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口语交际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然而,口语教学的历史发展、理论建构和教学实践却导致了口语教学的基础缺失,影响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展开.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就要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撰、教学实施和评价上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的组织策略、方法和流程.它是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直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它又制约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的概括,丰富、发展和完善着教学理论.作为教师,只有用心学习、掌握、应用与建构好教学模式,才能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规范、高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整体的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追求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研究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需要各抒己见,需要倾听教师的实践呼声、研究教学的问题,需要拓展学术的视野,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对于有效教学,要建构“效能改进”教学模式即重视效能改进、科学理解教学目标、激发兴趣会教会学、作业设计多样化、改进学习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优质教学,要建构“大成智慧”教学模式,即明确优质教学的概念原理、优质教学应当是自适应教学、优质教学是大成智慧教学、优质教学与精品课程是有区别的、优质教学需要系统研究.试图回答什么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优质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学行为和教学智慧.语文教师具备了教学机智才能正确理解语文教育、教学目的,确立学生本位的意识,感悟和引领课堂教学,把握和发展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5.
教学交往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不开教学交往.教学交往不仅是实现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同时交往本身也是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是教学活动自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探讨教学交往活动重在促成师生关系和教学性质的转换,重在用教学交往的旨趣重建教育理想,促进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教学在岩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教学目的与高等教育任务相一致,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适合所有学科的教学.在岩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需按课程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研讨法等进行研究型教学.另外,还要处理好研究型教学与课题研究、讲解性教学之间的关系.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在岩体力学课程中应用研究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观是指教师思考数学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认识.从数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分析,数学观对由教学价值取向、教学本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组成的教学观有直接影响.同样,基于不同心理学理论建构的认知观,数学观对教学观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制约作用.数学教学观由教学观、数学观和认知观组成,数学观和认知观是数学教学观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学观以数学观和认知观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人的发展和人性关怀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导向和归宿.在此理论指导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诸要素呈现出新的特点.它所积极倡导的教会学习、"有意义"教学、个别化教学、情意教学、"对话"教学和过程教学,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性阶段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启发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教学要得到全面实施,不能只停留在教学方式等个别环节微小的改动,必须构建研究型教学体系,以保证研究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从系统论观点看,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应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环境支撑、管理机构和制度创新等.在系统论的视野下,应该把握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构建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最终实现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即教学实施过程或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其基本结构包括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等因素.这些基本因素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活动的整体.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使传统教学观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需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过程进行理性审视和思考.新课改理念下应着重树立突出主体、培养个性和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英语写作课教学改革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整体设计,把考核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科学地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上述方面内容,介绍笔者作为课程辅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在教改实践中的几点尝试,希望为网络课程一体化考核改革的实验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首先指出了当今新闻学专业学生操作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着师资薄弱、实验条件跟不上、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并从培养“双师型”教师、调整课程结构、改进理论及实践教学、了解学生、丰富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六个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电路与电子学课程中基本放大电路专题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及其教学试验过程,并总结分析了教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状况,引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设计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教学领域和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学设计的发展与学习理论的研究息息相关。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历史阶段的演变,教学设计也随着出现了三种形式:程序教学、智能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concerns the effects of teacher training in instructional behaviour based on new insights in the field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In an experiment, eight teachers were trained to apply a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odel and five teachers were trained to apply a direct instruction model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ssons in primary schools. The teachers in both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received teaching guides, which were an adap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at they already used. The control group of seven teachers used the same curriculum, but received neither teaching guides nor training. In both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eachers successfully changed their behaviour, but they did not succeed in implementing 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aimed at in their training.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状况,引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8.
娜仁  杨成 《现代教育技术》2005,15(1):21-23,27
网络教学是一种时新的教学形式,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导致教学交互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因此引发了对网络教学交互的研究。本文基于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提出了网络教学的交互要素、交互形式、交互模式,旨在更好地研究网络教学,提高教学绩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工科概率统计课程的特色,结合教学实验和教学实践,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提高工科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decisions about which instructional methods to use are made well in advance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While expert teachers select methods while instruction is underway and are well placed to adapt instruction to changing conditions, designers must try to predict ahead of time how instructional conditions will change. This is difficult to do because design procedures are non-deterministic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 is incomplete. In intelligent instructional systems, it is possible to shift certain aspects of decision-making back to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of instruction. This enables systems to adapt to changing conditions and to present information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The designer becomes less concerned with selecting methods and puts more effort into writing rules that allow systems to select methods once instruction has beg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