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校长负责制实行后 ,校长有行使学校管理的一切权力 ,主要有人权、财权、事权或决策权、计划权、实施权、检查权、总结评价权等。这为校长实施高效管理 ,创造了领导体制上的保证条件。但校长要运用好手中的权力还必须重视其管理权力的几个重要特性 :一、受托性或使用性。校长的管理权力 ,是其接受党和政府 ,以及人民群众的委托 ,“替天行道”和用权的 ,即校长的管理权其实质是学校管理权的使用权 ,而不是学校管理权的所有权。这一权力特性对校长提出了如下客观要求 :一是校长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从根本上讲 ,校长应为人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力大小及其规约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鲍传友 《教育科学》2004,20(4):51-53
对于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权力的大小,一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争论。本文从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权责是否对等、校长权力空间和教育活动中的其他主体的权利体现程度、有无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衡量校长权力大小,从而得出校长权力过大的结论,并从加快学校立法、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加强校长培训等方面出发对合理规约校长权力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邵岚  曾圆圆 《教师》2008,(22):112-113
校长负责制的实行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同时也导致了校长权力滥用、权力失衡等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校长的办学自主权需要加强,与此同时也要对校长管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加大监督力度。校长权力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所造成的。是这种体制中缺乏对校长权力进行制约的独立评价监督机构所造成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评价监督机构,有效地解决校长权力失衡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完善现行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校校长要提高办学管校质量与效益必须重视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运用权力的艺术性。因此,研究校长领导艺术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校长领导艺术的原则,就是现代学校校长在办学管理活动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运用权力的艺术性所依据的法则与标准。一些优秀校长办学管校的经验表明,校长领导艺术的原则大体有如下八条: 1.民主决策原则。现代学校校长虽然在学校中处于中心地位,扮演着决策者、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教育者、传播者和公关工作者(见拙文《现代学校管理者的八种角色》、《中小学管理》19…  相似文献   

5.
李磊 《山东教育》2009,(7):125-125
一所学校,不管其规模大小,校长在学校里总是拥有最大的权力。但是权力总是与责任相伴相随的。权力必须有相应的能力匹配,因为校长能力与权力的失衡将会影响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程,甚至会发生一连串的失误。所以,为了减轻影响,避免失误,校长要经常晒晒自己: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学校领导要有前瞻性、敏感性和创新性。学校管理者即校长应正确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根据本校的基本实际,兼容并包,取各校之精华以供己之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校长问责制:校长权力的制衡与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树峰 《教育科学》2005,21(3):17-20
在我国中小学实施校长负责制后,校长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而能够操控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促进学校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在很多学校,校长的权力日益膨胀,造成了绝对权力,滋生了教育腐败,显然违背了校长负责制的宗旨。为了确保校长权力的正确恰当地行使,必须对校长的权力进行制衡,实行校长问责制。  相似文献   

8.
林国健 《广西教育》2013,(38):47-48
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发展水平、办学效益的高低,正如柳斌所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又取决于校长影响力的强弱。因此,要办好一所学校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提高校长的影响力。校长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种。  相似文献   

9.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以人为本,要善于运用“校长情感投入”来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校长通过建立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与教职工既要“共事业”,又要“交朋友”,竭诚为教职工办实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充分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的作用等方式来发挥“校长情感投入”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张科 《贵州教育》2010,(10):23-24
校长负责制下,校长具有对学校工作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任免权和经费使用权。诸多权力集中在校长一个人的身上,可以想见,校长负责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学校管理体制。它在保证学校工作的高速高效运转和克服权力分散、决策迟缓和相互扯皮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论校长问责制的定义、本质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长问责制研究是学校领导体制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这一研究的展开需要解决诸如概念、本质以及功能等基础性问题.其基本涵义是校长在被赋予一定实权的前提下,以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目的、以履行对公众的教育承诺为己任、以追求效能为宗旨,并在不作为、过失或过错行为方面接受质问、弹劾的监督体制.其本质是解决"权责对等"的问题,其功能是改进、控制和沟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法律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公立中小学在实施"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依据不明确和制度安排不完善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应明确厘定政治运作与学校专业活动之间的合理界限;另一方面,也应设计并实施一套有效约束校长权力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校长凝聚力就是校长因优良的素质、高超的权力运用技巧和高工作绩效等对学校组织成员产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向心力和亲近度.增强中小学校长凝聚力的有效策略主要有提升校长人格魅力、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运用恰当领导方式、形成学校共同愿景等.  相似文献   

14.
校长凝聚力就是校长因优良的素质、高超的权力运用技巧和高工作绩效等对学校组织成员产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及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向心力和忠诚度。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目前中小学校长凝聚力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校长缺乏人格魅力、学校人际关系不融洽、校长领导方式不妥、学校员工没有形成共同愿景等。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及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些地方,校长负责制成了“家长制”。其实,校长负责制是“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结构性概念。为了更好地实行校长负责制,应该在校长的产生方式、人事制度、评价制度上进行改革;并明确校长的权、责,提高校长的素质,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素质制约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培训院校要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改善知识结构,更新思想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建立新的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校长,以适应新世纪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以自身因素决定的自然影响力,是由校长的品格、学识、才能、情感等因素综合构成的。非权力影响力是促使校长工作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充分利用非权力性影响因素恰如其分地处理学校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管理成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校长在办学治校中,依靠的不仅是法定权力和工作阅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校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校长业绩评价是指对校长担任职务职责的履行程度,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并且是尽可能客观的考核和评价的过程。中小学校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学生发展成就、教师发展成就、学校组织建设成就、教育改革成就、学校形象与特色及校长个人成就六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20.
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着思想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校长领导力通过共同价值观和三种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和管理服务保障因素影响着校长领导力的发挥程度.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