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进展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它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就是体内的物质代谢。物质代谢可分为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总的来说,合成代谢需消耗能量,分解代谢是释放能量。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同时存在于体内的一对矛盾。运动时,能量需求急增,物质的分解代谢加速,成为物质代谢的主要矛盾,然而运动后,合成代谢增强,成为物质代谢的主要矛盾。这样使运动时,肌肉能及时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运动后又使体内物质得到及时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人体运动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单位时间的能量输出。气体代谢作为反映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与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不同水平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的变化特征,对于探讨长期体育锻炼对机体机能的影响以及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葛杭君 《武当》2009,(10):37-38
太极拳能强身健体,这早已被人们所认可。太极拳之所以能强身健体,是因为它是一项有氧代谢运动。所谓的有氧代谢运动,是指运动所需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有氧能量系统,即有赖氧的新陈代谢。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心肺的运动,加快呼吸与心跳,以满足肢体肌肉对氧气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田径运动的营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运动员的饮食营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运动使体内物质代谢加剧,能量物质消耗大,而且性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内代谢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在营养上也各有其特殊要求。只有在营养上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田径运动项目很多,其代谢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1速度型项目(短跑、中跑等)这一类项目代谢特点是在运动中高度缺氧,负有氧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高能磷酸系统和无氧糖酵解供能,短时间内在体内生成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其营养特点应当符合体内能源物质能够迅速被动员,…  相似文献   

5.
引言 众所周知,人体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异常激烈,代谢产物增加,内环境发生暂时的改变,肾功能也受运动影响。因此,尿中正常成分会有变化,所以,尿液中的成份变化则成为评定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对身体影响的重要研究内容。已经证明磷酸肌酸是供能代谢过程中运动能量来源的决定因素,在能量代谢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6.
1、摔跤项目的供能特点分析 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于体内无氧代谢的两个供能系统(磷酸原和乳酸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人体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人体在运动中所动用的供能系统就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借有氧和无氧两种代谢方式提供,其中供能最多的是有氧代谢,其次是无氧代谢,它们所提供的能量成为合成ATP的动力。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氧化一克分子葡萄糖可合成38克分子的ATP,是无氧代谢所提供能量的近20倍。但是,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即使在吸氧量同时增加的情况下,体内也还会出现相对地缺氧状态,缺氧越深,无氧酵解过程也就越发挥作用,从而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乳酸  相似文献   

8.
<正> 一、引言肌肉运用能量的唯一形式是三磷酸腺苷分子合成的化学能。在人体所有的活动中,其能量的来源是通过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二个不同性质的过程中获得的。本文主要是叙述无氧能量产生的过程,并检验它在不同情况下对完成工作所起的作用。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在不同项目中对总能量的影响见(表一)。  相似文献   

9.
从人体代谢过程中能量的偶联反应,论述人体运动中能量的转换与供应,并对能量供应的直接来源者ATP在动态平衡中再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运动能力的作用提出作者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运动的能量供应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体在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主要包括有氧代谢供能和无氧代谢供能这两种形式。根据各自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这两种供能形式所占的不同比例,而将诸多体育运  相似文献   

11.
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时,肌肉的收缩与弛缓,保证了不同的肌肉工作。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与训练方法对肌肉的做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运动项目与训练方法对机体的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要求也就不同。无氧代谢就是当机体处于乏氧状态下,糖类异化生能的代谢方式。即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来氧化体内的能源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等,从而产生供给肌肉收缩的能量。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也称之为无氧训练与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12.
运动后机体能源物质的恢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运动离不开能量,运动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消耗能量,又不断补充和恢复能量的过程,其中包括磷酸盐(ATP—CP)糖元,蛋白质和脂肪等能量物质的消耗与恢复。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和掌握各种能源物质恢复过程和代谢产物(乳酸等)的消除问题,这无疑在运动训练中对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和运动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体肌肉在完成机械功时所利用氧气的能力已能在实验室中进行精确的测定。由鲁宾逊在1938年所介绍,而主要由阿斯特兰德在五十年代所提出的测定最大吸氧量的方法,已获得了非常可信的结果。许多学者用这种方法对各种人群进行过测定,并得到了一般和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的正常值范围。在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中,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有氧代谢提供的。然而,在大强度的运动中,有氧代谢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这时无氧代谢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供能途径了。有许多运动项目主要就依赖于无氧代谢,不过,对这一重要能量来源的重视还是不够的。本文对不同训练水平和不同项目的高级运动员的非乳酸性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进行论述甘油与运动能力的关系,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一些相关书籍并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主要从甘油的代谢和甘油的理化特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首先甘油在肝脏中的糖异生作用可维持血糖浓度、完全氧化能够释放能量、糖酵解作用生成乳酸,乳酸又进一步代谢,这些代谢过程为运动过程提供了能量并列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服用甘油产生多水使体内保持比仅靠饮水形成更多的水分,保证在运动过程中体内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并保持体温不至过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体的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内能源物质提供能量的能力。这些能源物质有高能磷化物(如ATP、CP)、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根据它们代谢产生能量的特点,可分为无氧及有氧代谢两大过程。其中可分为三大能源系统:即非乳酸系统(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系统)。前两大系统属于无氧代谢过程的两个环节;后一系统属于有氧代谢过程。它们均可在不同条件下,根据肌肉活动的性质进行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但这三大能源系统的供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具有偶联反应的特点。同时,由于人体内的能源物质受细胞内代谢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缺氧的条件下乳酸是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在大强度运动时,能量需要多,由于供氧不足,糖酵解过程加强,以满足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在大强度运动后,血液乳酸浓度升高,用微量血液的生化分析,可以衡量肌肉无氧代谢能力。本文目的为了探索如何更为准确地测定血乳酸值。通过在采血后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等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的比较。从而为今后测定血乳酸提供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体生命过程需要呼吸 ,运动中人体离不开呼吸。因为呼吸不但是人体代谢过程的一部分 ,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它使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氧化分解 ,释放出供身体活动需要的能量 ,而且能提高肌肉收缩力量。在运动中 ,应根据不同项目 ,不同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 ,采取相应的合理的呼吸方法 ,增加肺通气量 ,减少氧债 ,加强代谢能力 ,推迟疲劳的出现 ,无疑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一、不同的项目 ,不同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有不同的呼吸形式1.在游泳中 ,移臂时快张口吸气 ,划臂时闭气片刻再转换气 ,这种呼吸方法与动作精密嵌合 ,成了掌握动作技…  相似文献   

18.
运动应激导致机体骨骼肌细胞内的相对能量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机体恢复相对能量平衡状态对机体运动能力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AMPK在运动适应过程中对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维持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在一次性运动中AMPK的激活具有运动强度依赖性和运动时间依赖性.AMP/ATP比值改变是运动适应过程中AMPK激活的主要机制,Cr/PCr比值、葡萄糖等细胞内其他能量物质状态、H+浓度变化和LKB1等骨骼肌AMPK上位激酶的变化对AMPK激活也有影响.阐明了在运动适应过程中AMPK分子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在高原运动训练由于缺氧会给人体生理生化带来影响。有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必须有能量的供给方可进行,而能量来源于代谢物质的氧化作用,但是,体内各种化学变化仅在代谢物质的氧化作用进行时,才放出能量。由于高原低氧环境,氧的供给不足,给机体物质代谢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就二大营养物质在缺氧情况下的代谢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代谢是机体能量供应的1种主要方式,肌组织对有氧训练的适应能力是通过训练中肌肉的主动性运动而获取的。这些适应能力依靠运动训练的持续性而存在或发展;随运动训练的停止而减弱或消退。本文就肌纤维的类型、线粒体的含量、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流量等方面分析了耐力性运动中肌组织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机制以及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外界因素对这种生理变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