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46):30-31
人名和地名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符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深受时代背景、社会因素、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激荡着强烈的文化张力。人名、地名的不同翻译版本,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解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广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广东地区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优秀产物,对当地文化思潮与经济共建有着深远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中西方文化符号交流互鉴与传播的有效阵地。在大学英语课堂英汉双语符号转换过程中,语言不可避免地充当着文化继承与传播的符号载体,文化的弘扬也离不开语言教学。广府文化符号融入广府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有助于弥补大学英语教学中区域文化的缺失,响应并服务于国家"大思政"格局,增加学生文化自信,贯彻落实"十四五"发展宏伟蓝图。本文主要对广府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及传播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地名的形成又与一定的地理、历史、心理因素等相关,本文以安庆城区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地名的语言形式以及其文化内涵,以加强对地名命名工作的重视,促进地名命名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朱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诗人兼翻译家,朱湘的译诗表明翻译绝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为推动文明互鉴,朱湘基于接受美学原则,通过立足文本艺术美、尊重读者审美传统、拓展读者视界的方式来提升译作的文化传播效果。朱湘译诗中的接受美学思想及其翻译主张对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会受到一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相对而言,地名的变化发展较慢,因而承载了多重文化内涵.文章从分析闻喜地名的命名类型入手,解读其蕴含的语言文化信息和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本文选取了最为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中医文献典籍,对其中具有中国特色文化信息的负载词进行分类和整理,从中医疾病类、中医症状类、病因病机类、中医哲学类及宗教类文化五个层面分析其翻译难点,深入探讨文化负载词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和民族精神传递,并针对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出可采取的四种翻译策略:文化共鸣与直译、文化冗余与意译、文化互缺与异化、文化互鉴与归化,以提高中医的国际传播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语言翻译可以被看作是两种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成功的译者,既要掌握两种语言,又要对两国文化融会贯通,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在我国国粹的中医翻译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对于中医翻译者而言,将异化归化翻译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中医翻译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也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翻译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由于汉英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和文化的异质性,许多汉语词汇在英文中并没有相对应的单词。因此,如何将不同语言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意义表述的更为贴切成为翻译问题的关键。地名,是人们便于交际对地物或地域的称谓。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经产生就与人类文化、历史、环境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是历史、地理、环境、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被誉为“活化石”。本文从翻译学中的象征词的运用来研究英汉互译中的一些特指地名词汇。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语言符号和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活化石"。本文以云南省河口县的壮族语音译地名为研究对象,剖析当地民族语地名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性质和文化气质。美国地名语言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是一种马赛克式的语言文化性质。同时,美国地名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气质也各具特色:源自英国殖民(移民)语言的美国地名尽显强悍型文化气质;源自西班牙语的美国地名则更倾向于庄严型文化气质;而以印第安语命名的美国地名则显示出娇柔型和敦实型并重的文化气质;源自法语和美国本土的英语地名,其活泼型文化气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关于越南地名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翻译、语源等方面,尚未有学者从中越行政地名重名视角进行系统研究。相较于普通地名,行政地名更加注重规范,能传达出当地历史文化之深处信息,是研究语言文化不可或缺的对象。本文拟从中越行政地名重名现象入手,将其分为“同级地名重名”和“跨级地名重名”两类,从政区通名、语言文化、命名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中越行政地名重名背后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进而丰富中越两国文化交流例证。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语言学中的专有名词,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语言现象。对地名的研究应该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地名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桓仁县104个村的地名进行调查、研究,对桓仁地名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与分类,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也是一项过程复杂、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活动。在翻译实践中,汉语文化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其英译充满挑战。本文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来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从而更好地体现汉语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地名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符号,具有形音义方面的特点。通过对东阿县561个自然村落名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东阿地名在语音上以双音节为主,韵律上主要选择平平相配的组合;结构上主要是"专名+通名+通名"型;作为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人名和地名在人类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符号,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符号.我国的部分国土曾被侵占,文化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尤其香港、台湾地区在对待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上与大陆存在很大差异,这给两岸人民在生活、文化上的交流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将分析三地在人名地名翻译中的异同,并对其特点和原因进行阐述,从而强调其统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承载着某一地理区域的文化的痕迹,也包含着此地区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多元文化。作为在我国有着悠久海盐文化的重要代表——盐城,其海盐文化也在其地名中得意充分的体现。笔者以地名文化的语用功能为出发点,从文化层面展现盐城地名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典故词语作为词汇的民族性符号体现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人名、地名中都可以发现典故词语的灵动,通过它们,可以加深理解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典故词语作为词汇的民族性符号体现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人名、地名中都可以发现典故词语的灵动,通过它们,可以加深理解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转换模式。文化传播又给语言带来了新的词语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在交际中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解。文化翻译的关键是看译者能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持充分的文化感知和文化创造力,做到文化上的"知情选择"。而在我国的翻译传统中,主体文化对翻译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同一个文本,其译文的可读性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玉环县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方文化使其地名具有自己的特征。本文通过历史背景、地理特征、民风习俗、社会语言和其他地名等不同的角度透视玉环在动植物地名、水域地名、山川地名、军事地名、宗族地名、信仰地名等方面的鲜明特色,以期浓缩玉环历史的时间和空间。这些地名特征为我们昭示了玉环的区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