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概念演进与体育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伴随时代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对于体育认识的日益深刻,人类对于"体育"的概念定义也由最初的运动层面、教育层面不断向社会层面、精神层面渗透演进,并出现了层次递进、向纵深扩展的趋势.通过对"体育"这一概念的多层面分析,结合各个历史时期体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尝试对当今体育的新兴发展趋势作出简要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主要运动营养学教材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和新时期群众对于健康相关知识的需求现状,对现有运动营养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扩展。运动营养学教材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理顺营养学基础与运动营养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细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营养支持的异同点,建立以普通营养学为基础、运动营养学为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向学生传授正确营养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全面育人的功能,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赵霞  王帅 《体育学刊》2015,(2):77-80
以1995年我国学生体质监测各项指标出现全面下滑为节点,对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思想以及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认为改革呈现出身体运动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从单维向多维转变中,体育功能的泛化模糊了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1992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大纲颁布实施10年间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巨变,大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出现身体运动相对弱化;1997年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大纲减少了实践部分课时,降低了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课程标准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理论上尚未健全以身体运动为基础的新体系,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与能力的欠缺弱化了体育教学实践身体运动的有效性。建议应充分重视体育课程身体运动弱化的倾向,以改善运动不足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今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指导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我们可喜地看到学校体育已经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化,然而,由于人们对"健康第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当今学校体育改革中出现和潜在着若干种异化现象,如"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所引发的体育课程目标泛化;运动技术学习弱化;过度追求"学生为本"后的师生关系的异化;对"安全"的不适当考虑及体育课程内容降低导致的异化.这些异化现象对于未来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发展的简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分析认为欧洲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发展受到思想、社会、科技、教育、体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起到思想先行的作用。研究影响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深入了解中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脉络,理解当前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因素,促进学校体育自身及其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发展的简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分析认为欧洲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发展受到思想、社会、科技、教育、体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文艺复兴等思想文化运动起到思想先行的作用。研究影响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深入了解中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脉络,理解当前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因素,促进学校体育自身及其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摘     
未来体育发展趋势 (一)在未来社会里,体育这个概念将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和扩展,体育领域将成为与各种社会活动有着广泛联系的独立的活动体系,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二)在未来社会里,体育的内部结构将更趋完善,高水平竞技运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竞技运动的组织化、国际化程度有增无减,学校体育的正规化、竞技化会有所发展,而社会体育的终身化、大众化倾向则势不可挡。体育的功能将引起社会成员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范国梁  谭华 《体育学刊》2005,12(1):81-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经历了单纯生物体育观时期,生物与心理相结合的二维体育观时期,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时期和人体育观时期等4个历史阶段。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是沿着其逻辑起点由单一生物学科向多元学科发展的,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和规律认识逐步趋于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开设定向运动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都将产生全面而积极的影响,从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为定向运动列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剖析中国成为体育强国的梦想与现实,着重探讨学校体育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和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及差距,坚定中国终会成为体育强国的信心,思考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今后发展方向.研究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应研究探讨可操作性对策,改善并提高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素质,提高运动能力,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将新兴项目匹克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匹克球在深圳市小学体育课堂的开展进行前瞻性展望。研究认为匹克球的有效开展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小学生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坚毅品质的培养。在开展匹克球项目路径构建方面,可采用体教结合,以赛事为推动,注重师资的培训;在匹克球进小学课堂实施展望方面,可从扩大匹克球运动的知晓度,政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社会组织加大宣传,扩大参与人群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建国60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目标的发展变化作了回顾,并着重分析了导致它们变化的社会背景、理论思想基础等。由此可得,在新的理论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体育课程将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基础,从而向终身化、休闲化、娱乐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和其他教育学科一样,目的在于育人,人的身体、心灵和行为都得益于体育教育的影响,而人们却往往只看到了体育对身体素质的作用,忽视了它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变化,学校体育需发挥的功能也在改变。理念指导行动,只有对于学校体育的理念不断更新,才能使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更加有效的实施教学,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未来社会对人类健康的需要,保证了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考虑,应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根据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历史责任,提高思想认识,从实际需要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他们参加社会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亚竞技运动与现代学校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强 《体育学刊》2005,12(1):135-138
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和需要看,竞技运动都与学校体育密不可分。亚竞技运动的产生是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现代学校体育发展需要的新型运动形式,它将成为促使21世纪学校体育再现辉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军事体育发展的历史根源与军事体育的发展轨迹力求寻找军事体育的发展规律,为军事体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理论依据,让军事体育在体育的大家庭里发挥更大的作用,丰富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内容。军事体育的社会化是1种历史的必然趋势,对学校体育乃至社会体育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军事体育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军事体育与一般体育的融合将会为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研制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既是我国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综合测评工具的学理需要。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产生背景、构建应用及未来发展。在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针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进行构建,23名国内外专家参与并完成专家咨询,形成以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和体质水平为主要维度的测评体系,并计算各维度和指标的具体权重。构建的测评体系已在上海进行初步应用,其是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进行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长远看,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还需要在测评内容、测评应用、测评实施、测评结果、测评推广方面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休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休闲体育教育思想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体育在21世纪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教育思想是从哲学、史学、社会学的视角更深刻的阐释文化、社会、身体与体育教育关系的思想结晶,也是从教育实践的层面揭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时代要求的理论成果。鉴于休闲体育教育从思想向实践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潜在障碍,指出明确主旨、构建主体和强化内核是其向实践转化的理论准备的主体结构。并提出了通过建立教学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机制,建立教学成果转化的评估激励机制和疏通教学成果转化的渠道等措施保障和促进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提出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技能培育思想———身心健康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为具体内容的新时期我国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What is PE?     
Physical education is a socially constructed activity that forms one component of a wider physical culture that includes sport and health/physical activity . The terms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re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in school contexts, where sport and health continue to shape what is understood by the term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discourses shaping pre-service primary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of the nature and purpo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within an Irish con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understandings. A 10-minute writing task prompted by the question ‘what is physical education?’ was completed by a sampl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n=544, age range 18–46, 8.8% male) from two colleges of education, prior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mponent of their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Content analysis involved an initial text frequency search to create categories which were collapsed into three broad areas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of physical education—spor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design allowed access to pre-servi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of physical education.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s reflected their own school experiences and were framed within health and sport ideolog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lthough acknowledg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life physical education was perceived as a break from academic subjects where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was to learn sports and activities to stay fit and healthy. While the overwhelmingly positive nature of participants' experiences and the changing discourses around competition and team games are encouraging the dominant discour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ntinue to reflect the dominant aspects of wider physical culture in Ireland. The capac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move beyond reproducing dominant sport and health ideologies provid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teacher education contexts, to challenge dominant discourses and recreate understandings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future 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