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蕾 《青年记者》2012,(32):61-62
微电影及其发展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①也就是说,微电影是为新媒体量身定制的,以网络为传播核心的影片。微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网络短剧的变体,最早具有微电影雏形的是2006年网友恶搞陈凯歌电影《无极》的网络原创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种对经典的戏谑和后现代主义解构在当时掀起一阵狂热。  相似文献   

2.
一、微电影的前世今生 从字面上看,微电影即微型电影,但显然这种字面意义上的描述不足以覆盖该现象的全部内涵.不少对微电影感兴趣的国内学者依照自己的研究旨趣,对其做出了或大同小异、或独辟蹊径的定义.综合研究者们的智慧,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微电影具有如下一些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短片(short film)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曹三省 《传媒》2015,(8):63-66
微视频,从广义上讲,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短片.从狭义上讲,微视频是指短则数十秒,长则数十分钟,内容广泛,形态多样,涵盖微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动漫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数字单反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各类摄像头、DV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  相似文献   

4.
微电影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它是依托新型传播平台——互联网而形成的新型电影艺术形式。微电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影视艺术叙事模式,它在叙事人称、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电影,形成了一个自由的叙事艺术体系。本文即对时下热门的微电影叙事艺术中的核心元素——叙事时间和空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受众满足理论视域下微电影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云 《新闻世界》2012,(7):244-245
微电影不是普通DV拍摄的短片,也非制作精美的MV,它是具有微型性、商业性、多元性、艺术性等特征的电影形式,微电影受众主要为80、90后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及目标广告受众。从受众满足角度出发,微电影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它的制作主体应具备以下观念:剧本第一,创意为王;艺术先于营销;多媒体平台拓展建设。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12,(8):97-98
陆川知名导演网络是第一媒体平台,而微电影是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拍摄微电影能够让他这样的影院导演回到网络草莽时代,放低心态,回归到做学生的感觉,随心所欲地发挥。从创作角度来说,微电影不分等级只看作品,让他想起爱上电影的初衷。他亦预测,微电影是通过广告短片演变而来的,未来,商家有可能会放弃电视广告,网络会变成主导。王小帅著名导演微电影出现对电影人是个机会,它比传统短片投放渠道更单纯"。我们能够回到原始的创作电影的训练方式,通过短小的故事去构思表达。  相似文献   

7.
微电影的兴起是当今一个显著文化现象。它脱胎于恶搞类视频,但不等同于恶搞,与电影短片、传统电影、微视频等也有着内在区别。微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是快餐文化这个时代土壤孕育的,也是大众对话语权诉求内在需求的结果。"微影大义",具有独特魅力,是中国电影产业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大众闲暇时间碎片化消费、视频网站和商家的商业需要,共同催生了微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2006年胡戈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端,到2012年底由高希希指导拍摄的《楚汉微电影》,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呈现火热景象,这一景象引起业内、业外以及学界各方人士对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存在价值意义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电影进行资源与服务推广是图书馆营销的新模式.图书馆微电影社会化媒体营销具有病毒式传播、即时反馈、内容简短却饱含深意、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观看的高度便捷性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图书馆信息与故事情节生硬结合,难以权衡信息植入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冲突,营销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图书馆微电影应以读者为导向的创意模式、创造良好的互动机制、严把图书馆微电影的质量关、多渠道跨媒体的传播等方式,通过引导读者情感将图书馆信息与服务植入到其内心世界,从而实现图书馆营销信息的推广,丰富和发展图书馆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朱辛庄》是陈凯歌为戛纳电影节60华诞所打造的献礼片。电影简短,却意蕴丰富;叙事简单,却暗藏奥妙;投资微少,却情怀满溢;是近年来少有的短片佳作。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语境中,为我国微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范本,其呈现出来的精品意识更是为当下杂乱无章,低俗恶搞的微电影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指导意义,是当今微电影创作的翘楚。  相似文献   

11.
朱新梅 《传媒》2016,(4):14-15
微电影是典型的互联网内容产品,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特征.它产生于互联网,在互联网上观看,也是典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微电影不断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而且走向大电影,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创新的重要力量.总的来看,中国微电影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电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顺应电影时代的潮流,在新的阶段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微电影.随着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微电影在电影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微电影的发展中要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不断的进行完善.微电影在创作中,具备着相应的艺术特征,这有利于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区别于电影行业中其他的电影模式,促进着微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付亚龙 《传媒》2016,(4):19-21
艺恩研究在2012年曾发布过《中国微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开篇指出,微电影基本可以定义为专门运用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长” “微成本”和“微屏放映”的电影视频短片,形式上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微电影的这些系统性属性仍然未变,如网络传播、 “微屏”放映、大众参与性与娱乐互动性强,等等.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电影所处的大行业变化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基于此,微电影凭借天然属性优势也衍生出四大连接趋势.同时,2015年国内院线电影行业的狂飙突进也给微电影带来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微电影是近年来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电影艺术,因为其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周期短、时效性强,更贴近大众生活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爱好者的广泛热爱。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助微电影这一载体,充分挖掘校园资源,把抽象的理论化为鲜活的故事,有效传播正能量,让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鲜活起来、轻松起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微电影在向受众展示城市风情时,融入更多的电影艺术元素,城市的人文风情与精彩故事情节完美融合,广大受众可以更深入地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本文主要以城市微电影《南京201314》为例,详细分析作品的故事结构、画面、声音等表现手法,探讨中国城市微电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日益普及,用户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各种资讯观看各类视频,这也推动了影视产业中一支“新军”——“微电影”的发展。有人说“微电影”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事物,也有人说“微电影”是未来影视艺术的发展方向,凡此种种无一不说明了“微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今受欢迎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微电影”涉足影视行业,可是他们大多又铩羽而归,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试从“微电影”的前世今生,来剖析当下的“微电影”热,以期帮助广大影视爱好者和从业人员一起寻找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孙婧 《传媒观察》2015,(9):24-26
中国当代影像生成把微电影看作短片这个前提是可疑的。通过追踪溯源和理论论证,我们认为,微电影不是短片,而是中国当代影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类型。本文首先对现存短片研究进行了整体概述,继而从学理推演的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得以出现和演进的内部理据和外部动因,并利用隐藏在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差异作出微电影非短片、两者共生共存的应然性判断。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媒体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微电影成为了一种更流行的媒体传播手段。相比起传统的大电影,微电影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电影播出时间不超过30分钟。而正是微电影这种短小但叙事性强的特性,让许多广告制作商看准了商机,将广告植入进微电影中,或是直接拍摄微电影式的广告宣传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相比起传统的硬性广告,这样的软性广告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人们能够在微电影观看的过程中就慢慢记住商品的特性,达到广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国内微电影自2010年异军突起至今,在三个维度上发展着,这三个维度是艺术维度、商业维度和话语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正负两个向度,这三个维度六个向度,让微电影呈现出一种立体的三维架构和不断变化的态势。艺术维度:起步之中艺术维度是微电影作为影视类型所具备的一种共性维度。微电影是独特的电影类型。过去很多人不承认微电影是电影,把它等同于网络视频,认为它没有艺术性可言。的确,很多网络视频不能称之为电影,比如网民拍的家庭录像、搞笑片段、以及一些新闻报道、纪实视频等都不是电  相似文献   

20.
数字短片是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短片,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文章从历时渊源、现实状况、未来发展的视角考察了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在电影、电视、动画、网络和新技术、新媒体等相关范畴背景下分析了我国数字短片发展嬗变的优势条件,以此来寻求自身与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整体性的平衡.用这种宏观的、整体的、系统的方法论来透视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