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重要载体。对于平均数,教材的教学指向非常明确,即在具体情境中不仅要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更应理解其概念本质,感悟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学情检测,把握学习起点;分层建构,发展数据意识;运用拓展,研判平均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基础、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学习数学过程中,数感培养对其形成数学思维非常重要,不但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其理解具体情境中数的含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思维。一、数感的内涵数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字的直觉、对数字及其运算的理解过程、对数字运算结果的简单估计,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应该具有的分辨、计算、估算能力,学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不仅体现在计算能力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而且还体现在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数感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本身对数感的理解有偏差,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的数感水平也急待提高,针对此,本文对数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数感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策略: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二、比较运用,发展数感;三、表达交流,积累数感;四、实践应用,巩固数感;五、反思质疑,升华数感。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对于一项所有学习研究数学的人们都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需要从小积累的技能。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力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感的教育需考虑学生能力,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首先为学生明晰什么是数感,再于点滴中不断渗透数感的培养。把数感教学从抽象化具象,以生活实例为学生打开大门,之后又凝具象为抽象,引导学生将数感运用到数学课程当中。深化学生的数学认识,培养出高数学素养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6.
暨宗礼 《教师》2011,(27):65-65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7.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平均数”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均数这个概念,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一个数据去代表一组数据,是对虚拟数的第一次理解。因此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①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②经历对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过程,获得从一组数据中选取代表的经验,感受同一组数据有多种分析方法,初步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红芳 《甘肃教育》2011,(10):75-75
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和交流,帮助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所谓数感,就是指人们对数的一种感知能力,数感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让数感无痕渗透数感是一种对数的感知能力,而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这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要善于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达到在教学中无痕渗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各种活动深切体会数的价值,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1.
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感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的认识教学、数的运算教学尤其是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数感,结合实际升华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们喜爱的春季运动会入手,设计以春节运动会情境为主线,贯穿本节课始末。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加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小学生对数的理解与感受,数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好其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一个学生如果缺乏数感,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以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一、在生活实际中萌发数感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良好的数感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是从不同角度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是这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可能不止一个;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相似文献   

17.
数感代表个人使数、数字系统和运算具有意义的观念,是由学生本身多年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知结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等方面。并把发展数感定为学习内容和重要目标。可见,学生有良好的数感极其重要,因为它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进一步发展,是形成数量推理的概念性基础。怎样发展学生的数感呢?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有用知识的获得必须镶嵌在相关的或“真实”的情境中,知识的传授不可能是抽象的,而…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以感知数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强化数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数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统计知识的习得与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已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平均数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载体,它作为一种常用的统计量,其本质是它的代表性,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可观可感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触摸平均数的本质,感受平均数的基本特性,进而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以感知数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强化数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数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