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况,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运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878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研究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本科生特殊群体;是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和生源地是影响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建立从社会、高校、到大学生特殊群体自身的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功能同样具有二重性质。从总体上讲,非正式群体价值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相吻合,与正式群体行为目标相一致,能够促进正式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反之,非正式群体价值目标与社会目标相违悖,与正式群体行为目标不一致,则会干扰正式群体的正常活动,不利于社会前进。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正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自助群体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在对自助群体社会资本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文章对自助群体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和产生、投资进行了分析.对于自助群体来说,注重社会资本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自助群体社会资本的发展不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成员间的互动关系,也需要政府和社会为其投资社会资本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网络中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报道为研究材料,考察了面对群体负面信息,群体认同与社会评价对群体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评价只影响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强度。具体而言,正性能力评价和负性道德评价对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具有促进作用;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愤怒始终高于低群体认同个体。结果表明,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不易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低群体认同个体在受到负性道德评价和正性能力评价时,群体内疚体验更强烈;群体愤怒只受群体认同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5.
虚拟学习社区的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通常,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着三类社会空间,即个体空间、群体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三类社会空间在社会互动、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网络方面的特征各不相同,功能则相互补充。在群体空间的学生群体空间中,一种新型的学生群体——“课群”开始取代传统的班级群体,并且在互动媒介、学习方式、人口结构、社会网络、角色分工、群体意识以及群体规范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学生网民的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个新的对象——网上虚拟群体。网上虚拟群体是指具有共同特质、归属感,并且维持着形成社会实体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群体。就其社会心理学的实质而言,网上虚拟群体是指一种心理群体,有条件地以虚拟的形式分化出来,相对独立地存在于网上的、与地域的和社会的群体相关的心理群体。  相似文献   

7.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从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度对低保边缘群体予以救助。然而低保边缘群体更多表现为能力和权利的缺乏。因此,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全完善应当从增能的角度出发,通过消除低保边缘群体的环境障碍、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拓宽其社会支持网络、鼓励其积极社会参与、促进其互动交流、提高其生存技能等方面来实现低保边缘群体个体能力、社会环境的支持能力的提升,从而促使低保边缘群体早日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功能具有二重性质,从总体上讲,非正式群体价值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相吻合,与正式群体行为目标相一致,能够促进正式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反之,非正式群体价值目标与社会目标相悖,与正式群体行为目标不一致.则会干扰正式群体的正常活动,不利于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仍存在一个庞大的困难群体。困难群体由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贫困户和城市贫民组成。困难群体对社会产生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扭曲价值观念,偏离奋斗方向。救助困难群体,应当消除社会歧视心理,完善政府救助机制,发展社会兹善事业。  相似文献   

11.
李丁 《成人教育》2011,31(2):110-111
成人作为人口群体,是人类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抚育和教育青少年,赡养和照顾老年人的家庭与社会重任,同时还是社会和国家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群体是人类的未来,是明天的成人群体。不仅成人群体需要接受与其所担当之各方面重任相适应的各方面成人教育,而且青少年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骨干栋梁也必须接受具有未来战略远见的各方面教育,其现实所接受的各方面的教育必须成为未来的成人教育的基础。老年人口群体作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脊梁,是社会的主帅,其精神、气质、德性对全社会的其他人口群体起着重要的支撑、引导、示范、激励之作用。成人教育是以成人群体为主体对象的特殊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了农民工群体在面临群际不平等时其集体行动、求助倾向和接受外群体帮助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的不同行为倾向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社会行动支持与内因通过群体愤怒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农民工群体的集体行动倾向;社会行动支持、外因、向心度和内因显著预测了农民工群体的求助倾向;社会行动支持和外因显著预测了农民工群体接受外群体的援助倾向。作为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在面对群际不平等时其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与西方已有集体行动路径迥然不同,具有自身的行动特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认同包括群体认同和个人认同,群体认同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社会成员群体属性越多,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就越丰富,上行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距离是群体成员区分群际关系的心理边界,是描述群际差异的重要指标,群体间的社会距离存在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关系;社会学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群际认同特点的描述上,更应该通过对群际社会距离的研究,预测群际关系走向,减少群际矛盾和冲突,寻找建立和谐群际关系的策略。实现群际和谐是社会认同研究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Tajfel和Turner提出的社会同一性理论,包括分类、比较和认同三大体系,解释了群体形成、群体态度以及群体的刻板印象等现象.社会同一性使研究者站在个体与群体互动的角度解释个体处于群体中时的行为以及群体发展的动力心理过程,促进了群体心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许宪国 《教书育人》2013,(24):70-71
社会价值观,既是指个人或群体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结构和发展中寻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期盼。对于高职教育而言,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对功利性社会价值观的认可,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女生群体比男生群体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其中既有社会价值观认识方面的偏差,也有价值观教育薄弱的原因。充分认识到价值观教育对高职女生成长的影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性别差异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是当前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程青 《华章》2014,(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群体的基本状况有着大大改善和显著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的社会改革进程中的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社会主要群体趋向于弱势化。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势化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就此,探究我国社会群体弱势化的问题,有其深远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丁 《成人教育》2011,31(3):95-97
成人作为人口群体,是人类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抚育和教育青少年,赡养和照顾老年人的家庭与社会重任,同时还是社会和国家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群体是人类的未来,是明天的成人群体。不仅成人群体需要接受与其所担当之各方面重任相适应的各方面成人教育,而且青少年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骨干栋梁也必须接受具有未来战略远见的各方面教育,其现实地所接受的各方面的教育必须成为未来的成人教育的基础。老年人口群体作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脊梁,是社会的主帅,其精神、气质、德性对全社会的其他人口群体起着重要的支撑、引导、示范、激励之作用。成人教育是针对全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为各个群体和国家相关部门都必须自觉积极和创造性地参与成人教育。它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和责任,以此保障有关各方对于与此相适应的权利的获得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态度、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感觉温度计量表、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对49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态度、内外群体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相关显著;(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群社会支持在外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内群社会支持与外群社会支持在内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的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伴随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迅速转型,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念等都在变革。农村儿童群体的处境也因此明显改变,相应分化为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和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农村儿童群体三种类型,他们的具体境遇各不相同,新形势下的农村德育模式亟待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  相似文献   

20.
试析城市农民工中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是由他们在社会中的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境遇来定义的,城市农民工中就存在着这样一 个底层群体。本文对这一特殊群体所处的困境及其成因和对策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