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刘志成的散文属于西部,属于有着久远历史,在新的时代虽背着沉重的负担,却奋力而行的西部人,他出于西部,书写西部,但精神上超拔了西部,他以自己的追求证明,持久的艺术冲动,是保持散文创作活力的重要保证。他有篇散文叫《裸坦的渴意》,我觉得较好地概括了他的散文。散文是一个人经历、思想的直接记录,最见人的性情和情感,读刘志成的散文,觉得他确实是在"裸袒"着他的内心,对自己经历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散文在教科书上屡见不鲜,作为京派的散文,汪曾祺的散文独具特色,散发着独特的气质。他的散文大多是追忆家乡,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和意境布置都非常高超。在释读中通过精彩的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抵达精神的核心。在语言运用上别具匠心,细腻且真挚,给人视觉与感官上的冲击。本文主要对汪曾祺的散文作品进行解读,以期在解读中进一步了解他的散文。解读汪曾祺的散文也已成为我们探索他的世界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3.
某大学办的杂志把朋友的一篇文章列入了“文章评改”一栏。这篇文章的确有缺点 ,评点人 (南方一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 )某些意见很正确 ,比如他指出的三处明显的疏忽 ,然而 ,评点人提的另外一些意见却叫人哭笑不得。比如说“文章的文体感不强 ,不象散文 ,也不象随笔 ,如果是散文 ,应该多些描写 ,如果是随笔 ,应该多些议论” ;再比如他说只能用“享受…感觉” ,不能用“寻求…感觉”等。这些看法其实是相当偏狭的 ,文章“不象散文 ,也不象随笔” ,可不可以是偏于散文的随笔 ,或偏于随笔的散文 ?散文与诗之间有散文诗或诗散文 ,它与随笔之间就不…  相似文献   

4.
安部公房是日本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和散文。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人的生存状态做了深刻探讨。文章从安部公房小说中存在与异化的主题来探讨他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是中国新时期的散文革命家。他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启导与创作实践上。本文侧重探讨贾平凹在理论上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在于澄清、矫正了中国当代几十年来关于“散文”的种种错误演绎,还在于他结合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贾氏散文理论”。他一百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是他这种理论的尝试与深化。  相似文献   

6.
正贾平凹先生在读过王剑冰散文后写道:"他是个认真对待散文的人,以他的理论思考、创作实践和编辑工作以及许多文学活动,是对新时期散文做出了贡献的人。如果仅从中国的中间东西画一条直线,东边余秋雨有余秋雨的面目,西边周涛有周涛的个性,中原郑州的王剑冰虽未有余周的极致,却有他的中庸,中庸并不是平庸,他有他的浑厚和鲜活。"王剑冰先生集诗人、散文家、散文理论家、  相似文献   

7.
我推荐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是因为李镇西其人,也因为其书。我曾经以几种“家”来戏称语文教学界的几个中青年实力派,韩军是语文教学界的诗人,李海林是语文教学界的哲学家,而李镇西则是语文教学界的散文家。李镇西的散文的确写得漂亮,尤其是那些写人记事的散文,很有魅力,一是挺动情,读他的《爱心与教育》很揪心,很抓人,很有几分感动;二是挺传神,他善于观察人,特别能发现被一般人忽略的特征,然后通过他的笔略带几分夸张但又非常真实地表现出来,他有点漫画的技法,但又绝不是漫画。  相似文献   

8.
梅子涵从事文学创作近50年,在散文语体和题材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种基于平等理念的创作,交织起儿童和成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以自觉的“看得见”形象捕捉,彰显了主体特色,扩大了创作视野,给他的散文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梅子涵的主体位置,在散文的每一篇都清晰可见,可以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人。这种“自恋”既是对人的特征,也是对他散文基调的概括,是儿童化思维方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散文创作存在诸多问题。多得让人都不知道何种问题才是真正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当下的散文界,从事散文创作的作家似乎都缺乏一种超越世情之上的写作。所以我一直认为。在没有发现更多的时候,创作中简单的对于生活的实录。已经成为当下散文创作的问题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考察黑龙江散文家澜涛的散文.就有着一种特别的意义.澜涛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在生活的沙滩上四处探寻,寻找出最让人心动的事件和时刻,然后写成一篇篇给人温暖的文章,用文字的细雨洗刷着人们日渐麻木和疏离的心灵,让人顿悟和感动。从中,我们是能够看出澜涛在散文创作方面的特色和追求的。正是因为他有着自己对于散文的理解,对于散文创作理想和方向的理解,所以他的散文才呈现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冬天,绕不过去的人,是路遥。这个冬天,还与一个人,以及他的文字,惊鸿相遇,这个人,就是刘亮程,这些文字,就是《一个人的村庄》。大概是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和一群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刚刚走进初三沉沉的夜色里。一次考试,阅读题里选择了一篇散文。那篇散文可是难倒了众人。很多孩子说,老师,根本就看不懂嘛!老师,这个人的文字太深邃了,无法理解……那篇散文的题目现在已经忘记了,但写散文的那个人,却永远地记住了。他就是刘亮程。  相似文献   

11.
师陀是京派散文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数量颇丰,且多以写人记事为主。他的作品既有京派散文的创作特点,又有个人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中,师陀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揭示社会的荒凉与颓败,用忧郁沧桑的文字抒写浮生的忧伤与辛酸。在师陀的散文作品里常常透出缕缕的哀惋与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12.
阮忠是近年来在古代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围绕古代散文研究,他先后出版了《散文概说》、《庄子创作论》、《汉赋艺术论》、《先唐散文论稿》、《唐宋散文创作与批评》等著作,内容涉及广泛,视角观照独特,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理论阐释,无不体现了他缜密的思考和宏博的学识。在对先唐散文的系统观照中,阮忠善于打破固有的认识,提出自己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从文化与文学的通感中挖掘古代散文的艺术灵性,  相似文献   

13.
冯至不是一个善于追随主流的人。他的诗作和散文乃至小说,都透露出他对主流意识形态疏离的信息。他总是以自己极富个性才情的书写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哲学之思。冯至是一个个人化的作家,他的诗作与散文投射出的只是作者本我对爱情与生命关注的光彩,展示着作  相似文献   

14.
俞平伯是现代学者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大张旗鼓地宣扬"五四"精神之际,在其散文创作中又对古典文风予以批判性地保留。本文主要从俞平伯现代散文创作与他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他的散文在具有现代气息的同时又吸收了古典文学尤其是晚明小品文风格。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是中国新时期的散文革命家,他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启导与创作实践上,本文侧重探讨贾平凹在理论经上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在于澄清,矫正了中国当代几十年来关于“散文”的种种错误演绎,还在于他结合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实际,在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贾平散文理论”,他一百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是他这种理论的尝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以文艺性散文为主。在这些散文中,张恨水以唱颂歌和作检讨的方式表达他赶上时代的决心;同时,他在散文中回归内心,坚守做人底线,坚持文学品质。这种散文特点的形成,与他的人生追求、“革命认同”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因素有关。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散文、随笔在钟敬文先生一生的著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他长达一个世纪的学艺生涯,可以说就是从年轻时候的散文写作起步的。1924年和1925年发表的《水仙花》和《荔枝》的等多篇咏物的散文,受到好评,使他获得了进军学艺天地的信心,为他开辟了学艺的坦途。信心是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有了信心,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去实践,而勤于实践,最终才会获得学艺的丰硕的成果。他的第一本书就是1927年出版的散文集《荔枝小品》,他自己写的《题记》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兴奋和喜悦之情,从中可以知道他是如何看重他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文学家,冯雪峰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是人们从这方面提到他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湖畔诗人”,是革命文艺理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而对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重要贡献,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本文打算通过论证杂文集《乡风与市风》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特殊贡献(兼及其他),以表明雪峰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李广田是闻名全国的教育家、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五十年代初期他接受党的重托由北京来到边疆昆明担任云南大学副校长、校长。他对党的热忱和对青年的挚爱,在云南大学谱写了一曲曲深情的教育诗,为云南,为新中国培养了许许多多建设人才;在育人的同时他还以诗人的敏感和深思写下了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些散文,歌颂了美的人,美的事;描写了春城“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的醉人景色。他这一时期的散文与他三四十年代散文的质朴清新风格是一致的,但是他的笔不再是苦涩的,他的情感不再是沉郁的。虽然他不是一位激情澎湃、引吭高歌的诗人,可是他却是一位善于在那“平凡中发现最深的东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景记游类散文、说理类散文都是各类散文中的典范,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真”、“美”、“散”的审美特征可以映照出中国现代散文整体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