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现状,从远程职业教育的角度讨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可行性及操作对策,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优势以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说明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关键在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关乎新生代农民工安身立命的根本,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而且为他们职业生涯晋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文章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解决对策,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等举措,以更好地增进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广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拓宽职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稳就业”是“六稳”工作之首,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升级加速所带来的就业风险。作为应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风险的重要举措,我国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面临职业能力整体开发度低、各部门协调性较弱和线上培训资源建设滞后的挑战。为积极防范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风险,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稳就业”的目标,需要优化职业能力项目开发机制,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的开发度;整合资源,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协同;适应新形势,推进“互联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开发培训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职业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面临的诸多问题,认为就业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职业教育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职业教育应主动谋求改革与发展,以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护航、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等,努力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并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应通过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及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改革等举措,以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是其实现市民化的基础。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混合方法,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结构维度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属于复合型能力结构,由基础就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技能探索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和资源拼凑能力等维度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多主体开发、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能力开发和强化新生代农民工能力和资源补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学红 《成人教育》2012,32(6):72-73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根本途径,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构建由政府主导、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共同参与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制,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就业能力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职业发展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发展。针对当前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结构性就业能力缺乏、可持续性就业能力降低以及宏观政策约束瓶颈等现实问题,本文建议通过加强自我能力提升意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及积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等途径,能够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从而逐步改变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更好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许多困难。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大环境,提高就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企业要根据新情况,采用新方式进行管理和协助;新生代农民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在城乡统筹政策背景下,农民工的性质和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鉴于此,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在以往短期培训、"填鸭式"培训、教授式培训等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更灵活、更多元化的新型培训模式,以求能解决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其就业质量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就业质量的持续提高以及阶层的向上流动是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三项基本职能,要求我们必须基于继续教育通道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这种保障体系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体系,充分借助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帮助其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随着老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江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韩伟教授的《城镇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是为将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张弛 《职教论坛》2015,(7):80-83,92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问题逐渐成为民生热点。基于再社会化理论解释框架,文章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双向路径选择——"进"是城市融入性就业、"退"是返乡创业。职业教育能够切实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利于他们城市融入性就业与返乡创业,是实现再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勒伟 《成人教育》2016,(8):33-37
文章从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及就业培训价值取向入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相关改善措施.文章所提出的改善措施包括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认知水平、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提升城市对农民工接纳程度,签订就业合同、着力提升企业培训热情及竞争力,优化培训内容及方式、使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四个方面.希望本文的一些观点可以真正改善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问题、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中.  相似文献   

17.
以衡水地区衡水籍外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为例,进行基本调查,并对这一群体外出就业特点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群体在外出就业中存在如下问题:1)新生代农民工管理混乱;2)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缺失;3)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吻合;4)劳务市场体系有待完善;5)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与都市文明不同步;6)新生代农民工、工头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程序或劳动合同条款不完善.针对问题,在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社会环境层面向衡水政府以及务工地政府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已是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其市民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敏感的社会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户籍、住房、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客观的制度障碍,以及他们自身心理的主观障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住房和教育制度,完善就业制度,健全和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指出生于20年代80年代之后,年龄在16岁至30岁之间(包含16岁和30岁)以非城镇户口在城市就业的群体。自信指的是对自己的信任,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设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文章结合自信的理论和自编问卷研究,从新生代农民工、自信、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信三个方面展开述评。最后,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自信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有利于增进就业、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和尊严实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中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转化为现实困难重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模式创新,需要超越政府或市场的单一思维,按照需求取向、效率、财政平衡、再分配公平、责任和适应性等原则,重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将"政府发现公共偏好和获取资金的优势"与"市场和社会组织生产和递送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高水平、高质量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