论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礼文化,对确立中国传播研究主体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视野狭窄、方法单一、思维片面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郭朋玉 《今传媒》2024,(2):19-22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凭借其互动性、移动性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金茂文化”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当下企业运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企业文化的优化路径,旨在为其他企业更好地运营微信公众号、促进企业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跆拳道运动文化认同的媒体传播,对于跆拳道运动的国际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文化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跆拳道运动文化认同的媒体传播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为我国武术运动文化认同的媒体传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漾波 《今传媒》2016,(1):156-157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碎片化趋势,其中,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传播时空环境、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在碎片化媒体环境中,我国民族文化认同遭遇一定程度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主流价值观面临解构、传统文化沦丧、文化泛娱乐化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媒体碎片化特征,进而分析媒体碎片化对民族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最后就这一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旨在引发各方思考.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具有凝聚共识、谋求认同的重要意义。作为红色文化载体和传播的重要渠道,红色文化场馆作为传播的优势应得到充分重视。源自博物馆和艺术领域的策展及策展人与红色文化场馆传播具有高度契合性。基于当下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红色文化策展传播可通过“以叙事建构意义”“以对话谋求认同”“以仪式激发共鸣”“以技术浸润情感”等路径来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以党报为核心的新闻传播体系对党的革命宣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延安时期形成的先进文化认同,具体表现为价值认同、政策规范认同、组织管理认同。一时间在新闻传播网络形成,知识分子政策确立,以及群众间人际传播互动频繁的状态下,营造了推进全民抗战的文化氛围,为先进文化搭建了良好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2.
陈玉 《科技与出版》2021,(7):116-121
长城是中华文化最显著的标志符号之一,也是构成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最稳定的元素之一.优化长城文化出版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提升长城文化话语影响力.本文以长城文化的出版传播为观察对象,分析长城文化认知模糊问题,提出基于共同体意识的长城文化出版传播路径,以期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度,推动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传播.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一种解读体育传播政治功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体育传播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前和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在进入21世纪后和平崛起三个阶段,分析了官方媒体通过体育传播对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中国官方的体育传播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建构功能,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族情感的建构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时代及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传播应以奥运精神的传播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作为传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仪式作为一种存储、传播文化和信仰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个民族历时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和人类学仪式理论,试图阐释仪式媒介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指出不仅传统的人类学仪式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所有的媒介(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社交媒介等)都具有一定的仪式媒介内涵.提出如何借助传统仪式媒介和现代仪式媒介来唤醒、激发华夏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健康文化传播是目前国家健康城市建设和研究中的短板。在健康城市建设中,贵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健康文化资源。贵阳健康文化的核心内涵突出表现在生态、心态、风俗和数据等四个文化层面上,这些核心内涵是贵阳健康文化的黄金传播素。在独特健康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贵阳初步建构了较为立体的健康文化传播模式,在大众文化传播、人际传播、健康教育等传播模式的建构上,做了具有示范性的探索和实践。健康文化传播力助贵阳健康文化发展既达到了国家健康城市建设指标,又形成了自身的独有气质。在后续的健康文化传播中,贵阳可在纸媒传播、各类活动与讲座和社区文化的深度融合、话题传播、大数据与健康传播的结合、健康教育的分级分层等方面加大推进和扶持力度,并探索建立政府和科研机构联合的健康传播研究和评估机构,推动贵阳健康文化传播释放更大的健康文化能量。  相似文献   

16.
冯源 《新闻爱好者》2017,(12):69-72
文化认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一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晋时期左思《三都赋》的传播即印证着这一原则。《三都赋》选题本身蕴含着左思强烈的政治文化意识,左思在创作中又着力构建中原的地域优势及道德文化优势,此种鲜明的文化取向,在三国争统的文化语境中,迅速得到了西晋北方士人的强烈认同,拓宽了传播渠道,使得《三都赋》的传播获得了空前的效果,形成了"洛阳纸贵"的传播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全燕 《东南传播》2011,(10):52-53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传播可以促使文化转化为软权力,也是各国软权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认同、文化载体的选择和传播力三方面探讨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宏观策略,尝试为中国软权力的提升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鉴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以中国传媒实践活动中的民俗传播与节日(庆典)仪式传播为例,考察和分析中国传媒与文化认同建构之间的意义及关系.理解民俗展现和节日仪式传播意义,就是在仪式中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以其感召力重建文化的"想象的共同体",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建构中重新发掘现代性意义,从而获得外部世界更多的接纳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开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的汉语全球传播研究。目的是促进异文化之间的沟通、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对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汉语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汉语的渠道、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情况,进而提出汉语全球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汉语在各种传播渠道中,人际传播效果远胜于大众传播;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生活中的美食与美景是最吸引外国人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