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南同志为党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形成了独特的崇高的精神理念。可以把项南的精神理念和思想情操概括为“项南精神,研究项南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他的精神。文章对项南精神的核心、基本内容、时代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项南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最宝贵、最值得发掘和弘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李微 《班主任之友》2008,(11):28-29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精神关怀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关怀,即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精神关怀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3.
朱璋龙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3):194-196,206
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精神应主要强调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开放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创造知识、科学发明的最本质要求,是大学精神的灵魂;独立精神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自立于世界的最基本要求,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开放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是大学精神的支柱。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能动、最关键的核心因素,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用,是我们作为新课程实施必须着力研究的课题。所以,我在去年春天申报了常州市青年招标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研究”,并就如何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教师的关键和核心作用,带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成功的创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现有精神暴力行为研究只以家庭为研究场域、以夫妻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性,试选取高等学校学生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选取高校宿舍——即学生间日常接触最频繁也就是最可能产生“精神暴力”的场域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笔者运用深度访谈、行为分析等方法,就高校中存在的各种精神暴力现象做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不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精神暴力概念进行了一般性界定,而且就学生中出现的该类现象进行了分类。最后,文章归纳出高校学生中精神暴力的特点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6.
试论大学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梅醒斌 《高教探索》2003,(4):63-65,73
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是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发展壮大的动力。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追求和理想,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的集中体现。培育大学精神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项最根本的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教学和科研、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中共同催生、弘扬和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长征精神是我党在最艰难时期与各民族一同铸造的巍峨丰碑,展现的是我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应常怀艰苦奋斗之心,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增强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8.
最根本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和反思。怀疑精神就是不断探寻根据的精神,反思精神就是追求合理性的精神。真正使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让科学运行在科学精神之中,提倡在怀疑和反思精神推动下促使科学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具革新精神、最具领航意义、最能彰显中国共产党“富国”梦想的就是特区精神。特区精神具有鲜明的改革、创新、实干、开放四大时代特质,是高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火炬,是实现恢宏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特区要大力推进特区精神的赓续弘扬,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何为中国大学精神之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大学精神源自西方中世纪大学理念之说不甚准确。关于大学精神源头的判断是一个事实、价值兼有的判断。北大、清华、南开、西南联大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大学精神的源头是以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士志于道”、“明道济世”为根本,吸纳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大学理念在内的人类多种文化的共同体。没有这种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体知,就谈不上当今中国大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大学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探析大学的理念及其传统精神。大学的理念经历过从定位为“教育的机构”到“研究中心”,到与社会直接联系为社会服务的演变;大学的三大传统精神即独立自主、自治传统,学术自由传统,人文主义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3.
南通人的精神化素质和现实发展状况值得反思。南通人的精神重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进公民人格追求的共识。南通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更新观念,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坚持“富民为先,创新为要,诚信为本,团结为重”的“四为精神”,优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教化。  相似文献   

14.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大教育环境为背景,提出了“民族精神教育”这一新理念。并从四个视角论述了民族精神教育,即民族精神教育是凝聚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震撼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意志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创造力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理念是大学之时代精神。大学理念的创新是大学制度变革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恪守大学本来之精神,发扬大学创新之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变革大学理念,从而促进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大学特色,能傍激发师生积极性和增强学校活力的群体意识。培育大学精神,需要提炼与弘扬校训,建设优良的校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资源,使之渗透到大学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6.
校训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校训可谓源远流长,而最能展现大学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近代名大学的校风,常体现于其别具特色的校训之中。研究历史上名大学的校训,可以重拾大学的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17.
研究当前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提高山水画的途径,指出临摹是中国山水画教学中传授基本技法、技能,感悟笔墨精神的一条最简便、最有效,也最必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内涵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的东西,是临沂文化的内核;从外延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它是由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的.贯穿于临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中。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的历史演进与现代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提出: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延伸、深化和具体化,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大学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大学精神的内涵经历了一个演进与扩充的过程。当前,大学精神面临着一次重大转型。这次转型对大学人的成长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抗震救灾中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笔最可宝贵的财富,这种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爱无疆、无私奉献,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并升华了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通过民族精神时代性研究,可了解其时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