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辨析与范式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年不断有人提出异议。本文指出真正的问题只在于以什么样的手段、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章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范式转变,指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涂俊  吴贵生 《中国软科学》2005,28(2):105-110
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推行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稳定和恢复了巴西的经济。然而,过分自由的宏观经济政策削弱了巴西国内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给巴西带来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暗毁(undermine)。以巴西案例为鉴,本文提出,我国应该着眼于中长期技术经济发展,采取积极的创新政策,建设和增强国家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3.
推进"大学-产业"互动,重构创新文化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构成出发,重点探讨了创新文化的构成、作用机理,指出“大学-产业”互动关系与区域创新文化紧密相关,并以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互动为案例剖析了“大学-产业”互动与创新文化培育的国际经验。最后,文章就推动我国“大学-产业”互动,培育创新文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对一国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国家创新系统的方法论意义,主要研究了科技创新投资的“系统失效”问题。这种“系统失效”实际上就是“制度失效”,因此,最后相应提出了系统的制度安排,旨在对科技创新投资的“系统失效”进行校正和修复。  相似文献   

5.
基于金融"功能范式"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维  沈红 《中国软科学》2006,(10):74-8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7年多来,始终未能解决其个人金融服务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政策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因此,基于金融“机构范式”的改革道路已走到尽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需要进行范式转换和新的路径选择。创新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整体思路,就是金融“功能范式”。据此思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应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对现有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功能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社区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并在开发二级市场前提下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6.
工业革命以来的近200年,随着人口数量的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据科学家们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近代物种的消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1个物种.……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和促进区域经济内涵发展的增长极,与区域创新体系在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方面存在着高度关联性;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智力、产业、环境和法律制度基础.因此,应以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级高新区为支撑点和载体,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区域性的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大步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成为建设的"主角".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我想,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潜质,概括来说就是"五千"精神:肯干、能干、善干、恒干、敢干.  相似文献   

9.
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来源-执行"组织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研究与发展经费指标对中国和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就中美两国的创新组织要素和来源执行结构问题提出了几点讨论,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优化目标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11.
李丽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79-18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历史性地将科技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以科技促发展是历史的宝贵经验,以科技促发展是当前与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以科技促发展必然要求科技事业率先发展,以科技促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这四部分进行论述,结合历史与现实,力图对“十一五”规划建议精神有更加全面、深刻、科学、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了“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的概念(见《发明与创新》03年第10期严建新:《原始性创新综议》)。其实,两者都是要强调“原创性”,即创新的原始性,是要强调研究者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首次性,即是研究者提出之前所未有的。因此,“原始创新”也就是“源头创新”。有人提出“源头创新”应同时具备“原始性”和“唯一性”两个基本性质。我认为“唯一性”是许多情况下做不到的苛求,强调它反而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一个研究人员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试论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制度安排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探讨国家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并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制度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余鹏翼 《软科学》2001,15(5):64-67
21世纪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取决于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强大的动力。本文认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变,并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使国家创新系统在私有和国有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当的平衡,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以鼓励创新,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以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我国客观现实的需要,在对构建产学合作制度化联合创新组织进行理论透析的基础上,提出“流程型”产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虚拟型、制度化的联合创新组织模式架构。并就创新投入、创新资源、创新产权、创新组织的制度安排作出框架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是综合心理影响的结果,作者对员工参与创新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归纳,从角色认同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和行为规划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员工创新心理因素由创新的角色认同("我是")、创新自我效能感("我能")和创新意愿("我愿")三个因素构成.并提出假设,认为它们与员工创新行为正向相关.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49家企业中的497位员工数据,分别验证了员工创新角色认同、创新自我效能感及创新意愿三者与创新行为的正向相关关系.最后提出管理方面建议:组织应当在组织文化、领导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员工创新角色的形成;同时,培养员工创新的能动性;并且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创新意愿.通过三方合力,促进组织中不断涌现出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8.
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盛事"两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召开。而在此期间知识产权领域的一次合作会商例会也按约如期举行。日前,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北京举行了双方合作会商第三次例会。2007年的合作会商落实情况如何?国家知识产权对江西省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如何以及会商制度到底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和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两会"期间,奥运之年,举办的这次合作会商例会是否会揭晓这些答案呢?  相似文献   

19.
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罗伯特·萨顿(Robert Sutton)提出的“创新的规则”显得如此的离经叛道,他的观念与几十年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格格不入。 萨顿认为这些“创新的规则”并不怪异,“真正怪异的是,人们说他们所想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国家创新系统是为了刨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由一个国家的社会机构组成的网络。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以企业为主体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重新构造,同时给出了国家创新系统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