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教学常规,通常指的是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等环节。也正是这些环节,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也许也正因为是“常态”,太过熟悉而致于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我们忽略,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常态”,又何来正常、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事实上,也惟有让这些“常态”真正地规范、正常,“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邵春新 《江西教育》2012,(11):29-30
<正>所谓教学常规,通常指的是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置、辅导学习等环节。正是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环节,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而对此不以为意。也许正因为是常态,太过熟悉而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管理者忽略。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常态,又何来正常、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事实上,也只有让这些常态真正规范、正常,素质教  相似文献   

3.
<正>从"谈文色变"到"以文促教",教师必须转变对撰写教学论文的认识当下,在不少教师心目中,"不必写""不能写""不会写"成为对待教学论文的一致态度。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本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写""能够写""应该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要求。教师应该从"谈文色变"转化为"以文促教",促进自主专业发展,适应教育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现状分析近年来,我校在课堂改革上做了一些探讨,每个学期都定期开展"一人一课""同课异构""常态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规范管理,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这改变了以往教师主讲,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要求教师务必做到"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教学语言追求正确、规范、健康,而"冷语""烦语""病语""浮语"则是课堂的"毒瘤",需要全面清除。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要用积极的、规范的语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精简教学环节、展开教学交流、评价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细"者,微末之处;"节"者,关键之处。"细节"指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所谓"细节教育",是回归本真的精细化教育,从微乎其微的环节和微不足道的情节入手,充分挖掘和利用细微末节的资源,"因小而来,为大而去",落实"以小见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方略,达到教育效益最大化。"细节教育"是一种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教育,追求的是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体育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在今天教育界中,到处宣扬着"改革""创新""新教育",似乎人人都想跟随着时代的潮流,变着花样,赶着新鲜似的去追求创新思维、改革教育,以表现其各自的创新与特色。因此,在这时候,当有人提到"教育常识"、"教学常态",强调"让教育回归常态"时,似乎就被认为顽固不化,被传统教育所束缚。就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让数学回归生活,让教学切合学生的需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回归常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希望可以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打造区域教育发展"新常态"成为新的教育发展观,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教育战略的宏观导向,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召唤。苏北大丰在区位、经济、文化优势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立足"三创"融通,衍生出大丰教育新常态,产生了较好的聚合效应。"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教育价值和地域特质之中,不断创优资源,有效统整,促进配置均衡;"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创新举措,突破瓶颈,营建相对稳定的科学管理生态;"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创生课程,丰厚内涵,为学生生命成长积淀文化基因。唯有如此,教育的"新常态"才具有真正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不少教师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样""不能这样""必须这样",而很少说"可以这样""你能这样""你想怎样",让学生在有方向的自为中自生、自能和自长。虽然,我们积极主张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中发展,但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自己出手"。"给我这样""我说这样"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管理的常态。"胆小""被动""手拙""懒动""怕苦""乏趣""能弱"等,已经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是很严密,"说数学"是他们进行数学表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基于知识的"生长处""冲突处""易混处""变式处"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规范、有条理地"说数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名校办民校"作为一种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创新曾风靡一时,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推动优质教育发展的方略,但在"名校办民校"蜂拥发展之时,也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育不公、冲击真正民办教育发展、"公""民"不分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认识上不一致、政策研究欠缺、教育监管不力,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驱动,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追求依法治教、教育公平的今天,应尽快规范"名校办民校",加强政策研究与引导,研制规范"名校办民校"方案,提升"名校办民校"督导监管,推动"名校办民校"转制进程,尽快为"名校办民校"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临着"核心与多元""真相与谣言""显性与隐性""突发与常态"等现实境遇的交织与叠加.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好强大的意识形态"软实力"作用,找准功能定位,重点在稳定、培育、导向和凝聚四个方向上着力;并运用自身优势,通过"育""导""化"三种实施策略,分别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前置期、应急处置期和修复期精准发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化危为机",维护校园和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炫"在传统辞典中有两种意义。一是《说文》言"炫,烂耀也",即"晃眼,光彩炫目"的意思,用作形容词,如"炫视""炫目""炫色""炫炫"等。另一种情况是做动词,意为"显示、夸耀",如"炫弄""炫耀""炫示""炫鬻"等。如今,"炫"字的用法变得更为丰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些句子:"炫美的手镯""酷炫的外形""电玩世纪——奇炫的游戏世界""超酷超炫的概念车型""生活还炫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临着"核心与多元""真相与谣言""显性与隐性""突发与常态"等现实境遇的交织与叠加.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好强大的意识形态"软实力"作用,找准功能定位,重点在稳定、培育、导向和凝聚四个方向上着力;并运用自身优势,通过"育""导""化"三种实施策略,分别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前置期、应急处置期和修复期精准发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化危为机",维护校园和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思维发展与提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些与媒介素养教育异曲同工。本文从批判性思维、跨媒介学习和真实情境三个方面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创新之处,特别对真实情境的创造进行了分析,期望贴近当代生活的跨媒介学习成为新常态,从而成促进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联通,媒介教育与语文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16.
<正>一隐喻者,隐蔽、间接而深远的譬喻也。世界文化史上,许多最重要、最著名的思想,是通过隐喻来表达而脍炙人口的。例如,老子的"水喻""谷神喻""橐籥喻""赤子喻",庄子的"鲲鹏喻""混沌喻""庖丁喻",佛陀的"筏喻""化城喻""盲龟喻""火宅喻",柏拉图的"太阳喻""洞穴喻"等。教育中被后世传播和应用较多的,是苏格拉底的"助产婆"隐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和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着"木桶理论"的"短板"原理,每时每刻都在紧紧地盯着或没完没了地责备学生的"缺点",不遗余力地纠正其"错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这种"补短""补缺""纠错"的"补短教育"已经成为最常态的教育。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可谓是对现行"补短教育"的深刻质疑。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弊端的存在,当下,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常态",是一次战略性的调整。教育"新常态"需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摈弃功利主义办学思想,需要进行创新教育及教育创新。"新常态"也需要教育评估归位,重视对学校内在办学水平的评估,防止成为学校做"假材料"及政府"形象工程"的推手。  相似文献   

19.
<正>"常态"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正常的状态。那么"常态课"就字面的意思应该是教师在正常状态下所上的课。何谓正常状态下所上的课呢?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随堂课",未必要准备什么课件之类的东西,也没有那一番做秀的工具,是相对于"公开课"而言的。如今当公开课被摆花架子、不实用、不便于推广等词语包装之后,"常态课",便又重新走进人们喜爱的视野,就如一位素颜美人儿去掉多余的粉饰,俏生生地立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不断探索与追寻。教师在教育之路上不能只闻花香,还应时时进行自我剖析,正视自身的"小毛病",如"嫌麻烦""帮倒忙""自欺欺人""做复读机"等。正视并改进这些"小毛病",才能让课堂更贴近学生,更易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