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三线合一”等重要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可证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垂直.但在具体证题中会遇到许多命题,在给定的图形中并没有证题所需的等腰三角形,这时,我们就要结合已知认真观察图形,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证题所需的等腰三角形使命题获证.这是利用等腰三角形证题的关键环节.例1如图1,已知AB=AC,BD=CE,ZB=<C,AF上DE,F为垂足.求证:DF=EF.分析欲证DF=EF,因为AF上DE,故可考虑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来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范例、习题的讲解和练习,启发、诱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今以平面几何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变化命题的条件,观察、探讨其结果是否有所变化,怎样变和为什么变。 1.将命题中的特殊条件,改变为一般条件。例如: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这个命题中,如把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改变为一般三角形,其结论就不正确。但若进而启发学生“穷追”,可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保持不变”的命题。而且,当这任一点为底边一端点时,距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几何学习中 ,同学们对于命题的理解比较困难 ,尤其是把命题中的语句转化成几何语言不好把握 ,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命题的语言规律 ,对命题的语句理解不透彻而造成的。命题是什么 ?《几何》第一册 (P1 0 2 )中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叫做命题”。即命题的句式是判断句。同学们如何分析命题中各句子成分所包含的内容 ,是正确理解命题证明命题的关键。下面谈谈理解命题的一些方法。1、成分分析法例如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这个命题 ,先划分句子的成分 :主语中心语是“距离” ,“距离”的定语是“等腰三角形…  相似文献   

4.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指的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重合”.那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呢?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之后的一节习题课上,师生对其做了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它包含以下三个真命题 :在△ ABC中 (如图 1) ,(1)若 AB=AC,AD⊥ BC,那么 BD=CD,∠ 1=∠ 2 ;(2 )若 AB=AC,BD=DC,那么 AD⊥ BC,∠ 1=∠ 2 ;(3)若 AB=AC,∠ 1=∠ 2 ,那么 AD⊥ BC,BD=DC。可以证明 ,上述三个命题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综合上述六个命题 ,可知 :在△ ABC中 ,如果 1AB=AC;2 AD⊥ BC;3BD=DC;4∠ 1=∠ 2四项中任意两项成立 ,那么其余两项一定成立。下面举例说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解题中的应用。例 1.已知 :…  相似文献   

6.
某地六年级数学统测中出现了以下两道有争议的题目:(1)填空: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都是6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2)判断:甲数比乙数多1/3,乙数就比甲数少1/3。( )评卷答案为:(1)等腰三角形;(2)“×”。结果引起任课教师们的争论。第(1)题的正确答案,除了“等腰三角形”以外,还可有“锐角三角形”。尽管命题者的意图是要求学生从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相等逆推到两内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因而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但是学生的解答另辟蹊径,从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出发,逆推到第三个角为50°,那么该三角形为锐角  相似文献   

7.
1 定理的来源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这是每个初中学生都能证明的命题.而它的逆命题:两条内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却是一道脍炙人口的几何难题.这个命题是雷米欧斯(Lehmus)于1840年给瑞士著名数学家斯图姆(Sturm)的一封信中提出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和“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这两个定理在几何证明中应用十分广泛,但许多题目的图形中并没有显示完整的等腰三角形,需要设法让隐藏的等腰三角形显原形.现举例说明. 例1 已知:如图1,AB=AC,∠ABD=∠ACE.  相似文献   

9.
如何将逻辑知识应用和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去?我们选择了初三的《四种命题的关系》第一课时内容作为公开课尝试。学生虽在初二时已学过“命题”和“逆命题”,但时隔较久,故在课前布置如下复习题: ①什么叫命题?举例分析命题的构造成份。②怎样的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 ③将下列简单命题改写成条件句命题形式,然后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1)对顶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对此命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邓露顺 《初中生辅导》2023,(Z4):122-124
<正>同学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了一些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学习要点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知识要点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在一份数学试卷上看到一道判断题: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对吗?标准答案是:正确。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它的外延包括“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即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两类。对前一类等腰三角形来讲,它的确只有一条对称轴,但后一类等腰三角形却有三条对称轴。因此,笼统地讲“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是不妥的。正确的说法应是“等腰三角形有一条或三条对称轴”。所以会产生这个失误,是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对此命题进行探索.一、命题的证明已知:如图1,△ABC中,AB=AC,∠BAC为锐角,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求证:r1+r2=h.思路分析:由题目已知可以发现:图中有三条高,由高即可联想面积,故本题可利用面积法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4.
两个趣题 1.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个有名的命题“若三角形的某两角的平分线相等,则此三角形必等腰”。历来,多是采用“反证法”(归谬法)给予证明的,但很少去考虑如何用直接证法来给出它的纯几何证明。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逆命题、逆定理”内容时,学生在回答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中,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学生答为:“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学生答为:“斜边上的  相似文献   

16.
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逆命题为切入点展开探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及该角对边的高线重合,或一边的中线及该边的高线重合时,都易证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及该角对边的中线重合时的探究要复杂些,过中点向该角的两边作垂线段为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全等证角等.命题的正确性说明属于“边边角”情况的两个三角形未必不全等.4个例题,展示了“角平分线+高线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答: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把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所以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两条腰,一个底边,一个顶角,两个底角.2.等腰三角形有什么重要性质?答:等腰三角形有下列一些重要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答: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相似文献   

18.
1 定理的来源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这是每个初中学生都能证明的命题.而它的逆命题:两条内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却是一道脍炙人口的几何难题.这个命题是雷米欧斯(Lehmus)于1840年给瑞士著名数学家斯图姆(Sturm)的一封信中提出的,并请求给出一个纯几何的证明,而斯图姆又将问题提供给一些数学家.当时德国的几何学权威斯坦纳(Steiner)首先给出了它的证明,此后该命题就以斯坦纳——雷米欧斯定理而闻名于世.一百多年来,这个定理引起了众多数学爱好者的兴趣,得出了一个个精妙的证明和各种推广.本文对此定理进行了新的推广,得到几个结论优美、证法独特的新命题,它们的证明依赖于下面的引理.  相似文献   

19.
甲我们学了很有用处的等腰三角形.从等腰三角形的某一顶点出发,将它剪成两个小三角形,使其中一个也是等腰三角形.这是容易办到的,如图1.如果将原等腰三角形看成“母”,新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看成“子”,那到要问:哪些等腰三角形可以孪生一对“双胞胎”?这就是说,哪些等腰三角形可以一刀剪出两个等腰三角形?乙让我试试看.甲对!试一试,这是数学中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方法。乙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g一刊<边L的高m中线互相重合沿此线剪仆爬得【山个。生等的直角三角形为收1二甲”母体”翌1的“厂’,指的足XI久。-m衍2让等腰三角…  相似文献   

20.
<正>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这是我们一个常见的命题,本文对此命题进行一番探究.一、命题及证明思路已知:如图1,△ABC中,AB=AC,∠BAC为锐角,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求证:r1+r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