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寮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对于这样的文章,如果能指导学生多朗读,会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2.
《朗读者》是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其在同类节目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文论及《朗读者》对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启示,拓展积累朗读素材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个方面。以期从《朗读者》这一主题出发,推而广之,探索引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蒋仲仁先生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也写道:“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5.
学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课本《语文》第一册),我便安排学生听一听这篇演讲词的朗读,希望学生能感受一下什么是演讲。朗读带是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年发行的,应该说,朗读者都是专家,他们的朗读是不会出现什么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案例】《走进诗歌的殿堂》教学片断(师多媒体分别打出诗《江雪》、《送元二使安西》、《长征》,学生依次朗读。)师:朗读五言诗和七言诗是有区别的:“五言以穆诵,七言以浩歌”(板书)。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儿童语文素养中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年级儿童的朗读训练是相当必要的,在儿童系统的接触语文学习之初,朗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朗读的技巧、参与朗读的态度、最终形成朗读的能力等,都需要在一年级教学中得到落实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听、说、读、写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四项基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其中,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不管学习什么样的文学体裁,都需要用到朗读。面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朗读教学法”很有必要。文章以《马说》为例,将朗读教学法应用到文言文课堂中,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设置由易到难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朗读方法,以及完善朗读教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都明确提出朗读的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上,老师们也为朗读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长期以来,语文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形成的一些教学习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冷眼旁观,理性分析,就能看出严重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深知朗读素质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说明朗读的重要性已经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身上达成共识。《新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七-九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建议“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11.
“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  相似文献   

12.
蓝海琼 《中学文科》2009,(10):19-19
我第一次把音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用乐器配合授课的,内容是抒情性很浓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具是一把吉他,两首改了歌名的歌曲《让我再看你一眼,阿妈妮》和《祝你一路顺风,子弟兵》。这篇文章除了记叙段落外,前后及中间穿插了很多抒情段落。整节课,我都安排在唱读中进行,以抒情段落为主,由一个学生朗读到两个学生朗读,到小组朗读,到全班朗读,在朗读中感情得以升华。朗读到情深处,吉他声响起,首先是老师的歌声《让我再看你一眼,阿妈妮》,接着是学生的歌声《祝你一路顺风,子弟兵》。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依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相似文献   

14.
《夏》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当代作家梁衡通过描写富有夏季特征的景物,表现了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对夏季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在字里行间。我在南通市语文学科基地活动中执教《夏》这篇课文时,抓住朗读、赏析、比较三个环节,取得了意外的教学效果。一.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教学《夏》这篇散文时,我抓住朗读这一主线,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在朗读中读出节奏、领悟情感。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朗读教学中,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不同,所获得的效果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师:之前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作业:假如你要参加《朗读者》节目,朗读的篇目是《短歌行》,现在节目的编导要给你配背景音乐,希望你呈现这首诗歌的节奏曲线图。同学们都已经做了,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业。同学们画的诗歌情感脉络曲线图各有不同,尤其是对开头情感起伏的节奏,差别很大,有的同学画得很高,有的同学画得很低。诗歌起调的情感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而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朗读,对朗读技巧毫无所知。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朗读方式及策略的教学,发挥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期中,沈士军老师撰写的《关于(语读本)使用方法的几点看法》一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早读或午读时间来“集体朗读”《语读本》的好方法,令读颇受启发。但是读后细想,笔还是觉得学生的早读或午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他们需要熟读或背诵语课本中的篇目。再说,《语读本》中所有的篇目也并不都适宜“集体朗读”,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一组科学小品文,包括《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等几篇文章。笔者曾听过许多老师讲类似的课文,他们都是以科学知识讲解或科学知识探究的方式来上这样的课。但有位教师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紧紧抓住朗读不放松,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秦露语 《广西教育》2008,(19):62-6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新课程阅读教学要求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无论是体验、拓展或者创造都离不开朗读的训练。朗读是一项阅读基本功的训练。然而,有不少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尤其方言较重的学生对普通话的朗读不感兴趣。鉴于此,我认为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应当采取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