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6年核磁共振(NMR)原理提出后,很快受到世人的重视,并使NMR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研究和测试工具,随之发展起来的还有核磁共振录井、测井技术。其中,核磁共振测井可以提供与岩性无关的准确孔隙度,直接测量地层自由流体体积、毛管束缚流体体积、粘土束缚流体体积,提供连续的渗透率曲线,反映储层孔隙结构,识别油水层: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岩石物性参数。针对核磁共振测井目的、响应特征和应用效果,我们总结了核磁测井解释中的五种应用模式;根据核磁共振录井项目技术特点和现场应用情况,结合试油试采结论,建立了初步的解释标准和解释方法。最后以高898井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井信号以准确识别储层含流体性质,并评价其油气生产能力,对测井曲线信号进行隐周期分析,利用测井数据周期图的差异对储层的流体性质进行判识.通过对某油田的测井数据进行处理,证实这种方法比较有效,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神经网络的任意非线逼近能力,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建立地层孔隙压力的神经网络模型,实时预测地层孔隙中的流体压力,并应用于防井喷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Archie公式,将电成像测井微电阻率推导转化为井壁周围视地层孔隙度,从而生成视孔隙度图像。然后取一定的计算窗口,进行视孔隙度频率直方统计,形成类似T2谱的视孔隙度频谱分布图。引入核磁或交会孔隙度曲线,对孔隙度频谱进行重新刻度,使频谱既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变化,同时也反映孔隙度的大小,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储层的孔隙及孔隙结构特征。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筛选,统计出4种不同的频谱解释模式,在新疆某火成岩地层得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三维阵列电阻率测井教学实验系统,用于模拟钻孔地层电阻率测量的教学实验,并分析了井周异常体对测井响应影响。该系统包括仿真地层模块、井下仪测量模块和响应信息处理模块,可提供3种探测深度、6个方位共计21条电阻率曲线,利用计算机处理成图。以裂缝地层为例,开展三维阵列电阻率测井仿真模拟的实验教学,并将物理模拟测量同数值仿真结果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率测井原理及其在地层评价中的应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测井储层参数研究中,需要将测井原始数据、中间成果数据、最终结果数据图形化,以指导用户进行测井储层参数研究的全过程·对这些图形结果进行了抽象和分类,论述了图形底层的设计,描述了该底层的逻辑结构·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文章设计搭建了高压流体注入诱发断层失稳模拟实验平台,实现了地应力、高压流体的组合加载,同步监测采集了典型岩样应变、流体压力及声发射等物理量的协同响应数据。该平台还可用于深部能源开发多物理场耦合特征研究。该实验直观展示了高压流体影响下断层的活动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仿真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工程问题的理解,训练了学生多物理场监测仪器操作、科学问题分析及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岩心水驱实验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河油田储层测井解释模型,依据实验资料和测井资料总结出了油层水淹后储层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即油水分布规律,储层混合液电阻率,储层岩性、物性、压力、润湿性、电性及岩电参数(a、b、m、n)的变化规律[1].这些变化规律的获得,为油田下一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基于雷达传感器的人机交互,设计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实验。首先,该实验基于77 GHz的FMCW雷达,采集人体手部动作回波数据,并对回波数据进行帧差预处理,再利用多维FFT算法构建距离-速度-角度联合的多维特征融合数据谱图。然后,调用MATLAB中的深度学习工具箱,基于典型的VGG16网络,搭建了适用于多维特征数据提取和动作识别的3D-VGG16-NET网络。实验结果显示,该网络算法对手势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9.38%。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Caojing等人的Bayesian IRT Guessing系列模型,分析初中二年级学生在汉语词汇测验中的猜测行为,使用DIC3指标评价模型的拟合程度,并将参数估计结果与双参数Logistic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猜测模型的拟合度优于双参数Logistic模型;(2)初中二年级测验数据最适合临界猜测模型(IRT-TG),约有3.5%的学生存在TG型猜测行为;(3)猜测者的存在会明显影响本身的能力估计与项目难度估计,但是对非猜测者的能力及区分度参数估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质构造特点和本科教学要求,确定三维地层认知虚拟仿真实验目标,通过结构剖析、模型分析和综合设计,开发完成以GIS技术为核心架构的三维地层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该系统平台上,学生可通过互动、自主和探究等网络在线学习方式,进行地质构造学课程"断层与断面产状识读及断距量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实现建模、查询、分析、考核等集成式、一体化实验教学目标。该系统采用B/S架构自主开发建立,由视图导航、模型操作、查询量算、三维分析和外围服务5个核心模块组成,涵盖18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GUI设计无刷直流电动机单、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采用Simulink仿真技术搭建后台无刷直流电动机单、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模型。针对无刷直流电动机参考转速变化、负载转矩变化等情形,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无刷直流电动机单、双闭环调速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虚拟实验平台的实用性。通过仿真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组成复杂,搭载于飞机、卫星等运动平台上才可实现数据获取,难以开展基于SAR雷达实物的实验教学。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并搭建了SAR高分辨率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系统设计技术、实验设计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信号处理技术、图像评估技术等SAR实验的完整流程进行了高展示度、高保真度、高交互性的计算机模拟。一方面,该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SAR设计、工作和应用的流程,巩固相关课程基础知识,激发学习雷达信号处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该仿真平台已成功应用于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对培养新工科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一个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包括SAR系统参数分析和计算、回波模拟、成像处理、图像质量评估、数据保存和显示控制等6个功能模块。借助该软件平台,学生可先根据SAR指标要求进行SAR系统参数设计,然后进行回波模拟和成像处理,最后通过图像质量评估结果验证所设计系统参数的正确性。该软件平台功能强大,也可以辅助科研项目的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唇语识别过程中唇部特征提取和时序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相结合的深度学习模型。利用CNN学习唇部特征,并将学习到的唇部特征送入Bi-LSTM进行时序编码,通过Softmax进行分类。建立NUMBER DATASET和PHRACE DATASET两个大型汉语数据集以解决汉语唇语数据缺失问题。将该模型与传统的唇语识别方法在两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对比,发现在NUMBER DATASET上识别准确率为81.3%,比传统方法提高了8.1%,在PHRACE DATASET上识别准确率为83.5%,比传统方法提高了9%。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唇语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在与人交互情况下,针对物体识别系统通过反馈信息自动优化识别能力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梯度直方图(HOG)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机(SVM)进行特定物体识别的方法。运用Tensorflow训练语音识别模型反馈人机交互信息,使系统实现自优化。以手表类别作为识别对象,通过HOG特征描述对手表进行特征提取,通过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对整体和局部特征进行降维,运用改进的空间金字塔匹配模型通过SVM对其分类,并运用非极大值抑制(NMS)确定区域,运用训练的梅尔倒谱(MFCC)特征语音识别模型对反馈信息进行识别,最终整合信息优化识别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对手表有较高的识别率,并能通过人机交流在较短时间内使系统实现自优化。  相似文献   

17.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 )可以反映时间信号频率响应和谱包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PCC来提取地震信号特征,并且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 )来判断震源类型是天然地震还是人工爆破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LPCC在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识别中的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以同一次事件3个台站记录波形数据来识别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类型,分析了LPCC在识别时的稳定性,并且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8.
U(2)代数模型是研究原子分子光谱的一种有效工具,在该模型中用一个U(2)代数描述了分子中键的振动且将分子振动与转动分开讨论.当考虑分子的弯曲振动后,利用U(2)代数中的产生和湮灭算符构造HCP分子中CP犍的哈密顿量,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表明U(2)代数模型比其他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该分子的高激发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设施规划教学中的仿真实验设计思路,给出了相应的实验平台构建方法及仿真模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运筹学、系统仿真、设施规划和试验设计等多门课程知识综合运用,不仅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也学习布置设计的主要优化算法,为学生申请研究型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奠定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力拖动实验课程中学时不足、实验台数有限及实验危险系数较高等问题,在分析基本直流调速系统调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IMULIK工具箱的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实验设计,实验内容包括开环、单闭环无静差和双闭环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给出了每个实验的仿真模型.仿真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每个实验都符合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学生可以通过该实验内容深入学习直流电机拖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