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饱含丰富的乡土景观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特色小镇乡土景观的保护有助于与之关联的自然生态保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维价值的实现。在对乡土景观价值构成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沙溪古镇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价值及其对古镇旅游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对其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古镇乡土景观包含了自然生态、民居聚落等物质实体以及日常生活图景、民俗活动氛围等人文环境,并具有传统人居智慧体现、文化传承、社群关系塑造、生态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多元价值,同时认为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应从整体观的视角出发,实现其多元价值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城市色彩景观是城市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保护城市建成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化基因以及协调城市传统风貌区与周边建成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视知觉理论,结合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要求,划定风貌区周边片区色彩景观研究范围。从色彩景观评价和认知维度,采用MATLAB平台自拟程序量化方式和公众参与社会调查方法,分析研究片区范围内,城市色彩景观结构及建筑色彩。研究发现片区色彩整体统一,但局部色彩不协调、单栋建筑色彩突出,进而提出风貌区周边色彩景观整体控制、点状更新及分类实施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历史性城市景观将城市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把动态发展的城市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都作为遗产保护的范畴,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烟台是明清时期的海防军事重镇,又是清末开埠的通商口岸,形成了军镇防卫和商埠港口格局互相镶嵌、中国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互相交织的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烟台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应在深入分析其演变过程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动态保护城市发展各时期留存的景观,整体保护城市空间格局和总体风貌,关联保护自然环境和更大范围的文化遗产,以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的地域性特征被逐渐淡化,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筑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展示利用显得日趋重要。黄淮交汇文化区乡土石砌民居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形式,自身营造技艺和其风俗特征,都是当地的宝贵历史财富。对于文化区乡土石砌民居的研究,以历史资料和实地走访为基础,系统梳理该区域乡土石砌民居的建构特征和营造技艺。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传承与展示利用的措施,在严格控制乡土石砌民居风貌的前提下,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岭南传统水乡形态受到极大冲击,水乡风貌和人文特色逐渐消失。因而,探讨如何保护与延续历史悠久的岭南传统水乡风貌,尽可能保留物质景观与文化景观相结合而形成的岭南水乡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顺德杏坛镇逢简村为例,通过分析当地对水乡风貌与文化的保护措施,探讨保护岭南水乡风貌与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是当代受到普遍关注的地域性作家,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乡村、现蛰居现代都市的知识分子,乡土情成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线索,也成为读者解读他小说的一把钥匙.文章对贾平凹乡土情结的形成因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庹飞 《职业圈》2007,(19):60-61
刘醒龙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对比鲜明的审美向度:对传统乡村文明的歌颂和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为乡土逐渐被现代都市文明所浸染而忧心忡忡,并试图用善心及爱的力量重建他的乡土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8.
洪雁  高日晖 《文化学刊》2011,(3):161-165
乡土叙述是孙惠芬小说的一个基本指向,她把对乡土的热爱用故事和形象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她小说中一直关注着农民的命运和心理的变迁,并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化的进程中,处在夹缝中的农民和乡土。  相似文献   

9.
现所可以直接用作考察研究的"下市话"文本,除现在世的少量可视为"传承人"的口述之外,更主要是存在于"侨批"里面。侨批是发掘发现各地乡土性民间秘密语的主要文本资源。侨批与个中各地乡土性民间秘密语的解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基本的核心环节,也是"下市话"等乡土秘密语之于侨批以及侨批隐语的最根本关系所在。"下市话"等一些乡土秘密语亟待发掘保护的语言类民间文化遗产,需要采取立即抢救性地采辑口述史性质的文本,还要不失时机地发掘、保护散存于各类文献中的文本并予及时准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所谓乡村景观,是指构建在自然景观之上,以农田景观为主,辅以优美的生态风光、厚重的乡土气息、朴实的乡风民俗,形成人文与自然深度融合的、极具开发价值的景观体。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也对乡村景观带来了重大影响。基于此,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全貌与特征是乡村景观规划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文化地理视角出发,对乡村景观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摆脱传统乡村规划模式,避免乡土文化的流失。  相似文献   

11.
洛阳古都地理景观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古都历史文化保护重心仍限于对单一历史古迹或建筑与街区的保护,缺乏对古都建筑发展所依靠的自然地理格局的整体保护和对历史文化从根本上进行保护。洛阳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历史发展具有深厚的景观特色和传统,其所依托的自然地理景观核心为:"四方门户"和四条河流。试从地理视角出发,对洛阳城市历史的发展做简要分析,并分析洛阳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变化,从中探寻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地理景观格局的分析,确定保护山脉脉络和水系河网的完整性,进而对古都历史文化保护和古都整体风貌规划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枫杨树乡”是苏童笔下虚构的故乡,苏童将江南乡土与当时时代历史背景相结合,创造出以江南故乡为主或为起点发生的故事以及形形色色鲜活立体的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包含着对传统乡土小说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因此,分析苏童小说的乡土叙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对于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与警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农村住宅的装配化比例快速增加,新型建筑材料和建设模式对传统乡村景观形成了较大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对乡村建筑风貌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基于对现状情况的深入调研,总结影响当今乡村建筑风貌的关键性问题,并结合建筑数字化技术,从规划与管理的角度提出乡村建筑风貌解决策略.认为东北地区近年乡村住宅建设技术正在发生系统性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风貌是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而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景观趋同性问题,城市风貌规划开始逐渐兴起。在合理界定城市风貌的概念和要素的基础上,以广西柳州市融水县风貌规划为例,就城市风貌规划的方法进行探索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进行风貌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是中国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其沿线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大运河乡土文化被列入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沧州段传统技艺类非遗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价值,沧州段京杭大运河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扩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控制区街道空间品质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街道空间与现代生活不匹配的现象愈加凸显,往往出现功能混乱、空间割裂、风貌杂糅等一系列问题。以黟县碧阳大道为例,提出建设控制区街道的“共生”规划理念,以时间为脉络,从功能需求、空间肌理、建筑风貌、景观环境、生活设施5个方面进行了“共生”策略的研究,以期推动黟县新一轮转型升级,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任务最重、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工程.从2000年开始,青岛开发区就致力于大面积、大范围的退耕还林工程.乡土树种直播造林成本较低,施工简便,成活率高,特别适合于大面积荒山造林,是山区造林机制上的又一次尝试,在荒山绿化、建设绿色青岛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保护规划文本、地方保护条例(办法)以及地方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分析,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方实践进行总结。"历史文化风貌区"较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更丰富内涵与复杂性特征,保护规划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出现的新类型与内部价值要素,在探索和完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前提下,秉承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思路,探索差异化的、量体裁衣式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过分整洁的园林景观,失去了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不讲科学的逆境栽植,带来了难以为继的高昂代价;极度贫乏的植物材料,造成了单调乏味的植物景观;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形成了如出一辙的园林景观--这样的作品如何让人感受到地域景观和自然文化之美呢?所以.现代自然植物景观设计应有它合理健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是"看得见的历史",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存,以其整体的景观意象展示着城市的个性风貌,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是城市文化特色最集中的体现。有条件的城市都应积极保护和科学开发历史街区,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城市文化轴心,开发一系列精品力作,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