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今天之所以成为讨论的热点,原因有二:第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大规模“弃考”;第二,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主动弃考,与被迫弃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然而,当我们深究放弃高考内因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放弃高考却源于对高考价值的误读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吴蔚 《教育与职业》2006,(16):20-20
“弃考事件”不仅反映出目前教育体制中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更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社会思潮的趋势。新“读书无用论”蔓延的今天,这样的事件越来越多,但是一下子有10%的应届生弃考,这种现象还是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高考弃考弃掉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通过"弃考"这一现象,剖析高考"弃考"将"弃"掉"就业难的内因"、"教育的受益性"和"教育公平机会",从而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激化读书无用论盛行以及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最后,提出高考存在的价值及应对"弃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考弃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且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高考弃考”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教育资源欠缺公平和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变化。“高考弃考”损害的是公平的教育理念,以及宪法所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教育权力。而教育权是最大的公平权,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上,政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热”和高校内部教考分离泛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应试教育风”的存在;从教育资源缺乏、就业压力加剧和教育结构重心上移三个层面论述了大学出现“应试教育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背景下,农村学生确频频出现“弃考”现象,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几率越来越低,这不仅是教育体制的事情,更是整个国家层面的事情,其中原因实为复杂,通过分析“弃考”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赵莹 《文教资料》2010,(20):152-154
针对近年来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不断下降,应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本文作者从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社会环境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入手,剖析考生弃考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弃考问题和学生自身发展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高考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高考,作为昔日决定莘莘学子人生命运的“独木桥”,在弃考行为的冲击之下,已有动摇迹象。本文分析了弃考背后的原因和利弊,指出归根到底是不同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作为弃考的直接关联者,大学以及教育应该由此审视自身的问题,唯有借势提升质量,方能稳固自身地位,持续招引未来的教育受众。  相似文献   

9.
高考"弃考"现象从2009年起尤为突出,到2011年这一现状依然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学生们临近高考有弃考的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教育的领域如何理解这一现状的产生与发展,又该如何看待与应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文章以教育学学科理论为切入点,给予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才“弃档”现象,甚至达到了六七十万之多,可见“弃档”已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弃档”现象是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应辩证地看待“弃档”,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事档案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才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中有许多“弃官”的记载,有为孝、义而弃官,有不满时局而弃官,还有逃避惩罚等各种原因的弃官。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统治者的政策、社会风尚及个体因素等原因所造成。大量的“弃官”行为也有力冲击了东汉中后期的官吏人事制度,最终成为东汉覆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芹 《文教资料》2014,(11):18-19
本文通过对日本近现代文学家深泽七郎的小说《槽山小调考》“弃老”现象的分析,并与中国一些民族曾经存在的同样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弃老”的原因,对研究日本文化、正确认识中日两国意识形态差异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弃考"是高等教育界的新生现象.它的出现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弃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影响就是生源减少.高职院校应直面冲击,通过制定"回笼教育"方案、提升质量应对"弃考"引发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互联网及报刊媒体中悄然出现了一大批与“宅”相关的新词新语。时代赋予了“宅”字新义。本文从“宅”字的词义衍生模式的特点、“宅”的词义演变和词性以及“宅”字新义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等方面对“宅”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技工荒”现象,这一现象与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技工荒”现象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有观念方面的,也有体制与投入方面的原因。为解决“技工荒”问题,高职院校和有关各方应通力合作,从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姻、大力发展民办高职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的“四民”格局出现了变化。“弃儒就商”、“亦士亦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向,促成这种转化的还有士人观念的转变和商人自我意识的提高等。明清之际士商观念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近代士商结构错动的第一步,具有近代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晓震 《教育》2009,(5):31-32
最近,重庆“上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一事搅得舆论界沸沸扬扬。论者持“读书无用论”重新泛起者有之,认为“高考不再是唯一选择,弃考说明选择趋于理性”者亦有之。不少专家学者借此痛砭功利化日益严重的基础教育以及缺乏生机的高等教育。那么,这些弃考生弃考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做法是事出无奈还是经过理性权衡的结果?高职高专为何没能成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至2009年,我国有八十四万高中应届毕业高中毕业生弃考,该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通过对该现象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中应届毕业高中毕业生弃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主要的解决措施,该现象的预防和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职业院校的“双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心、院校担心、家长揪心的社会问题,对职业院校“双困生”的解困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产生“双困生”的原因;“双困生”解困的办法:经济解困、心理扶贫;做好解困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谈当前影视剧中的"方言热"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影视剧中出现了“方言热”现象。从社会原因和言语使用者共同的社会心理以及方言和普通话关系等几个方面来看,这种语言现象出现有一定的原因和存在的基础,其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