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除了一般的汉语语法学的著作和现代汉语教材用专章或专节来解释方位词外,还有一些论文从方位词与处所词的区分、个体方位词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方位词的性质、范围、语法功能、使用状况等方面对现代汉语方位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赵小凡 《考试周刊》2008,(11):111-112
方位词"上"的语义可分为表示具体空间范围和不表示空间范围两大类.其英译本中常用介词有on,in,at,over,above等.其中on和in的使用频率最高.我们在实际翻译中,应根据介词的具体意义,上下文语境等因素来酌情翻译.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中的里类方位词的语用频率及语法功能作对比研究。考察不同文体中方位结构X里X内X中使用的倾向性,探讨明清时期方位词里中内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基础上,从语言事实出发,运用描写等语言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蒙城方言中"来"作为语气词和方位词的用法,认为蒙城方言语气词"来"分布领域比较广,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由方位词"来"构成的词,可以表示处所地点或时间。通过分析蒙城方言中"来"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对了解方言语法,进一步深入研究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连忙"、"赶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同为表快速的情态副词修饰动词,在语义及语法功能上均有许多共同点.在多数情况下,两者甚至可以互为替换;但在一些情况下却又绝不能替换,本文在对两者的语法功能的详尽描写的基础上,来发现两者在语法功能上的异同,并认为两者所涉及事件的已然和未然是造成两者语法功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着"[·ts']在祁几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较重的词,它有方位介词、动态助词、方位词、语气词四类用法.从认知角度探讨方位词"着"的来源.并结合现代汉语中"上"、"沿"等词集动词、方位词用法于一身的现象,可以看出方位词"着"[·ts']与方位介词"着"[·ts']一样是源于附着义的动词"着"[ts ' 33].  相似文献   

7.
在对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发现,泰国学生在使用基本方位词"里"和"中"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偏误现象.本文以泰国北部清莱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方位词"里"和"中"的使用和偏误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统计分析、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泰国学生使用偏误的种类与特点.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NP上"和"NP里"的认知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上"和"X里"在汉语里都很常用,意义有区别,也有交叉.从认知和隐喻的角度系统地归纳"上"和"里"的用法,在易混淆的地方进行比较,能帮助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常用方位词.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也指出了"头"的演变路径--"头"经过语义引申,最终转变为名词后缀及方位词后缀的语法化过程.现在语言学界的研究都是从共时平面上进行的,我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时"头"的语义演变进行历时考察,从而对认知机制作出符合历史的说明.研究以北大语料库以及大量现存历史语料为依据,但是考虑到现存文字语料的不完整性和古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结论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演变,但这样的研究还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方位范围划分的问题上,因方位词内部尚缺乏完整的鉴定标准使得某些词能否划入方位词出现争议,其中"旁"就是一个典型词语。文章从空间表义及语法功能两个角度对"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可以划入方位词范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