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很多重、特大案件都涉及犯罪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周围的人,如何做犯罪预防。犯罪心理研究使我感受到现代社会变化对心理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压力增大的同时,交流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在研究社会发展变化、人的心理关系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李琴 《新闻三昧》2006,(3):40-41
社会心理,就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心理,是人们“交互作用”的心理。当作为个体的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行为等等方面的异常情况时,作为个体心理的集合体——社会心理,必然会出现异常的情况。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哪个时代,都存在形形色色的病态社会行为和支配病态社会的病态社会心理。当社会心理出现异常或病态情形时,这时的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反社会性。这指的是由这类病态社会心理导致的社会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违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或者损害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性质。心理上出现异常当…  相似文献   

4.
孤儿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社会各界对其投入了大量的关注与关爱,这些使得孤儿的健康成长有了保障。但是,由于孤儿特殊的心理状态,他们对于外界以各种形式所呈现的关爱十分敏感。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将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对其心理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不合理志愿者服务为例,对不恰当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社会心理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国家在推进社会信息化时应考虑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6.
盛芳 《新闻通讯》2009,(1):36-37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处在新旧秩序和价值观的断裂与碰撞中,社会心理出现混乱与多元化,过去不曾预想的各种问题、现象每天都在上演,这样一个时代对新闻记者来说是可以大显身手的时代。一个个优秀的记者践行着自己的新闻理念并付诸新闻报道,扮演着多样化的社会角色,记者的职业意识由此出现分化。笔者试图对深度报道中记者角色认知和群体职业意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宋歆 《军事记者》2005,(8):15-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冷战,使全球战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以威慑与欺诈、渗透与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心理战在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国防总体战略中的地位突显。西方有学认为,被称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冷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一场对世界整体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发生深刻影响的心理性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处在新旧秩序和价值观的断裂与碰撞中,社会心理出现混乱与多元化,过去不曾预想的各种问题、现象每天都在上演,这样一个时代对新闻记者来说是可以大显身手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谣言作为现实社会中一种传播现象,经久不衰,在网络时代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主要从安全感的缺乏、信任缺失、集体记忆、对特定群体的心理定势、从众心理五个角度解析谣言传播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胡丹萍 《新闻世界》2011,(10):93-94
央视《心理访谈》是我国第一档现场个案访谈的心理栏目,是在我国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重重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对各种情感境况、心理问题的记录、揭示和疏导,发挥了其心理疗治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各种紧迫的现实问题,还必须注重社会心理的研究。由于我国经济转型而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分化的加剧,导致了人们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2.
汪伟 《新闻界》2013,(16):51-55
媒体记者心理健康是较少关注的话题,本研究调查了200多名记者,测量他们的社会支持感、心理弹性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上,男性记者与女性记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上,前者要远远好于后者,后续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心理弹性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总之,较多的社会支持与良好的心理弹性,可以显著促进记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荆婵 《新闻传播》2009,(8):69-69
社会新闻是与受众心理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正是因为这样,受众心理对社会新闻的影响才显得举足轻重。受众的思想、情绪、喜好等.都是社会新闻所要及时把握的。也只有及时地抓住受众的心理和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会新闻才能继续得以发展以及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师生之间的各种心理冲突现象,阐述了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抚养和教育的习惯作法、教育背景、学英语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对师生角色定位认识差异以及师生情感表现形式的差异,是造成师生英语课堂中各种心理冲突的原因.基于这些分析,建议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努力培养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学会自主学习;建议教师从体验学生心理,增加支持性反馈,改变自己原有思维定势,变化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认同英美文化的同时重新认识本族文化,把握文化移情.  相似文献   

15.
王晓荔 《今传媒》2016,(10):56-57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逐渐走下网络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常谈话中所使用的语言。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应该成为我们科学研究的素材,从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当前人们的社会心理。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归类和分析,探究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并探究当前社会背景下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图书品种最多的国家,畅销书从如此巨大的图书市场脱颖而出实际上可以看做是读者花钱投票的选举结果。当大众愿意掏钱购买图书并花费时间成本来阅读,必然是该图书产品满足了他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当一本图书或一类图书成为畅销书,也就反映出购买他们的读者具有相似的心理需求,可以认为畅销书是社会心理在文化消费上的投射。20世纪各时代畅销书的变迁,也就是一部社会心理的变迁史(表I)。  相似文献   

17.
谢金英 《大观周刊》2012,(43):300-300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会实践是促进中学生心理成长、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途径是多样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部分。在实践中加强中学生在学习之余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其实践能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实现中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成长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周经纬 《兰台世界》2016,(5):97-100
建国初期,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内容多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且带有反共倾向,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一贯道是当时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主要群体。中共将谣言定性为"阶级敌人破坏",予以严肃处理,进而将一贯道作为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对象之一。但是,阶级斗争理论无法解释导致谣言产生与传播的复杂机制,从历史文化与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才能得出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在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和优化组合等管理方法,使得馆员的一些传统观念开始转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不稳定感。 1.心理不稳定感的表现心理上的不稳定感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的社会紧张刺激”现象,是人们对社会进程中各种意想不到的刺激在心理上引起的一种紧张感。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汪琴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2):13-17,43
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产过程,可分为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思潮等层次.分别从这三个层次论述了社会意识对阅读活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