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从真爱每一个孩子做起",用自己的"真爱付出"换取孩子们的"真心对待",真心对待老师、同学,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意"为老师"读书,真心对待数学学习. 一、表扬是最直白的爱 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大多数爱表现、有个性,更喜欢听到他人的夸奖.  相似文献   

2.
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爸妈总会跟我说又有哪位叔叔阿姨想让我去开导开导他家的孩子某某。"都快要高考了,这孩子也不知道着急,一点都不用功。"因为学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所以经常会碰到学习方面的心理咨询,而"高考那些事儿"也是问得最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快成我们家乡的"明星"了。孩子不用功,按照心理学术语来说,这叫"学习动力不足",这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煮书"说     
新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深层次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我认为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让孩子学会"煮书".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学生选择老师"文章,学习了少数学校先让自己的教师"演讲"、"才艺展示"和"答辩",再由"家长和孩子投票选择教师"的"先进经验",读后如刺在喉,不吐难受.笔者以为,该校让学生选择老师这一做法背离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和学生实际,是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似有做秀之嫌.  相似文献   

5.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学生的本职。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尽情地"玩"数学,使孩子感觉到数学确实好"玩",让孩子在。玩"中增长知识,张扬个性。讲一讲"数学故事"。数学故事包括数学童话、数学趣闻、数学史实等。比如,家长可以在数学教材、报刊杂志中收集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领域的重大发  相似文献   

6.
杨曦 《教师》2010,(20)
一、家长对"网上家长学校"的期望 "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的目的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搭建互动平台,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教育体系,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并通过学校的交互信息,指导孩子的学习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平等对话,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实现了平等对话,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才能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空间里飞扬自我学习的热情,享受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8.
既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全面的素质,要想让孩子得到考试的高分数,是我们新时代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学校满足"轻负担,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我觉得教育要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就应该减去学生不应有的多余负担,引领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应该承受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悄悄教育法"是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教师采用悄悄的、隐蔽的方式,使用让人理性、使人冷静的话语、动作或文字等让孩子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而不是由教师指出错误,强令改正."悄悄教育法"照顾了孩子的接受心理,淡化了被教育者"受教育"的意识,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严厉的责罚,而是老师真心的关爱.……  相似文献   

10.
沈秋琴 《教育》2022,(4):24-26
近年来,教育"内卷"现象愈演愈烈,"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思想在社会蔓延,很多小学生既要开展校内课堂学习,还要参与校外各种辅导班,包括学科辅导类、兴趣爱好类等素质课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段即将迎来小升初这一严峻考验,面临日益严重的课业和学习负担.为摆脱教育"内卷"趋势,让学生自由快乐成长,2021年7月24日,《关...  相似文献   

11.
"悄悄教育法"是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教师采用悄悄的、隐蔽的方式,使用让人理性、使人冷静的话语、动作或文字等让孩子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而不是由教师指出错误,强令改正."悄悄教育法"照顾了孩子的接受心理,淡化了被教育者"受教育"的意识,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严厉的责罚,而是老师真心的关爱.……  相似文献   

12.
活动主旨: 要教育好一个孩子,绝不能仅靠教师.六年级学生大多拥有自己的偶像.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偶像"、"剖析偶像"、"学习偶像"等环节,展开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省与冲突;正确选择自己所崇拜的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指导学生的行为,以促进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因。综合实践课是孩子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大契机。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孩子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让孩子们在"说"和"做"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四大支柱"的新构想中明确提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的第一支柱、首要任务."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身处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更好、更多.理所当然,学习成了孩子生活的丰旋律,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变得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猜测、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发展空间,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挥,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中有和"双基"同等重要的内容.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得到一种文化的浸润.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实现智慧的生成.第三,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走出一个健康的"真我"来.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喂"与"被喂"的关系。而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8,(5)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孩子动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真正动起来呢?笔者就自己的做法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9.
胡晓妹 《教师》2014,(6):80-8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learn how to learn)。陶行知老先生说:"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我的课堂我做主"。  相似文献   

20.
白玉华 《家长》2022,(4):45-46
"让学引思"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的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引思"就是引发、引领、引导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如果家长能够借助和利用"让学引思"这一理念培养孩子阅读,会激发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