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日语会话中,"はい"一词的使用频率极高。但其常被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肯定的应答,被笼统地翻译成中文的"是"。但实际上不同语境翻译不同。本文从翻译角度出发,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从日汉对译文学作品、日本电视剧、以及日语会话书籍中收集与"はい"有关的对话,选取出最有代表性的对话例句,归纳总结出"はい"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2.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关于"気"的日语词汇衬映出日本国民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意识形态等诸多性格文化特征,在日语表达里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日语"気"一词以及"気"的惯用语的分析,阐述了日本人纤细而敏感的心理活动。另外,从日本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日本人对"気"情有独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词汇中,语和语的意义关系,除了反义关系和对义关系外,还有意思相同的同义语,还有词义类似的近义词。比如说近义词「人間」和「人」,有些句子中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有些句子中就必须使用「人間」,有些句子中就必须使用「人」,本文就这两个词的用法进行分析。本文采取的是对比分析方法。文中例文摘自日本朝日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4.
"してもらう"是日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授受补助动词之一,但因中文中的授受表达是以授予动词为主,因此日语"してもらう"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无对译词或者对译词多样化的现象。"してもらう"句与其对译句之所以可形成对译关系,是因为无对译词句保留了"してもらう"的部分特征。而在有对译词的翻译句中,对译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意义与"してもら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授受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方式,在日语中使用授受动词来体现授受关系,它不仅可以表示物品的给予与接受,同样也可表示行为的授受,而行为的授受在日语中主要通过授受补助动词来实现,文中就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恩惠授受意识研究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之一,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使用,体现着日本人的授受表达方式与恩惠意识心理的关系,并对中国日语学者在使用"てくれる"时经常出现的误用现象进行纠错。  相似文献   

6.
李琳 《海外英语》2010,(2X):114-115
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数量词,这类词在汉语中被称作"量词",日语中被称作"助数词",但是这两种词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尤其在日语中,助数词"一个"经常被省略,但是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在将这类句子翻译为汉语时,根据需要必须加译数量词"一个"。  相似文献   

7.
朴英花 《考试周刊》2012,(28):87-88
寒暄语代表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和语句表达特点,一个国家的言语,可以充分展现其固有的文化特征。日语中常见的问候语,看似简单容易,却蕴含深厚的日本文化底蕴,表现了日本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日本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本人有着极强的集团意识,"和"与"恩"的理念甚至影响到言语方面。本文通过日语寒暄语中的例句,找寻日本文化的一些踪影,为日语学习者熟悉和了解日本文化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邢泽 《考试周刊》2012,(26):102-102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含有"気"的日语词汇衬映出日本国民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意识形态等诸多性格文化特征,在日语表达里是独树一帜的。本文主要从日语中特有的"気"词汇的语义特征出发,剖析语义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对理解和翻译日文"気"词汇及相关短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日语句子中省略现象非常普遍,而大量地省略单数数量词"一"的现象尤其显著,这也显示出了日语语言的暧昧性和模糊性特征。从模糊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数量词"一"的省略现象,既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日语数量词独特的用法,也有利于我们了解日语语言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日语中"四"的读音与"死"相通,日本人十分忌讳。本文以日本各历史阶段日本人的"四"字忌讳为主题,从历史典籍、文学作品、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习俗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求这一忌讳出现的历史渊源和日本人的生死观等。  相似文献   

11.
日语里确很多省略表达。有时它能使句子变得暧昧而含蓄.有时它又能使人产生误解和幻觉;有时它还能让人感觉冷漠.有时它也能让人感觉温暖。日本人酷爱省略表达.可见它的神奇与魅力所在。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句,从日语句子的结构与省略方式、衔接功能与省略功能、说话人的表现意图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对现代日语中存在的大量省略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形容词、形容动词词干后接结尾词"さ"、"み"可以构成相应含义的名词。这一规则是否任何情况下都成立?两者在具体使用时有哪些异同?笔者从语法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日语教学者提供一份参考,同时也能对广大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受岛国特性和农耕文化等背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和"文化,它是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日本人价值观的基础。而省略表达是"和"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了避免突出自我的主语省略和避免伤害对方由接续词、副词引起的省略等内容。只有从"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日语的省略表达,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达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了解日语语言及日本人行为的社会文化特点正是为了解决如何跨越中日异文化交际的障碍与日本人进行有效的交际问题。日语中的"挨拶言葉"不仅种类和数量繁多,结构和使用复杂,而且待遇表现严格,上下内外分明,有固定的模式。"挨拶言葉"的这些特征是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以和为贵的交际意识,强调集体归属感的交际手段和以心传心的交际审美观等日本式的交际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日语初学者,往往受汉语的影响,在日汉句子互译过程中多译或漏译第一,二,三人称助词.人称代词看似简单,但由于中、日两国思想意识、文化传统等影响,在其使用上还是有很大不同.其中人称省略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征,此现象与日本地理位置,民族单一及日本人的审美和集体意识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6.
谢燕 《考试周刊》2011,(32):111-112
近年来,和制英语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大量出现,并且在日语词汇中的应用比重也逐年增加。和制英语的"和"字,就表现了同和服、和食、和风等相同,都是由日本人创造加工的而来的。和制英语源于英语,但是为经过了日本人加工的英语,因此与英语已大不相同。和制英语作为日语外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有直线上升的趋势。本文从"和制英语"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其使用利弊等方面略作总结,旨在为广大日语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寒暄"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交际方式,还是一种文化表现,而日语"寒暄语"固定化的特点恰好与"义理"意识相关。日本小说中无论是用于日常生活,还是用于特定场合的"寒暄语",都为研究日语"寒暄语"中的"义理"意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敬语不仅是日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的思维模式、人际交往、交际礼仪、伦理观念、思想感情等是日本整个社会社交的润滑剂。作为日语学习者要了解日本、日本社会、日本文化敬语就是入门必备的一把"钥匙",因此我们必须学好敬语。但是因其具有繁多的表达形式和庞杂的语法体系,使用时还需要根据时间、场合、对象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很难正确使用和合理运用。"お"和"ご"作为敬语比较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如何正确使用这两个接头词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字语言的运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日本文化和日语语言学的角度,以日语中的数字"七"为研究对象,从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在文学作品和成语谚语中的体现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七"是深受日本人喜爱的神秘又吉祥的数字,探讨日本独特的数字语言及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其语法功能活跃,使用范围广泛。在日语中与"很"对应的副词非常多,但是它们的语法功能却没有汉语的活跃,可以说"很"的日译是一个难点。文章从"很"修饰形容词、修饰动词、修饰"不+形∕动"结构、修饰成语、修饰一部分名词五个方面讨论了"很"在翻译成日语时可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