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人权是当今世界人民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以发展权为核心的“第三代人权”的提出,使发展权利成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理论的演变过程中,人权目标也逐渐呈现,使发展成为促进人权的重要途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入文发展”把发展与人权相结合,从战略和方法两个层面促进入权的保障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乞讨权”的法理分析——从人权和自由的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乞讨权"的提法不甚科学,乞讨不是人权或权利,而是一种"自然自由"和实现"救济权"的手段。自由的行使都是有限度的,即不能侵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手段的行使也有合法与非法之别;这为政府"限制乞讨"提供了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乞讨不是人权,也不是目的,但以乞讨为手段实现的社会"救济权"却是人权。容忍"乞讨"是行善和文明的表现;适度地"限制乞讨"则是一种更大的文明,而且也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原则和规定。  相似文献   

3.
谢琼博士的专著《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探讨了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的关联发展及相互影响的规律,指出福利权是一种法定的人权,是人权在福利领域的具体表现。当代社会的人权建设,必须突出公民福利权利的保障,通过制度化的福利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权。中国人权保障需要重点关照特殊群体——残障人士、儿童和妇女的权利和福利。该著作开辟了人权法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人权理论有了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人之为人的权利,人权的特殊性在于有了人权人才成为人,没有人权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的类本质、现实本质和需要本质,为现今我们界定人权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人权具有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和宪法权利的多重属性。全球气候变化侵害了人权,引起了国际人权诉讼。我们应当从权利学与经济学的双重视角考察气候变化与人权的国际保护之间的关联性。人权的核心功能是要矫正资源分配权的失衡现象,从而维持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利的大致平衡。以人权保护的需求为原动力,以人权的矫正功能为手段将有助于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罢工行为本质看,它是劳动者争取必要生活资料和剩余价值权的一种经济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立法规范必要。从罢工的权利属性看,罢工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属于劳动权范畴,保障罢工权须立法转化为实然权利,维持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也需要将罢工权用法律的“笼子”规制。从现行法层面看,国内法对罢工规制的不到位以及国际法赋予我国罢工立法的义务再一次肯定罢工立法必要性。当下,首先由地方立法,后上升为国家立法,时机成熟后再考虑转化为公民基本权利是符合国情的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7.
"受救援权"作为一种权利是由基本人权派生而来,是受灾人在发生灾害时的群体人权;对"受救援权"的需求产生于发生灾害时的救灾实践。目前,该项权利已被国际法律文件所确认,但尚未在国内法中确定下来。在国内法上确立"受救援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灾难救援对于灾难发生国政府是一种义务,而非权利;在用尽本国救济且经由受灾国政府同意的条件下,外国和国际组织也可以加入救援行动。"受救援权"的实现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学习自由权是高校学生的一项应有权利,它是一种人权,也是与"教育权"相对应的"学习权"的重要内容。学习自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并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得以体现。"自由与秩序"是学生的自由选择与学校的秩序规范之间是一对固有矛盾,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构建农民工劳动与社会权益法律保护制度,应坚持"基本人权优于一般人权、基本人权中‘生’的权利优于其他权利"的原则,贯彻正义和平等的基本理念,以平等就业权的保护、居住权的保障等5个方面为着力点,建立以国家为主导,农民工自身与其他社会力量配合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权从来就是一项不客忽视的关于人的公民权、政治权、经济权和社会文化权利的集合,无论是自然法,还是实在法,对人权的内容都保护有加,人权作为一种现实,在浩瀚的历史荡涤中,愈加丰富和复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毋庸质疑,人道主义干预有其合理的一面,有理有节地利用这一点,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贡献,相反却只能破坏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权利和基本人权的角度分析《物权法》中捕捞权,其基础核心为生存权,既合乎理性分析又为立法实践所承认。捕捞权并不是附属于行政权利的从属性权利,而是渔民本身所固有的生存权利。国家机关的管理只表明国家出于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管理的需要,才对这种权利进行确认和保护。非有正当原因,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将其随意剥夺或在确认权利时设置障碍。  相似文献   

12.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但人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从"天赋人权"思想的诞生到资产阶级人权文献的发表,从西方人权到世界人权,从个人人权到集体人权,从公民权到民族权和发展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权概念不断被补充新的内涵而逐渐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并最终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表明人权的概念不断完善,人权的保护不断加强,国际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纳教育作为当今一种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教育即人权、反对教育中和社会上的排斥与歧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关注到人权问题的重要性。作为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关注的焦点。全纳教育正是基于教育即人权的理念,运用人权观,从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分析教育和社会问题,因此具有较为深刻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念,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了要求。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权利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从而为可持续发展观增添了新的内容。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承认生命和自然界有一定权利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键是建立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水权制度。而明确水权概念,是建立水权制度的基础。水权制度作为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涵盖水资源国家所有,用水户依法取得、使用和转让等一整套水资源权属管理的制度体系。与此相适应,我国应该确立一个综合性的水权概念,“水权体系说”即是把所有与水资源有关的权利聚集在一起,其强调水权的综合性,符合我国制度建设的需要。水权概念的准确确定实际上就是水权权属范围的划定与规范,也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水权体系。因此,以水权概念为基础,确立一个由水资源所有权、环境用水权和水资源使用权组成的水权体系,将有助于我国构建科学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源于罗马法的一物一权原则越来越受到学者的质疑。一物一权原则应坚持其最初的含义,即一物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所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由此得出结论,一物一权原则只适用于所有权领域,不应再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制宪权,一种几近被遗忘的权利,但因为没有完全消失,而被认为是一种权力话语。只要追寻人类权利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制宪权绝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由权利向权力过渡的"权维",它是连结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纽带和桥梁,它一头挑着国家权力,而另一头却肩负着公民权利,并规定着人类基本权利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具有始原性。制宪权这种从权利向权力转变的"权维"形态具有重要性、至上性、稀有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已为世界各国及联合国人权公约所承认与保障,但关于公民的被选举权的性质则较少有讨论,从历史发展与权利的权能分析来看,被选举权的性质有别于参政权的其他权利,如选举权及担任公职权。这样的区分对于明晰概念及构建公民权利的制度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概念,但也是一个"身份"加"契约"之歧视性概念,宜以"农民移徙工"替代。改革开放以来,因制度的缺限和政策的不完备,农民移徙工的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保障遇到许多障碍,客观上构成了对这一群体之歧视。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审视我国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保障,一方面可以从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中明确共同标准以及所承担的国家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唤醒社会对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尊重,促使国家以最大能力履行责任。而其核心旨在保障这一特殊群体权益之实现,从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辞职权是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辞职权的规定充分映射了现代劳动立法的理念——保护劳工,是劳动者人格独立的法律表现。辞职权规定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