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文章在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需要以科学理念为先导,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政府监管为支撑,幼儿园自我管理为根本.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的错误做法。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日益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石家庄市日前专门下文,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彻底清理附设在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变相学前班”,以及小学入学测试、面试等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郭笑丽 《新疆教育》2012,(13):220-220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点早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多次提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本”,避免小学化倾向。然而,有关幼儿教育工作者指出,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分明是有害的事情,为什么禁而不止,甚至在个别幼儿园里愈演愈。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特定的价值追求.对其进行价值剖析可知,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家长、幼儿园、小学等各方优势需求为价值尺度,消解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价值性质的消极性、价值理想的异化和价值尺度的偏移.走出“小学化”价值困境的关键是:重新厘清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阐明...  相似文献   

6.
《早期教育》2010,(7):26-27
不准搬用小学教材,不准教拼音、汉字书写、奥数、珠脑心算等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兴趣特长班。日前,大连市教育局出台了《大连市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实施意见》,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坚决予以遏制。大连市教育局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作为日常和年度督导检查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实施警告机制,要求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工作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历了态度摇摆、认知重视、规范纠正和全面治理阶段,目前正处于深化加强阶段。为了解“小学化”治理工作的成效与现状,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多地的城市、县镇、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小学化”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小学化”现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如下问题:部分教师对“小学化”治理工作态度消极,思考不全面;教师教学内容存在“小学化”倾向;部分幼儿园游戏活动较少,存在“小学化”管理行为;大班额现象突出,乡村区域环境创设仍待加强;频繁布置家庭作业现象依然存在,评估幼儿方式仍待健全。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城镇乡差异大,治理难度大;部分家长支持小学化,治理工作推进难;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失;对教育评价的错误认知以及幼儿园本身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基于上述问题,应当重视城镇乡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保障教育环境质量,控制幼儿园班额;完善教育评价,科学评估幼儿能力;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内容转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在政府主导和多主体参与下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多重因素制约,当前治理体系仍不完善。从治理体系角度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应从消除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浅表层次、建立主体共治长效机制的基本层次和形成现代幼儿教育理性氛围的深度层次三个层面建构,从而建立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这是推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走向深入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4,(12):14-15
张玉胜在2014年11月19日《工人日报》撰文指出:国家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的禁令,可谓三令五申,彰显了政府叫停幼教小学化的决心,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了此种倾向屡禁不止的社会现实.幼教小学化缘何如此大行其道?与一些家长把幼教小学化视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在线”的“抢跑”措施,幼儿园方则将其作为迎合家长、招揽生源的宣传噱头.遏制幼教小学化怪像,需先破由应试教育下移衍生的“抢跑”思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从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做好“幼小”教育衔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有效发挥“家固”共育作用、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加大幼儿教育督导力度几方面探究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纠正策略。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政策是进行幼儿教育“小学化”治理的重要工具,需要进行不断优化以保障幼儿健康全面成长。对各省27份“小学化”治理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当前政策工具结构失衡,合力发挥有限,施策主体缺乏协同;机构建设不够完善,政策保障有待加强;教育督导力度不足,质量保障仍需提升。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小学化”治理需要动态升级政策结构,加强主体协同联动;规范机构建设发展,强化法制保障功能;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惠明 《福建教育》2013,(10):28-31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的教育现象。家长在幼儿教育“小学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但由于相当数量的家长“重教而不会教”,没有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背景,加上盲目攀比、“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沈永辉  李曼  李硕 《教育评论》2022,(12):10-17
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小学化”治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治理的重要方面。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小学化”治理面临着由于政策执行偏差而形成的系统困境,以及治理绩效价值与程序性价值冲突的价值困境。究其原因:法律政策语言的不一致,削弱了治理的法治权威;责任性和回应不足造成的协同缺失,使得治理整体效能无法实现;公民对家庭教育权自由的偏误理解,使得治理的合法性存在危机。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小学化”治理需要从法理厘清、专家参与和系统治理方面寻求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深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真正解决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伤害,成为近期关注的焦点.对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内涵、表现、危害、原因以及对策上,目前的研究存在着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经验总结多个案研究少,重复研究多个案研究少等的不足,希望未来的研究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小学化”这个问题,更加注重定量研究和个案研究同时要在研究中注重创新,避免重复,还要适当地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5.
金良彪 《成才之路》2009,(17):15-16
小学数学生活化既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的技能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兴趣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年来的教育现象,它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和“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具有严莺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包括教育目标小学化、课程设置小学化、教学过程小学化、行为规范小学化、教学评价小学化等.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应采取的对策如下: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生活性,重视幼儿行为规范训练的自主性、快乐性,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实效性,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等.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虚化”问题严重,无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引领学生的“学”。因此,有必要立足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虚化”现状,探讨课后习题“实化”策略,以借助课后习题充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幼教“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通过对多所城乡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进展不力,阻滞因素主要有:幼儿家长不认可;冲击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根本利益;缺少奖惩机制和监管机制.相应的对策,一是全民倡导新型价值观和教育观;二是建立幼教“去小学化”可操作性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0.
邓李梅 《学周刊C版》2019,(23):164-164
当前小学安全问题受到大家广泛关注,虽然小学安全管理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各类小学生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怎样在维护校园秩序的同时,保障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小学管理者追求“绝对安全”,继而出现“圈养化”消极管理现象,影响小学安全管理综合成效。教师就小学安全管理“圈养化”问题进行探究,并分析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