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瑞 《中国德育》2017,(7):11-15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举措。自国家层面相关教育政策提出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的内容、方式、手段和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共青团提出的一项旨在促进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制度,自实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设置、实施途径、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仍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呈现出的问题出发,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对策,通过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以期改进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评价应具有多重价值,应贯穿于数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应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应具有多层面内容,应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具体包括:实施并记录日常观察,即时引导学生改进数学学习行为;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让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通过数学表现性任务的开发和评价,解决传统数学测试发现不了的问题;实施延迟评价、二次评价,给学生多一次数学学习成功的机会;实施参与交流式评价,促使学生增强数学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中的偏离现象,表现为评价实施的机械化、评价内容的“漂浮”、评价中存在应试倾向等,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价值并未充分实现。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应依据学校条件、优势及学生整体情况,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评价方案,将评价结果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将学生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可能性与动力。高中学校应贯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一体化原则,注重在学校课程与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以表现性评价收集学生的过程性资料,同时还应加强对高中教师的相关专业培训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应促进评价方式的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一时间,综合素质评价成为"网红",颇受关注。不少省、市、自治区都积极尝试如何在高考录取中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衡量依据。在笔者看来,综合素质评价若要在高考录取中落地开花,需要突破三道难关。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改变了旧的历史课程结构,为改变旧的教学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效的评价不但要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也要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改进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更要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的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是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对教学活动起着莺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评价实施中应注意把握评价氛围、评价内容、评价时机、评价主体、评价方向和评价手段,以构建合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在学生评价方面实地调研和收集了大量一线实践材料,这些文本是对评价实践的一种经验性总结或理性探讨,其中虽然还有很多值得商讨和不完善的地方,但他们尝试着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科教学评价、考试评价、教师评语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评价的严肃思考和认真总结,对于我们改进学生评价实践或许有些许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质量观、评价功能偏于甄别、评价方法单一等因素影响,实践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评价功利化、走过场、敷衍了事、疲于完成任务等现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如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有机结合,实现评价的育人功能,成为教师面临的挑战,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带来的学生发展观、教育质量观、评价理念等变化将进一步影响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也将成为新时期班级管理变革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同质化、评价标准模糊化、评价方式粗陋化、评价监督缺位化等.由此,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育表现为:德育层面拘泥于传统且浮于表面,智育层面着眼于分数且忽视育人,体育层面关注过场且测验简单,美育层面看重宣传且流于形式,劳育层面偏重于活动且意识零散.如此需要加以矫正:实施"日常考核制",坚持立德树人,打破僵化思维;实施"科学计分制",顾及多元因素,恪守以人为本;实施"阶段测验制",调高测试标准,促进体育锻炼;实施"双向定级制",强化过程指导,重视成果展评;实施"多元共评制",加强实践体验,唤醒劳动意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在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特别是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好的举措,比如,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采取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推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中学则采用学  相似文献   

11.
依照《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要求,作为重庆市首批试用单位,铜梁中学校使用电子平台记录学生个人成长信息、参与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开展网上自主评价、互相评价等活动.本文以铜梁中学实施的高中生综合素质电子评价为例,并结合评价效果,探讨高中生综合素质电子平台评价的方式及意义.实践表明:高中生综合素质电子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深化“课改”精神的具体体现,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时下,人们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热情更多地是由高考改革来推动的,在探索高考改革中似乎在形成这样的假设:基于科目考试的高考不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发展情况,如果能够把学生日常的综合素质发展给出量化的评价,并纳入高考录取中,高考录取就可以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引导中小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 现实中这样的假设能够成立吗?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如何推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笔者认为,有四个关键问题必须认真面对和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杨娟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2):34-35
在职业教育中实施非规范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现代职业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非规范性评价突出对学生主体精神和情感意志的评价与判断,重视评价方式的情境性与多维性,具有激励、教育、调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改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实践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定。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中存在评价内容多注重成绩,在方式上多以日常观察和活动展示为主,在评价主体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占比重大等问题。根据《农村地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农村地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北京市延庆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在11所学校开展试验,形成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的"四多"评价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旅游服务业是国家的"窗口行业",旅游从业人员更应具备良好的礼貌修养.因此,加强时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旅游类专业实施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师应是礼仪楷模;强化情景教学;注重综合知识素养的提高;营造讲求礼仪的校园环境;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巩固礼仪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6.
谈到教育质量,总绕不开评价。就当下而言,学校、教师要研究和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也应加强对评价工具和评价测量的研究,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上进行改革,使教育评价回归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这一哲学思想,结合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考核制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一种构建物理化学实验量化评价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把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综合素质、实验报告、实验小论文等项目作为评价的内容。以过程评价表为依托,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量化"测量,从而建立一套多指标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量化评价体系。该量化评价体系的实施能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模拟综合实训的教学改革中,探索实践了"档案袋"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引进教师、专家、学生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形成先定量后定性、量化表格与质性评价一致的评价模式.通过统计分析运用该体系评定的学生成绩,表明多元化的"档案袋"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评定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类似综合实训的学生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是学校的一项规范化、常态化教育活动,与逻辑推演路径不同的是,很多学校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都遵循了各自的实践逻辑:在育人与育分之间破解定位博弈,解决的是实施动力问题;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纾解负担阻力,解决的是实施主体问题;在纵向贯通与横向联动之间形成评价生态场,解决的是实施路径问题;在电子平台与纸质记录之间把握评价技术尺度,解决的是实施技术问题;在校本化实施与区域推进之间释放改革生命力,解决的是实施推进问题.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在更多学校的"落地"、积极推进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推进,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方式渐渐退出校园,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笔者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作业批改、评价小组构建四个角度,阐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