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一种有趣而又独特的社会语言现象。目前,有关语码转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对语码转换概念的探索以及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历时性研究;2.大量的关于语码转换的语用及句法结构特征的个案研究。本文探讨了语码转换的社会属性及其语用功能。同时,鉴于以往研究中人们对语码转换这一概念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也试图为语码转换提出一个工作定义。  相似文献   

2.
语码转换现象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外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非常普遍,文章尝试性地从功能语言学角度,通过课堂相关实例分析探讨了教师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分析表明外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选择不仅是在表达概念意义,还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有助于师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课堂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非常普遍。以前人们大多关注双语或多语社区中自然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较少考察语言课堂中语言转换的问题,为此着重调查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中语码转换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分析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不同的功能,按照韩礼德的功能三分说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言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语言形式的选择。课堂话语中的语码转换与自然话语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征。教师在语言选择时除了表达一定的概念意义还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也反映了课堂参与者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霞  白娅  刘禅  杨晨  强李兵 《海外英语》2012,(17):66-67
语码转换是拥有双语或者多语能力的会话双方进行语言交流时的一种常见现象。近年来,这种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不少语言学家的关注。语码转换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且转换过程受到不同方面的因素的制约。该文将通过实例解析大学校园语境下双语或多语能力者交际中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及其在大学校园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网络语言作为一种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而兴起的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其中存在着大量的语码转换现象。通过回顾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对网络语言的简介,浅析了网络语言中常见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并从顺应论的角度解释了网络语言语码转换是交际者选择的产物,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6.
交际中的语码转换是说话者的有意识的行为。不同的语码具有各自的社会文化内涵,指向不同的交际背景,为进行成功的交流,说话者会优选语码来主导交际。文章拟探讨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了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不同的语码转换的定义及分类做了归纳和总结并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8.
胡慧 《英语广场》2012,(3):29-31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及事实,更是语言变体接触碰撞的结果。在多语种国家或是多方言国家,语码转换常常发生。本文通过对影片《你是哪里人》话语的语码转换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中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多种多样,与生活、职业、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北京这个全国人都向往的首都城市,语码转换现象随着英语的普及更加频繁地出现。  相似文献   

9.
“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指具备双语或多语的交际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的要求,转换并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主要发生在课堂上和社交场合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而每一次的“语码转换”,都有其发生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0.
Myers-Scotton语码主体语模式下大学生校园转换的语言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大学校园为语码转换提供了天然的平台,通过日常的观察与语料收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语言语行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口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有关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类,以期对语码转换社会功能的理论框架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12.
浅析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这一语言现象作为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双语或多语的国家常常发生语码转换现象,基于此,以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为题材,分析其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语码转换实例并探讨其实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黎畅 《海外英语》2014,(18):244-246,285
Code-switching, a natural phenomenon that consists of alternating two or more languages in bilinguals’ discours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examined in its oral production. For over three decade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emphasized on its form,meaning, and grammatical patterns. However, very little research focuses on code-switching in short message form. Code switching is a quite common phenomenon. As cell phones become the communication tools used by people more frequently, short message language(SM)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de switching in the SM language, i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more about its use and explore more information for our study.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倍受研究者的关注 ,但却较少受到语用学的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后 ,提出采用语用学的动态研究方法 ,可以对语码转换做出更全面、更详细的理论解释 ,能更好的说明语码转换的语用机制及其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说话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的现象。它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大学校园中教师和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语码转换。尝试对大学校园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作出分析,指出英汉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6.
Nowadays,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onvenient ways for people to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in which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has been frequently used and widely spread.The article will memeticly interpret this language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authentic example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kinds of CMC,and point out that the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in CMC is a kind of strong memeplex which includes many different strong memes,resulting in the popularity of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in CMC.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角色。语码转换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积累英语词汇,理解学科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建立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语码转换对于双语者来说是一种社会工具,在交流中有其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发展的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从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论"基础上,运用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来分析了校园广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得出校园广告中的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诠释文化传承性进化规律的语言模因论为理论指导,用实例说明语码转换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重述文化内涵以及对社会文化价值观进行评论。结论认为,语言模因论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对我们研究多语接触下多语人如何选择和使用语言/语言变体以及所选择的语言/语言变体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都能做出全新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语码转换是现代语言交际中的常见语言现象之一,而一定的交际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笔者从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了分类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该现象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为有效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