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点明了思与学的关系。更道出了“思”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对《论语十则》“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课文下面的注释及教师用书均解释为“有害”、“危险”,对此注释,我认为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3.
思品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思品教师不能闭目塞聪、一问三不知;思品教师必须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凡事都能说出点道道。特别是课程改革后,学科更趋综合化,对思品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思品教师虽不能成为“全球通”,但至少也要成为“小灵通”,做一个能说会道的“杂家”。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与“思”有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多读、精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个“在”是混沌、模糊、不确定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个“在”就是作文需要描述和关注的对象。学生作文必须由“我思”采切入。唯有“我思”的真实性。才能掀开“在”周围的各种迷雾;唯有“我思”的自由驰骋才能让“在”变得色彩斑斓;唯有“我思”的独特性才使作文成为“我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我思”是儿童个性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情感真实、思维自由、表达创新”是绽放放儿童个性,引导孩子们“我手写我心”。抒写内心的“真我”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关睢》二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管锥编》卷一考论:《传》、《笺》以“服”与“悠”皆释为“思”,不胜堆床骈拇矣!“悠”作长、远解,亦无不可。何夜之长?其人则远!正复顺理成章。《太平乐府》卷一乔梦符《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下旬足以笺“辗转反侧”也(页66)。  相似文献   

7.
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中,确然性是晦暗不明的,既可以指作为思维活动主体的自我,也可以是一般思维活动,最终笛卡尔用自然主义方式将自我绝对的自我经验实体化了,这样就动摇了我思的确定性以及自我与上帝的关系。从而也招致了无穷的诘责和批判。康德批判笛卡尔将逻辑主体与实在主体、形式同一性与内容同性混为一谈,并指出对自身的意识还远远不是对自身的认识,随后,思维的明见性与自我超越性的事实、属于前反思的绝对主体我总和属于反恩层次的我在通过现象学运动的总体发展,在萨特那里也得到了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9.
过去总说“文以载道”,这是两千年来的“文统”了,“五四”时不少人嫌它不好,周作人就主张可改为“文以言志”,但它也没有成功。我对这个问题也思谋很久,觉得最好采用“文以载人”的提法,“文如其人”,历史很悠久了,大家都觉得有其道理——这是颇汁人深长思之的、其实,“文”真的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  相似文献   

11.
首先探讨嵇康祟“友”意识的成因及其交“友”特点,认为“早孤”生活也是形成描嵇崇“友”意识的重要因素。而成年后进道母亲、长兄早逝打击,与二哥描喜无同志之谊,以及不重女色等,也使他崇“友”。注重择“友”、“每思郢质”,以对抗魏晋之际虚伪礼法、追寻审美化的生活方式,使嵇康崇“友”意识具有重要的化与审美价值。至于重“友”有甚于家人,连死都与“友”相关,则表现了嵇康重友的鲜明特点。其次探讨受祟“友”意识的深刻影响,“每思郢质”成为贯穿嵇康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旋律。  相似文献   

12.
方东美以“情”和“理”两个哲学的始源意象分析为基础,以人文为哲学思考路向,建立起超越与内在统一的形而上学哲学;他从人存在与超越的维度确立哲学存在的根据,为我们思考“哲学何为”提出了可取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学”与“识”,大概是治学过程中两个同等重要的要素。“至圣先师”孔子早就告诫我们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经说得够彻底的了。“学”可能侧重指功力,“识”或“思”可能侧重指识力或见识。近年来,我参与了一些杂志的组稿工作,感触很深的是如何衡量一篇文章的价值。专门编杂志的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在使用两个标准,一是看是否有功力(占有材料的多少);再一个就是看是否有见识、思想、洞察力,见解是否深刻,  相似文献   

14.
陈丽丽 《语文知识》2014,(11):46-48
宋代学者程颐道:“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应是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启发者与帮助者,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有时也会干扰学生的思维。阅读教学,教师往往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容量,总是滔滔不绝地讲授,纵有互动,也只是几次提问而已。大多数学生只能静坐整整—节课,聆听老师“传道”“解惑”,或充当几位同学答问的旁观者。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与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没有什么区别,不能给学生以应有的思维空间,、不能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潜能,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知,“思”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思”又源于“疑”。这就要求教师将“疑”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相机诱导;可以以质疑为切入口展开教学,紧扣重点语段词句,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质疑;可以展开合作探究,借助个人的力量和集体的合力释疑;可以借疑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6.
与清末教育的主流思想“中体西用”不同,吴汝纶教育思是“中西合璧”,即为一种“合二而一”的综合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重要钥匙,有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思。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但是,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升到三年级,上课时主动举手的人数就明显减少,到了四五年级,大多数学生就不肯主动当众发言,究竟是什么原囚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时,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要通过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维强 《江苏教育》2008,(13):83-85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生活,就得有生存和生活的“技术”和“智慧”。这“技术”和“智慧”有的是来自自己的探索.这就是“直接经验”。但“吾生也有涯”。而“知”则无涯,不可能样样都自己去“直接经验”.都从头做起,别人的探索所得,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前提当然是得尊重“知识产权”),这就是“间接经验”。或者在有的情况下,也可能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嫁接”。套用中国古代哲人的“话语”来表述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文献   

20.
于静 《考试周刊》2011,(64):35-35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学”与“思”的统一.是“接受”与“探究”的统一。语文教师要用正确的观念指导教学行为,落实在课堂中,并在实践教学中检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