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刊2003·11小溪流快活冲过石块的阻拦小河旺盛冲过石滩的阻止大江强壮掀起汹涌的波涛大海巨大涌向四面八方成长壮大永不停息}【思路综述】本设计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入境,力求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让学生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进而在表演中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并感知童话这种文学样式。【教学简说】一、课前准备⒈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悉教材内容。⒉教师制作4幅多媒体动画(配音乐):淙淙流淌的小溪、奔流不息的小河、滔滔不绝的大江、波涛汹涌的大海。二、教学过程1.感知。(1)形象感知。播放多媒体…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融科学知识、优美的语言、思想的启迪于一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3.初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教材Book 11 Lessonl4《HowMuehAreThey?》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下列单词和句子。 How mueh are? How mueh 15? CxPCnSIVe on sale 2.初步运用购物的日常交际用语开展实践性的购物活动,能正确 理解、运用下列重点句型。 How muehare? How mueh 15? 【教学重点】 单词、句子的正确书写及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购物句型在语言环境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幅poster(布置成超市)a 【设计思路】 1.利用学生喜爱的歌曲和教学游戏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 …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学会"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读课文精彩词句,积累语言。3.初步感受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初步体验泉水欢快、急切的心情。【教学流程】一、渲染情境,歌曲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好吗?(大屏幕播放课文插图,配上歌曲《泉水叮咚》。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段。2.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通过朗读感悟童话对比表达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3.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学会"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读课文精彩词句,积累语言。3.初步感受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初步体验泉水欢快、急切的心情。【教学流程】一、渲染情境,歌曲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好吗?(大屏幕播放课文插图,配上歌曲《泉水叮咚》。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泉水的美。请看老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下第24~26页。【教学重点】结合现实问题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模型1.复习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和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a+b=b+a(a×b)×c=a×(b×c)。2.师生赛一赛,出示:589×4+589×6,(40+4)×25,学生每人挑一道题做,教师全做,看谁算得快。比赛结果,教师获胜。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2.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难点】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身高。2.学生搜集小时候的照片、物品。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实物,感知成长  相似文献   

11.
【案例】这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网络作文课。待师生问好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下称网络)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故事:《名侦探柯南》。一看到动画,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观看完动画,教师请学生说说这个动画故事的梗概。学生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恣意驰骋,学生的语言犹如迸射的清泉,喷薄涌出。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故、胜、过等)的意义用法。(2)通过分析三个女人日常琐事中的言语动作等细节,欣赏作者以细节描写等技巧抒写情感的方式。(3)引导学生注意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中所蕴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细节描写等手法的妙处。(2)难点:高一学生,局限于现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这一代在幸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是否能够真正代入情境,通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 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说明方法。) 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了解说明语言。) 3.写读拓展延伸,激发兴趣,训练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段。2.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通过朗读感悟童话对比表达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3.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亲情与责任背后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使命感。2.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点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其中突出了后两个维度,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因为语文不光是一个知识体系的问题,而“能力”又自然会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教学难点】由整体感知到深入把握文本的自读方法。【教学设想】通过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交流。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的资料,然后教师播放地震的录像,使学生感受到地震的可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46~48页。【目标预设】1.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借助教具、学具、实物、多媒体让学生形象感知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