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废除“无氧阈”和建立“个体乳酸阈”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动强度持续性递增的运动中,当运动强度增至最大摄氧量的60%左右时,血乳酸开始明显升高,这时出现的血乳酸拐点被错误地称为"无氧阈".即认为这个拐点意味着肌肉开始缺氧,这是一种过时的概念.很多研究工作表明,无氧阈的拐点变异范围很大,即使同一个人训练水平提高时,其拐点也会右移.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的运动中,有几个因素可影响乳酸拐点,如激素加速糖元分解和糖酵解,快肌纤维的募集等都可以影响乳酸拐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能够测定肌纤维组成的无损指标。首先让受试者做两次最大用力等长伸膝,较大的作为最大等长收缩力量(MVC)。测定出腿围(C)和相对肌力(MVC/C)等指标。在维持70%MVC 等长收缩至疲劳过程中,记录股外肌表面肌电图(EMG)信号和积分肌电图(IEMG)信号。受试者股外肌的肌纤维组成用活检测定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维持70%MVC 等长收缩至疲劳过程中,肌电图功率谱平均功率频率(MPF)逐渐下降,IEMG 逐渐上升,股外肌FT%与MPF 的降低和IEMG 的上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K+、H+与肌肉疲劳和肌电变化的关系,检测了同一批受试者200W和120W蹬功率车至疲劳前和运动后即刻、5min,10min、20min时,血K+、血PH值以及活动肌和非活动肌定量负荷等长收缩10s的EMG。结果表明,两次运动后血K+和AM-MPF、明显改变(P<0.001),二者高度负相关,并在20min时基本恢复。200W运动后20min内血PH值一直明显低于安静值(P<0.001),但在120W运动后无变化,并与肌电无相关关系。120W运动后20min内的IM-IEMG明显低于安静值(P<0.05)。结果表明,细胞外高K+是肌肉疲劳和AM-MPF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也是IM-IEMG下降的原因之一。H+不是疲劳形成的主在原因,并对肌电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体操运动员腰部竖脊肌疲劳过程中sEMG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负荷引起的体操运动员竖脊肌疲劳的肌电图情况,找出体操运动员腰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变化特征。对10名北京男子体操队运动员采用自身重量的竖脊肌动态运动负荷法,诱发腰部竖脊肌疲劳,动作频率为60次/分,试验持续时间为1分钟。得出结果为腰部竖脊肌sEMG信号的MPF时间序列曲线呈线性下降,AEMG时间序列曲线呈上升变化;大部分参与实验的运动员左、右竖脊肌的MPF斜率变化明显不一致。在1分钟的动态负荷运动后,腰部已出现明显的疲劳,且大部分体操运动员两侧的竖脊肌抗疲劳能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女性儿童少年无氧阈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48名10~19岁女性儿童少年在跑台上做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达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时各指标的变化。受试者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女童达无氧阈时吸氧量绝对值和通气量在10~14年龄段(青春早期)间逐年增长,14岁后保持稳定,无氧阈占最大吸氧量百分比在57%~61%之间。吸氧量相对值和梅脱值10~14年龄段高于15~19年龄段,呈现青春中后期的下降和停滞趋势。氧脉搏10~13岁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4~17年龄段中较稳定,18、19年龄组达峰值。无氧阈时吸氧量绝对值及按体重、心率计算的吸氧量相对值分别与最大吸氧量时的对应值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CONCONI递增强度运动中90%的受试者都出现了心率拐点,完成距离最短者心率拐点偏左、中长者居中、而最长者偏右,拐点心率与完成距离高度相关,但乳酸阈拐点出现在前,心率拐点出现在后可能证明血乳酸浓度改变可能是CONCONI心率拐点产生的重要机制。相对应的乳酸阈速度正好低于心率拐点速度一个等级,但该两种速度之间并未出现不规则变化差异,表明上述速度均可用于个体最大有氧速度,但哪一个阈值速度更为有效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体心肺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乳酸分析等方法,对20名优秀运动员的实验研究,探讨人体心肺机能达到第二拐点时,血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乳酸水平、以及吸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氧脉博等指标的变化,以初步揭示人体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体机能达第二拐点时,以上指标各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运动起始时刻的数值(P<0.001)。此刻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强度已达到无氧阈平均水平以上,机体已由有氧供能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测定了2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哨氧量(VO2max)、无氧阈(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RPE-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虽然运动项目不同,但是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其时的主观感觉却无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同时这些指标可作为评定高校优秀女子运动员有氧耐  相似文献   

9.
对本院足球专选一、四年级共14名学生进行“个体无氧阈”测试,以此来评价不同年级和技术水平的足球专选学生的有氧耐力。结果表明:一、四年级学生的“个体无氧阈”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总体平均值差异不大(P>0.05),且接近于4mm/L;而二级运动员的“个体无氧阈”明显小于无等级运动员(P<0.05)。提示采用”个体无氧阈”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足球训练中具有指导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肱二头肌在不同负荷及不同速度收缩时的肌电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肱二头肌进行快收缩(每秒钟一次的速度屈时)和慢收缩(每两秒种一次的速度屈肘)时的IEMG 在3种负荷中(5kg、10kg、15kg),无论是疲劳前还是疲劳后,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3种负荷工作中,肱二头肌进行动力性收缩(5kg、10kg)至疲劳时,其IEMG 值较疲劳前明显增高;当负荷为15kg 时,IEMG 值疲劳后明显下降;在所有负荷到疲劳时MPF 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短距离发力的肌电图测试法和等速肌力测试法联合测试,采集到每个人体八个部位的肌电IEMG值和MF值,以及等速肌力的峰力矩和角度,对各通道的肌电数据进行距离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等速肌力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最后对两组IEMG值和MF值分层聚类的Q型聚类分析,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左右的IEMG差异值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实验组大部分肢体的IEMG值都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IEMG值和MF值都趋于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made an observation of electromyograph changes of biceps femoris muscle during contraction with different loads and at different spee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IEMG during fast contraction (one elbow flexion each second) and slow contraction (one elbow flexion every two seconds) with three loads (5kg, 10kg, 15kg) did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ther be fore or after fatiguel the MPF of fast contraction be fore fatigue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slow contraction: the IEMG during dynamic contraction to fatigue (5kg, 10kg)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before fatigue; with the loading of 15kg the IEMG after fatig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MPF decreased during contraction to fatigue at all loadings.  相似文献   

13.
等速向心及离心伸膝时股四头肌肌电和做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0名大学生不同速度等速向心及离心伸膝时股四头肌做功及肌电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向心收缩还是离心收缩,随着收缩速度加快,肌肉的输出功率增加,运动单位做功能力加强。另外,离心伸膝时肌肉所做的功、平均功率、最大力矩和最大力矩角度明显地大于向心收缩。收缩速度相同,向心收缩的IEMG明显大于离心收缩,而离心收缩的功与IEMG比值明显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14.
对极限负荷斜蹲过程中,股外肌肌电信号特征的变化及针刺和静力牵张对其恢复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组斜蹲至力竭过程中,IEMG(积分肌电)随起蹲次数的增加面增加,MPF(平均功率频率)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多组斜蹲至力竭过程中,等长段、克制段的MPF与工作能力达到70%~50%最大工作能力时,形成峰值,退让段则没有此变化;斜蹲时,股外肌IEMG在等长段最大,克制段次之,退让段最低;针刺和静力牵张腿在24及48h后的肌电各指标,同运动结束时相比显著降低,对照腿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运动员练习太极拳时的肌电变化,分析太极拳运动员的运动负荷,以及不同流派太极拳的肌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16.
Many str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imagery rehearsal to test psychoneuromascular theory,in which only adults or experienced athletes were taken as subjects. What about children who engage in athetictraining? Eighteen table tennis players of 8-11 years of age participat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tegrated EMG (IEMG) between baseline and imagery status. EEG test showed a different changing pattern during imagery compared with adults :EEG power ratio of 2HZ- 7. 9HZ in left and right occiputs and motor areas decreased,EEG power ratio of 11. 1HZ- 27HZ in left and rightmotor areas also decreased,while EEG power ratio of 8HZ-11HZ in all of four places and 1.11HZ-27HZ in both occiputs did not change. The correlation coeffcients botween IEMG and EEG power ratio of 8-11HZ inright occiput, 11.1-27HZ in left occiput,and 11.1 - 27HZ in right occiput were - 0. 88, -0.71 and 0. 65 respectively.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from ad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s and lateralization of br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