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学“体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各种数学活动,获得对数学事实和数学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数学、学会数学、会学数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体验的策略有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科学发现的体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3.
李太贵 《小学生》2011,(6):21-22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活动中,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悟体验,激发思维,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一、研读教材,设计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几个维度:一个是教材适合度,教材内容有自身特点,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合设计教学活动的;一个是学生认知维度,小学生有年龄认知特点,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教师要对学生认知有全面了解才能抓住要点;一个是课堂教学环境维度,课堂教学有特定气  相似文献   

5.
田莉莎 《云南教育》2005,(14):14-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课堂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怎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呢?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我在工作实践、学习中,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课堂交流,作为一种数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一样,将促进教学中的交流互动,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堂交流大体包括三个方面:数学知识的交流、数学体验的交流和解决问题心得的交流.那么,我们该如何更为有效的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交流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一、把握好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时机数学交流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组织学生进行数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体验的策略有: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科学发现的体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8.
生态课堂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的学习更符合认知规律.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因为以"以身体之,以心悟之"为特征的体验,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形成经验与数学学习、体验与数学学习的良好关系,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促进数学知识更好地生成.  相似文献   

9.
前数学理解是学生已知世界与新知雏形交融的中间地带,为数学课堂提供了自然生长的平台。教师一方面应基于学生的现实起点,运用直观表征充分挖掘学生朴素的前数学理解,以生活经验对接活动体验,以生活原型联通数学模型,以已有认知表征彰显意义理解;另一方面应基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捕捉学生原生的前数学理解,放大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雏形,使之不断得以丰盈、敞亮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离开学生的课堂称不上课堂。唯有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心去了解学生,读懂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及水平、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体验和经验、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周围的世...  相似文献   

11.
顾永军 《广西教育》2014,(45):77-77
正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而体道""行而察道",在体验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生活实例是学生体验的源泉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出:课堂不仅要注  相似文献   

12.
贺维东 《考试周刊》2011,(80):71-7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到其认知结构中去;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呢?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创设情境,激发体验;操作交流,形成体验;反思回味,深化体验;活化作业,延伸体验。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并最终形成影响其一生的有益的个性化的体验,从而实现优效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意义的数学实践活动.树立大课堂观念,使数学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一些数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朱月兰 《广西教育》2012,(29):85-85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在头脑中建立起有意义的、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小数课堂中,越来越需要教师去关注学生对数学活动的“体悟”,让学生在体悟中反思学习过程,让数学课程成为更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朝夕 《学周刊C版》2019,(21):104-104
在数学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数学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亲历事件获得情感体验,或者虚拟地经历一些事件来获得相应的经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体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让数学课堂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做"数学中体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做"是探究的意思,"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习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激发学生"做"数学"亲其师则信其道."一般来说,某位  相似文献   

18.
张卫星 《辽宁教育》2012,(21):42-43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即学生个体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领悟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情感与观念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组合性经验,其核心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直觉,逐步学会思考问题。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时,就有利于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掌握一些数学思维方法,有利于体验并领会数学思想的无穷魅力,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认知结  相似文献   

19.
数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有“做”数学的机会,而且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将数学与生活对接的过程,使课堂呈现丰富生动。从价值论的角度讲,怎样的数学活动是真实有效的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数学活动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过程,获得体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如何设计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做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