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九五”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财力也不充裕,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公共教育经费支出职责划分不同;二、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不同;三、政府教育拨款的分配结构不同;四、公共教育支出规模不同。  相似文献   

2.
论区域产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区域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水平和优化有重大影响,而区域产业结构又影响着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基于此,在规划和设计教育结构时,要加大教育投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教育结构的设计应当具有前瞻性;应当从区情出发,使区域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同时,也不能仅局限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还要注意其区域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评估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水平,是推进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尚未有研究对此作出明确回应。为考察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差异表现,本研究采用指数评估这一创新范式,明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的内涵要点,设计测评框架,测度不同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研究发现:1)我国不同区域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水平从高到低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2)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省(市、自治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3)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子指数存在差异,且背景、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子指数共同制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指数水平。本研究从区域、省(市、自治区)和子指数联动等层面,提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向:缩小区域差异,积极推进优质均衡的智能教育扩张模式;加强省市合作,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教育生态圈;协调子指数关系,切实优化动态发展的智能教育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疏离态势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疏离态势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它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均衡,甚至会造成诸多社会隐患:高职教育的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导致高职院校未找到有高职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不够,正在遭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与挤压;培养模式的稳定性与人才需求的可变性之间的矛盾,致使专业建设粗放不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教育质量偏低未契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办学层次低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文化影响与经济影响不同步之问的矛盾,精英教育的传统思想占主导地位,造成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鄙视,使得高职教育成为市场调控失灵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家发展与教育发展关系中的相对主义立场出发,评价法格林兰和沙哈合著的《教育与国家发展——一个比较的观点》一书,具体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三个维度——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政治——的不同对该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教育的走向;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不利的现实状况下国家和教育的发展都要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国际教育计划研究所进行教育促进农村发展的国际研究.并于2002年11月在亚洲会议上向与会者介绍他们的研究。会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教育与农村发展的研讨,主要涉及五个主题:1)全民教育;2)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粮食安全;3)减少贫困;4)回应农村劳动力市场转型:教育与培训的意义;5)农村地区的艾滋病。这些主题涉及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普遍性和全局性问题,是教育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教育投资必然进行区住选择,其一般规律是:受区域教育公平的约束、受教育投资效率的约束、受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偏好的约束;其区位选择的指向原则主要有:生源指向、教育教学环境指向、政治因素指向、关键因素指向等;其结果必然根据不同的投资价值取向。导致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发展形成不同的区域特点(均衡或不均衡)。  相似文献   

8.
不同区域教育技术发展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域辽阔,人文地理条件差异极大,因此,形成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若干经济区。本文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如何发展教育技术谈点粗浅看法。一、不同经济区域教育技术发展存在的差异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教育发展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人口众多,教育规模大,学校数量多,教育经费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不一,旧教育传统的影响很深,教育技术手段基础薄弱;其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教育发展存在着梯度差异,沿海地区城镇和较发达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9.
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西北区域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身同时又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人口不断增长与有限的教育规模之间所形成的供需矛盾;教育有效投资的严重短缺;教育效益低下;师资队伍在数量、质量、结构方面问题较大;学生辍学率高、留级现象严重;女童教育令人担忧,等等。有鉴于此,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应当选择“发展──效益”模式,在具体对策上应考虑:真正落实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确立国家和政府投资的主体地位;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坚持办学形式多样化;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调整基础教育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女童教育采取特殊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甘琼英 《贵州教育》2010,(15):12-13
一、现实与构思 我省自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表现在: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明显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普通高中步入稳步发展时期;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但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教育经费短缺状况依然严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不足,城乡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and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We used the 2006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that contains representative samples from 55 nations.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toward science learning emerg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We found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socioeconomic levels of n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unexpected negative correlation. Children from developed societies achieve higher educational results but may tend to be rather critical in describing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vice versa, stude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do not attain very high educational outcomes, but their motivation, as stated on the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is high. We offer different explanations for this phenomenon.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in relation to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is a moving target, and thi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policymaking, from schools to national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12.
在“穷国办大教育”的特殊国情下 ,中国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真正转化为人才优势 ?如何使 9亿农民的子孙后代走出农村 ?这些问题无疑都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做出回答 ,要求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发展现状的高等教育体制。应以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原则 ,从整体性角度对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建做出初步设想。即实行一年两轮招生制度、学费改革及大范围足额商业性助学贷款和有差别还款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印度共和国走过了成立60周年的路程。60年前,印度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是较好的;60年来,印度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然而,印度政府提出的许多教育发展目标总是不能按期实现。展望下一个60年,印度教育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Distance Education》2012,33(2):201-219
Education is widely seen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ddressing bo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roblems, such as political or religious extremism, poverty, and hunger. However, if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to become societies that can compete properly with Wester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ot only is a fundamental shift in thinking with regard to the value of education and more/better provision of teaching required, but strong support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needed as well. This article explores questions such as whether Western policymakers can avoid a repetition of some of the failures of the past few decades in terms of providing foreign aid; how educators and providers of educational scenarios and learning contents can foster and manage the creation of a worldwide knowledge society; and in particular, if the provision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can realistically overcome the educational gap and foster education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5.
16.
In many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educational software into gene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national ICT policies. However, differently from other issues of ICT in education, this question is much more country-specific. Therefore, each state shall look for individual solutions that match its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other national requirements the bes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tailored policy for schools' provision with educational software and content. While having generic objectives,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case of Lithuania. Initially, the paper gives a review of the Lithuanian context. Then, it analyses th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f other countries and abstracts potential solutions of the key strategic issues, relevan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software into general education. In parallel with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the research ratiocinates and demonstrates how each solution, proposed in the Lithuanian strategy of schools' provision with educational aids, has been adapted to the national peculiarities.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产业的生存状态及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从教育产业生态研究的起因、内涵及体系等角度,探讨优化教育产业结构,最终实现教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可持续发展,是现实且恒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吴晓玲 《教育科学》2006,22(1):26-30
自近代我国引进教育学以来,“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一直在教育科学发展的征途中行影相随。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之间形成的张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一种动力。笔者在本文首先对它们进行历史梳理,概括出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科学失语问题表现出来的现象,以及当时研究者们分别针对其所做的“失语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试揭示“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存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偏少、不同地区间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中非政府投资比重偏低、教育经费个人分担过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普通高中的健康发展。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拓展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渠道;提高对普通高中的重视程度,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消减地区间教育投资的差异;提高政府分担比例,完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教育指标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教育公平指标的研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发科学合理的教育公平指标体系是深入了解和有效解决教育不公平的关键。作为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拉丁美洲国家开始不断致力于教育公平指标的开发和研制。深入了解和反思拉丁美洲教育公平指标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教育公平指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以给我国的教育公平指标研究提供经验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