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目的:考察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的作用,为太极拳作为中老年人适宜的锻炼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太极拳晨练的中老年人进行访问,并记录相关的结果.研究结果: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功能比不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要强.因此,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比不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的心肺能力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项目,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具代表性的健身运动之一。本文将从现代医学角度谈论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项目,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具代表性的健身运动之一。本文将从现代医学角度谈论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观察长期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为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以南昌市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69人为研究对象,同一地区未经常参加运动的中老年人70人为对照组;使用韩国产的biospace体成分分析仪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中老年人的身体成分指标(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体质指数和体重)。研究结论: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都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体脂含量,从而达到预防或延缓脂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对中老人健身效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健身效果的相关文献,得出结论:1)长期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免疫功能、心理健康水平、运动机能、细胞因子及血脂代谢功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是中老年人群理想的锻炼方式;2)不同太极拳系之间的横向比较、太极拳健身效果的特异性研究、太极拳健身效果显效规律研究以及太极拳对上肢协控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将来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拳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舒展大方、松静自然等特征与中老年人抵抗力、免疫力、抑郁症等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并对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太极拳活动的中老年人群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探究。结论认为:太极拳运动是一种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减少中老年人孤独寂寞、愉悦身心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季峰 《体育世界》2010,(10):13-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特点的研究,分别阐述太极拳对中老年人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膝关节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东部地区中老年人在太极拳运动健身中的风险意识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对中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健身的风险意识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为陕西东部地区中老年人在太极拳运动健身中的风险意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观察6个月太极拳练习组和未进行太极拳练习组,研究太极拳对预防中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如睁眼、闭眼单脚站立、强化Romberg检查、10m往返步行和直立体前屈。结果表明太极拳练习组要比未进行太极拳练习组明显好(P<0.05),说明太极拳锻炼对延缓和预防中老年人跌倒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健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目前流行较广的 1种健身运动。经常练习太极拳有调理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 ,提高灵活性等作用。太极拳动作缓慢、轻柔 ,尤其适合疾病恢复后的中老年人和高龄老人练习。近年来 ,参加这项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 ,涌现出一些太极拳协会、太极拳团体等。本文通过对部分太极拳锻炼者进行调查 ,对中老年人从事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作用进行探讨、分析。1 中老年人热衷于太极拳锻炼的动机分析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由于这种锻炼方法不受场地、气候条件以及年龄、性别的限制 ,简单易行 ,强度适宜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在我国具有广…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心理测量、实验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机理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延缓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衰退,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各个因素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纬度的效果要明显于生理健康纬度;锻炼组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最佳反应时除外);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更有益于中老年人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建议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太极拳锻炼者最好长期坚持集体锻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中老年人42式太极拳全套演练过程中心率的动态监测,分析42式太极拳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规律,并进行运动强度个人感觉评价指标对照,结果表明,42式太极拳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标准,中老年人通过42式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越来越受到中外人民的青睐,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病、或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更把它作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选运动项目。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拳的起步时间晚,因此,很多人的拳打得不标准,给外界人的印象只是老头老太太在那"摸鱼",毫无美感可言,因此它的健身效果也大打折扣。那么,中老年人能不能学好太极拳?怎样才能在学会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把拳打出太极味,打得规范、美观,真正使太极拳发挥它的强身健体的作用。我是2004年在我5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太极拳的。七年来,我从一个不懂太极拳的老太太,到2008年参加香港第六届国际武术节成为女子杨式四十式太极拳冠军队的成员。回顾自己七年来学习太极拳的经历,认真加以总结,相信对中老年人学习太极拳会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压影响。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获得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 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①太极拳练习能够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 p<0.01)。②亚组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基础病理状态、太极拳单次练习时间和练习持续总时间均不影响太极拳对收缩压的显著降低作用;血压正常者、太极拳单次练习时间<60mine、练习持续总时间<12周舒张压变化无显著意义。③ Egger检验发表偏倚。10篇太极拳练习影响中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文献漏斗图对称性均较好; Egger检验结果显示:太极拳影响收缩压的文献无显著发表偏倚,太极拳影响舒张压的文献存在显著发表偏倚。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太极拳练习显著降低中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基础病理状态、单次练习时间和练习持续总时间影响舒张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武术运动项目,长期以来,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已成为中老年人健身、防病、治病的重要体育保健项目。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太极拳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项目,更多的人投身到了这项运动上来。近年来对太极拳的研究发现,太极拳对人体的良好影响几乎遍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心理健康。太极拳的价值,使大家走出了只有中老年人才习练太极拳的误区。在学校大力推行太极拳运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太极拳对人体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关节损伤及预防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中关节损伤现象比较常见。文章根据中老年人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分析了太极拳练习中关节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根据太极拳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特点,分别从各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作用和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得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预防和减轻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从而为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群机体健康和抗病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中老年为研究对象,来证实太极拳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冯建荣 《体育世界》2014,(8):139-14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对中老年太极拳和健身舞锻炼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系统的太极拳和健身舞锻炼,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整体都有提高,但是锻炼功效侧重点不同,太极拳更有利于上肢肌肉力量、肺活量、心脏和平衡能力的提高;健身舞侧重于减体重、心理、血压、柔韧和身体灵敏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