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政治的高度,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急需大量人才,而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又依赖于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西部大开发对民族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民族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怎样抓住机遇,发展民族教育,便成为民族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西部地区民族院校概况。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最集中的区域,全国少数民族80%的人口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构成了西部的主体。 民族高等教育是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1998-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和布局结构发展变化的历程、趋势及特点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大幅扩张,各层次比例关系、各科类层次结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科类层次结构上表现出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人才培养的重心出现上移,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人才培养重心出现下移的特点.形式结构上,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与在校生数、高等网络教育的在校生教、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公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民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科类结构上,各学科规模均呈现增长趋势;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理论性强的基础性学科的发展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布局结构上,全国各地区普通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每万人口在校生人数总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各地区的普通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每10万人口在校生人数绝对差距不同程度增大.但相对差距总体呈现缩小趋势.基数较大地区在数量上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基数较小地区在数量上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全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总体上持续增长,梯队层次明显.从1998-2007年这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政府通过制定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大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现状及展望哈斯巴根一、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民族地区”指的是全国各民族自治地方,“高等教育”指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截止到1993年,我国民族地区有普通高等学校101所,专任教师26925人,专任教师数比1952年的559人增加2...  相似文献   

4.
借鉴布迪厄提出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基于我们对58所院校的13873名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人口统计数据,比较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情况,提出三种资本在不同民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与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样,“十五”期间,上海市遵循国家“积极鼓励、大力发展、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6年,上海共有民办普通高校21所,其中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14所,独立学院5所,占全市普通高校数的32.3%。民办高校拥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65万人,占全市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  相似文献   

6.
民族教育立法权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之一,对发展民族教育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宪法和法律法规非常重视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教育事业。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教育立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加强民族教育立法是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初步统计,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已有小学10万余所,中学1.2万余所,普通高校近百所,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达1851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7.5%左右,民族地区初等教育落后的现状是众所关注的问题,这种落后的现状既表现在民族地区农村对基础教育的支持薄弱,亦表现在基础教育对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作用不够,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的不适当。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课程设置方面,谈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一、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指对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适当降分录取的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适应性教育,是为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而在高校设立的、由高中向本科教育过渡的特殊教育阶段。它是为加快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采取的特殊有效的措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也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鲜明特色之一,其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初步统计,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已有小学10万余所,中学1.2万余所,普通高校近百所,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达1851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7.5%左右,民族地区初等教育落后的现状是众所关注的问题,这种落后的现状既表现在民族地区农村对基础教育的支持薄弱,亦表现在基础教育对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作用不够,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的不适当。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课程设置方面,谈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地方初中体育中注入民族舞蹈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自治旗)。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4%,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达到44个,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6%。而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举办各类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举办民族师范学校、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民族职业学校和民族学院、培养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这完全符合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省区是一个广大辽阔的区域,它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既是历史范畴又是个现实的经济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12.
民族院校指的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设立的,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高等学校,狭义上专指全国13所民族学院(大学);广义上则包括民族学院(大学)和民族自治地方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其数量约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10%。中国的民族院校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于1941年创立了延安民族学院.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3.
至2005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329401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8.49%;独立设置的民族中学(含职业中学)131所,民族小学159所;中等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6.13万人;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生7.36万人;学前阶段少数民族在校生23.65万人,占全省总数的34.2%;全省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35094人,占教师总数的38.51%。全省民族教育体系得到建立和健全,为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省有1475.6万少数民族人口,居全国第三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8%,列全国第五。少数民族覆盖全国所有少数民族类别,有55个,其中17个为世居民族。我省…  相似文献   

14.
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与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统计,2003年,我国有普通本科院校644所,其中设工科专业的有537所,占83.4%;普通本科院校在校生629万人,其中工科专业在校生215.7万人,占34.3%。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594所,地方工科院校约占1/3。地方工科院校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发展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是否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背景链接]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截止2005年6月,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778所,其中本科院校700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1078所。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1084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736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548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超过20%。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阶段。从1998年至2005年,我国7年共新增设本科院校160所,年均20余所,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为专科院校升格或由多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已构成我国高教领域本科院校队伍中崛起的一支新军,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得到了确立与完善。民族院校和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成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少数民族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应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各院校的层次和特色发展,加大其开放程度,促进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的实现过程中,高职院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教育部最新的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有普通高校2305所,在校生人数2144.66万,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071所,在校生人数964.8万,学校数与学生数占总数比例分别达46.5%,44.9%。但需要人们特别注  相似文献   

18.
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是民族高等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传统理论认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包括独立设置的民族院校、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及民族班、预科班等三个方面,简称“两校一班”。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迈入普及化的当下,既有的民族高等教育概念,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均已无法很好地反映社会现实,服务民族教育实践。因此,亟须重新审视民族高等教育的范畴。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的外延需要在传统的“两校一班”范畴上补充第四部分,即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普通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民族高等教育概念外延的扩大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不仅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有助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外延扩大之后,将对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丰富和创新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文化研究、专题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一定的自治权,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和原则的指导下,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能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各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而且有利于缩小民族自治地方与一般行政地方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以及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轨迹和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证数据分析表明:中央普通高校研究生在全部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综合性大学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生均占有较多的办学资源,表现出精英高等教育的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在校生在全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了较快的发展,生均占有较少的办学资源,地方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这将奠定中国多层次和多样化高等教育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