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桂梅 《中国德育》2006,1(3):73-75
教师职业生活的核心是一种基于反思的定向性的自我理解,这种精神诉求常常反映在他们的教育日记中。教师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流水帐”,更是对“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生活”的自我检视。本期推荐的是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女士的两则日记,透过这些文字,教师正在成为行走着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窦桂梅老师是一朵激情燃烧的玫瑰。听她执教《村居》,让我再一次目睹了这朵激情玫瑰“一瓣一瓣地开放”(窦桂梅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不知在什么时候,窦桂梅这个名字以当今教育界名人的方式进入我的脑海,但未引起我太多的关注。2008年暑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随想,于是,我上网搜索"对教师影响最深的二十本专著",其中一本书名《玫瑰与教育》,名字很吸引我。为什么象征浪漫的"玫瑰",会和严肃的"教育"联系在一起呢?就这样好奇的从当当网买回了它,对于作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这是我对窦桂梅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4.
玫瑰与教育     
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写的。窦桂梅,是个了不起的女性,自说出自东北农村,曾经多次敲校长办公室的门,请校长来听课,曾经抱着孩子练讲课,曾经……有很多有关她的传奇性的文字。无疑,窦桂梅是一个勤奋的女性;无疑,窦桂梅  相似文献   

5.
看窦桂梅的文章,你会被那生动活泼的文字间流动的激情与思考所吸引;与窦桂梅谈话,你会被那明媚的笑容中澎湃的热情所感染……“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现在快40岁了,还是想做一名好老师,这个想法到今天也没有变。”说这话的时候,窦桂梅的笑容格外灿烂。一个朴素的愿望,引领着窦桂梅走出了东北的小山村,一步步成长为今天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在20年的教学历程中,窦桂梅为追求、完善这个朴素的理想,倾注了全部的激情与热情。  相似文献   

6.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和《玫瑰与教育》两本书。于是许多个夜晚,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捧起书,让心扉打开,聆听书页翻动的轻响;让心灵放飞,品赏文字流动的余香。感觉那是一次激动的心灵之旅,一次震撼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8.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和<玫瑰与教育>两本书.于是许多个夜晚,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捧起书,让心扉打开,聆听书页翻动的轻响;让心灵放飞,品赏文字流动的余香.  相似文献   

9.
阿汤 《教师博览》2006,(11):33-33
2004年2月,经网友的介绍,在动力博客上申请了“阿汤教育网志”,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名“博客”,开始经营自己的网志。2005年1月,我把网志搬到了海盐教师博客,改名为“阿汤的味道”。我尝试着用别样的方式来感悟教育,体验快乐。大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的日志,在自己的笔下诞生。让我在博客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就这样,我一步步走来,一点点积累。渐渐地我感觉到博客成了我与大家交流的平台,博客成了我成长的动力,博客更成了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写作——记录人生轨迹在写博客的日子里,我是快乐的,因为文字烙上了我对工作的印记,记录…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4,(35)
正窦桂梅,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出版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玫瑰与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小学语文目标质量手册》。她提出的"三个超越"和"三个回归"理念,在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读无字之书是一种化学反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周围的世界,发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很多年了,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一直有个习惯,一旦读到有趣的教育故事,看到感人的教育细节,或者有了新的感悟,总会在笔记本上记下来。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起初,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有教育,教育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之中。后来随着专门教育机构——学校的出现,教育与生活开始了分离,并且越来越表现为一种隔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斯宾塞提出了“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当代哲学大师胡塞尔与哈贝马斯则从现象学的角度论述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这些都为当今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走近《人民教育》只是这两年的事。一次,夜阑人静之时,我闲着无聊,随手拿了一本《人民教育》浏览起来。看着看着,我深深地被刊物里全新的教育思想所吸引,她所介绍的教育智慧正是我多日苦苦求索未果的。那天晚上,一篇《实行教学民主转换教师角色》的文章,我看了又看,反复读了好几遍。从那天起,记忆中的《人民教育》不再仅仅是神圣、严肃的象征,反而有点儿相见恨晚的感觉,感觉她是那么贴近我的生活。“走进新课程”、“教学平台”、“育人技巧”、“研究交流”更是我的最爱,就像专家在身边;窦桂梅、李希贵……等等,就像与名师亲切交谈。她让…  相似文献   

13.
冷学宝 《师道》2012,(6):47-48
一本书,就是一个独立、瑰丽、温暖、奇特的世界。走进作者用才情和心血编织的奇异世界,探寻文字深处的奥秘。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慨于人性的美丽,感叹着生命的美妙。探寻文字创设的奇异世界,不光会让我们的生活质量获得提升,还能让我们的生命轨迹得到改变。 对于教师来说,读教育类书籍,是发展必须,也是职责使然。但我不愿意去读兵法操演、技术操作一类带有浓厚功用色彩的“伪”教育书。我推崇的教育书,必须弥漫着人文的关怀,流露出对生命的眷顾,就像《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不跪着教书》《教育为何是无用的》所揭示的那样。  相似文献   

14.
初识玫瑰是从《小学教学设计》上通过她的案例《朋友》,了解了她的灵动的、鲜活的、富有个性的教学的。解读玫瑰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两个月前先后读了《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记》、《创造生命的课堂》、《窦桂梅与语文课改的三个超越》、《玫瑰与教育》,了解了其人其文。今天再次捧读《玫瑰与教育》,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5.
许庆丽 《广西教育》2012,(24):68-68
一直以来,我好像还没有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名家的教学专著。这次在陈特的推荐下,终于读完了窦桂梅老师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着她的文字,感受着她的思想,领悟她的语文教学魅力,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被她不老的激情,创新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润泽着。  相似文献   

16.
聚焦一个点     
法国大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记录了一百七十多种玫瑰的姿容,组成《玫瑰图谱》画册,以各种文字出版了二百多个版本。他画的玫瑰成了画中的极品,无人逾越。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昆虫。一次,一位青年对他说:“我爱好科学,也爱好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感兴趣。我把自己的时间用在这些爱好上,可结果总是收效甚微。”法布尔拿出放大镜,  相似文献   

17.
许多年前,我曾在《把文学梦托付给教育》一文中说,我本来是一名“文学青年”,老想着当“作家”,但命运让我成了中学语文教师,于是我便把教育当做诗来写——我的《爱心与教育》最初的名字就叫做《心灵写诗》。我在拙著《花开的声音》的序言中也曾写道:“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是魏书生老师两句精彩的哲理诗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广阔的心灵世界里耕耘,其责任是重大的,其劳动是神圣的!优秀的班主任大多视工作为享受,他们的教育生活是愉快的,他们的人生是幸福的!优秀班主任窦桂梅老师说:“我深深地感谢15年的班主任实践,也深深地感谢我的班级和我的学生,因为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我时时感受着这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我常常庆幸自己这辈子当了老师,庆幸遇上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他们,我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关乎人的活动,是一种“人为”和“为人”的社会性活动。但是,自从教育制度化以后,教育的“人为性”和“为人性”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张力,使得“人为”与“为人”在教育实践中分裂,教育无论从时空、形式、和内容都越来越远离生活世界。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制度化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只有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教育才能成为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对于窦桂梅老师,我听过她不少课,读过她不少文字,也曾多次讨教于她,每一回,我都能感受到她充盈血脉之间的对语文教学的那种异乎常人的一往情深。她在儿童、在文字中获得了皈依,对教育、对语文充满了眷恋。于是,她的“语文”便常常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震撼着你。还是让我们进入她的课堂吧。我们所从事的是母语教育。既然是母语,那就应该是有“根”的,应该有很多最为基本的元素,应该有很多值得我们永远发扬的传统。对于窦老师,我以为她显然是注意到了这一点的。这表现为她的两个自觉回归。首先是回归母语教学的本义。《再见了,亲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