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质量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既是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作为一种对高职教育价值的判断,其价值取向的生成不仅要关照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内在规律,还要致力于对当前高职教育质量发展呈现“三大逻辑”转向的实然状态背后隐藏的价值倾向性的完善,从而以能够引导高职教育实现“三大逻辑”转向的理想样态为追求,构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应然价值取向:以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为坐标参照,革新评价理念导向;以尊重并回应多元利益主体诉求为基本立场,突破评价难点;以高职教育质量文化内生为引擎,重置评价重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应遵循应然价值取向的规定性,通过确立评价育人新理念、健全内外评价联动新机制、创新有效评价新实践来优化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路径,引领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体系“内适质量”是教师教育目标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满足体系内教师教育对象多元成长需要的过程性质量。它是人民群众感知、判断教师教育体系质量的核心参考框架。教师教育对象的多元需要呼唤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高标准性、全面性、伦理性、专业性、发展性应是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价值追求。当前,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目标设定标准低、全面性缺失,各构成要素专业性不足,动态发展性不强等现实困境。教师教育目标体系应在坚守已有知识—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多种目标维度;保障体系应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管理机构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评价体系应在继承中革新,优化评价主体、标准和方法。同时,教师教育体系应加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判,根据教师教育对象需要的动态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按照袁枚的“破卷取神”法通读耿红卫的《语文教育新论》(长江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感悟这本著作的灵魂就是“语文教育新理念”。作者认定:“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内在统一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所作的实然判断和应然判断的有机统一”;“语文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主体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语文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和育人的价值。”笔者作为从教语文半世纪的老兵,  相似文献   

4.
质量管理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外部管理涉及高职院校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管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高职教育中的调整与分配.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界定、人才培养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人才培养分析与改进等过程,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效果的价值判断应关注“顾客要求的满足程度”,其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与评价方式是管理效果评价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5.
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是我国走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需要凸显“中国维度”。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质量的孜孜以求、多种学位类型平衡发展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根植在中国社会土壤中的研究生教育具有引领性、高端性、研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典型特征。面向未来,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是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6.
认为台湾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结构上包括构成主体之维的自我评鉴、构成专业之维的系所评鉴、构成过程之维的教学评鉴和构成社会之维的专业认证,并以“政策推动,有规可依”“单位主体,多元参与”“学生中心,兼顾发展”“内外融通,多维整合”为特点。提出应借鉴台湾地区相关经验,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完善质量保障理念;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丰富质量保障架构;强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营造质量保障文化。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发展基石。教师教育体系的“自适质量”即教师教育体系自身具有的能够影响教师培养效能的品质,它是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维度。“高自适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特征主要体现为教师教育机构的层次合理性、结构合理性和教师教育制度完善性三个方面。实践中,“高自适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在机构层次合理性方面,面临着参与机构高层次机构少、低层次机构多,培养高学历教师少、低学历教师多的困境;在结构合理性方面,面临着地域布局与专业设置的静态结构不合理、内外部要素之间的动态联动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在教师教育制度完善性方面,面临着制度不够健全、协同和开放性不足等困境。为此,应拓展高层次、压缩低层次教师教育机构的参与空间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层次结构,适当加大高学历教师培养机构建设以优化办学层次结构;构建中部、东部、西部相对均衡的地域布局结构,形成全面服务教育实践的专业设置结构,创建教师教育机构内外部各要素动态关联结构;在对制度建设条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教师教育制度的完备性,以系统管理思维增进教师教育制度的协同性,强化多元主体共治逻辑,增强教师教育制度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从宏观发展使命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指向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先进技术的需求。从中观发展战略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多元协同共享”,指向形成由政府宏观指导、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监督等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的发展机制。从内部发展核心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其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为以职业性、高等性、地方性为主的发展定位,以“协同共享”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以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应从国家、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来推动并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理解和把握问题的特殊方式,合法性叙事指征着一种必不可少的价值立场,它以“追问”的方式寻求对于某种价值存在的积极有效的辩护力量。合法性概念所蕴含的“反思式”叙事以及对“认同感”和“尊严性”的价值诉求,从“检讨”和“建构”两重维度提供了一个现代性语境下分析价值观教育问题的有效诠释视域。在合法性叙事的分析框架内,面向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质疑,构成现代文化深刻的主体转向的一部分;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危机揭示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权威被扭曲和被贬损的状况;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重建要求某种忠实于自己同时也得到他人承认的尊严的获得。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未来学校是信息时代学校变革的必然诉求,更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求。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未来学校建设首先要从价值维度、时间维度、功能维度、空间维度出发明晰建设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未来学校建设的行动路径,包括以“立德树人”确定教育目标,以“科技赋能”推动教学方式转变,以“以人为本”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以“教育自信”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和现代发展必须关注、重视人的感性维度,强化植根感性沃土的审美的教育力量。面对充满冲突和张力的现代社会,审美可以在感性维度上弥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足、感染力不够的问题,但也急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予以价值引领。审美是主体基于审美趣味对客体进行的审视和判断,作为一种相对性关系而广布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表征着主体的直观心理体验,具有感性、超越性和隐性的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和现代发展过程中,审美通过建立主客体之间共通的情感体验,让饱含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变得直观生动、明晰易解,更能契合青年大学生陶冶心灵和情感体验的诉求,有助于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刻板性和灌输性。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传递出美的价值和诉求,塑造思想之美,提升社会艺术修养,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美的文化供养。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证据的测量文化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均备受追捧,测量数据被看作“客观”与“科学”的代名词。但通过专注于结果“有效”的标准化测验,教育质量真的能获得提升吗?通过比斯塔的教育测量理论发现,标准化测验在推动教育改进和绩效问责的同时,遗失了教师专业判断的价值、无法被测量数据所衡量的事物、教育本身弱点所保存的开放性与可能性、关涉主体存在的教育目的等方面,而后者正是好教育区别于普通测验训练的根基所在。由此得到,标准化测验无法确保带来好教育;好教育也应包含着主体以成熟的方式来到与他者共存之世界的理想;在所谓的测量时代里,警惕一味追求安全稳定的技术性测量对好教育的扼杀是非常紧迫的事。我们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好教育衡量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问题被提出,具有客观的事实依据和现实逻辑,规约着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的“三重意识”与逻辑进路。教育问题作为特殊的社会历史范畴,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应重点强化主体意识、历史意识和代价意识,由此构成教育质量问题研究中价值—时间—选择三位一体的方法论规范。确证教育质量内涵的本质所是,厘清教育质量评价的现实之困,探寻教育实践质量改进的路径之可能,是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应遵循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呼唤的高质量教师教育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提出了新要求,由此提出“职前教师高质量教育实践”的概念。围绕这一概念,建构了内涵、特点、表现和意义的学理体系。对照职前教师高质量教育实践的要求,发现当前的教育实践在不同课程外部、教育实践内部、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主体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并从实践主体、内因和外因方面分析产生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践行总体性的实践观和递进统整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观;拓展自主实践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以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各要素的融合;建立制度为本、效果优先的常态化质量督导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西顺在《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实践中,课堂“听话道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具有的依从性、从众性和私民性特征,构成当前实施主体德育及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6.
教育理解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理解就是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在与教育文本(理解对象)对话的过程中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不断筹划并实现自己的生命可能性,它具有工具性与目的性、求真性与向善性、占有性与超越性、智慧性与感情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师生与教育文本对话并达成共识是教育理解的生成机制。教育文本包括文化文本(自然与人文)与人际文本(自我与你我),判断理解文化文本的标准是正确性(自然文本)和共识性(人文文本);判断理解人际文本的标准是实践接纳性。顺利对话应具备一定条件,听者要有倾听品格和对语用力量的敏感性,以及较强的“理话”能力;说者应富有说服力,能把言说的“合知理”与“合情理”统一起来。教育理解坚持有利于师生生命可能性的筹划与实现的价值取向, 努力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以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革,需要重新认识学校教育的价值,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价值是事物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就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教育对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而内在的价值,当代中国学校教育需要并且可能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以“价值”的眼光看待学校教育,则学校教育具有丰富的价值。1.从时间维度看,学校教育具有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如果将人的生命视为一段段碎片相连时,我们就会关注于断裂性的“现在”———人的…  相似文献   

18.
儿童发展视角是一种以儿童为教育主体、重儿童发展质量与过程的视角,这一观点得到当前教育界普遍认同。然而,遵从儿童发展视角的教育实践并不一定就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同一视角下仍然可以有不同的观照角度,所以学界有必要对儿童发展视角本身进行反思。就儿童发展视角的主体维度来说,教师是从儿童群体还是从儿童个体的角度看儿童主体;就其质量维度来说,教师是从“量”和“人才”的角度还是从“质”和“意义”的角度看儿童发展质量;就其过程维度来说,教师是从现在看未来还是从未来看现在来看儿童发展过程,都会引致完全不同的教育实践。只有从儿童个体的角度看儿童主体、从儿童最终能达到的发展高度及儿童从发展中获得的价值感与意义感的角度看儿童发展质量、从未来看现在的角度看儿童发展过程的教育实践才会是符合儿童发展视角本义与现代教育立场的教育实践,也才是新时代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应有的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19.
过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场域,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理论学习目标实现、政治素质提高任务达成的过程。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不仅体现师生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也是彰显学生思想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细化过程、强化过程,只有把教育教学过程做细做实,才能实现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中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什么是量的研究所谓量的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1](121)。这种研究是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具体化的直接产物。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