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自古人们便认为文武皆应张弛有度,《礼记.杂记下》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其实,紧张工作与健康休息就是一张一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休息权不受侵犯,从而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成为有尊严的、体面的劳动者?这不仅是劳动者自己的权益维护问题,同样是企业乃至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封宗华 《学子》2014,(7):87-88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塑造心灵、引领人生的艺术。"文武之道",当然应该"一张一弛",张弛有度,用一种无形的牵引力引人入胜。历史课堂不应该只充斥着一堆枯燥乏味的年代和条条框框的知识,令人生厌,而应该极具张力,极富美感,令学生感到仿佛"穿越"到了一个个逝去的朝代,欣赏秦砖汉瓦,与唐宗宋祖对话。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传统社会的制约和历史局限性的影响,《韩非子》中尚未出现完整的法治思想,但已出现"以法治国"思想。韩非的"以法治国"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既有近似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民有经产,顺民牧民""士农工商,协调发展""朝有经臣,君臣相亲""以法治国,礼法并举""尊王攘夷,一匡天下"5个方面归结《管子》和谐治国的具体方略。尽管这些措施都是属于"民本"范畴,仍可作为今日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学氛围过于紧张和压抑易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感,而过于宽松的教学环境又不利于教师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合理的把握课堂节奏,有效的调控课堂氛围和学生情绪,让学生在欣赏与思考中感受精彩生成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1.精诚立德,增强感召力 在儒家传统理念中,"王道政治"是治国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执政者必须"立德",才能"内圣外王"。这里的"德",对于执政党来说,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政治标准与社会道德标准的统一体,是增强政党感召力、凝聚力的一种道德力量。作为后勤党组织,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立德”...  相似文献   

7.
李鸿显 《考试周刊》2010,(36):45-46
对《论语》中"君子不器"这句话,解释几乎千篇一律——君子不是器具,君子要做通才。但据《论语》整篇表达之意,"君子不器"应解释为"君子不谋器",因为器是由小人于肆中造作而成;君子谋道,学习治国平天下之术,维系和指引整个社会关系,实现治国平天下之大业。  相似文献   

8.
胡瑗与历代儒师一样,强调以"仁"治国。他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实施仁政,被恩及人。胡瑗重视仁义道德的感化作用,要求统治者加强仁义品格的修养,并施以仁义道德教化。胡瑗指出,统治者应注重了解民情,体民之苦,轻徭薄赋,使民众安居乐业。此外,胡瑗还把礼治作为仁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主张人的言行应合于"礼",以礼达"仁",即要充分发挥"礼"的约束功能,把"礼"与"乐"结合起来,以礼乐教人,以礼乐修人。  相似文献   

9.
孔子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这句话原本是用来说明治国道理的,但也可以用来说明文章写作的道理。“张”,原指将弓弦拽紧,弓口张开,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情形,其后引申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紧张”;“弛”,本指放松弓弦,其后又引申为“松懈”或“轻松”、“舒缓”的意思。文章的写作,特别是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为  相似文献   

10.
汉文化,是指两汉时期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典章制度价值观念等。汉文化自形成以后便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正统地位。"儒术"的内容涉及个人修养和治国理念,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儒术"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贯彻,不可顾此失彼,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儒术"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生命的学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作为国学应继承发扬并光大之。  相似文献   

11.
旧石器时代,人类因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而开启了"崇拜"之旅。从最早期的大自然崇拜,进化而对草木虫兽等精灵崇拜,逐渐衍化为图腾崇拜,然后抽象并升华为精神崇拜,再进化到英雄崇拜和圣贤崇拜。三皇五帝或为中华民族圣贤崇拜之源头。舜帝一生,修身治国,以德服人,救苦救难,造福万民,恭谨劬劳,兀兀穷年。"观风俗之盛衰",究治国之大要;"解吾民之愠","阜吾民之财"。其仁孝德义已臻"圣""神"之境,故尔为百姓万民崇仰。  相似文献   

12.
"道"是韩非治国思想中一个带有核心性的理念,在他的治国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韩非所说的"道"取自老子的"道"而又不同于老子的"道"。老子的道有多层含义,而韩非则把道解释为自然世界运动发展的必然即规律。以此为基础,韩非把道引入人类社会国家治理的图式中,不仅把法理解为治理国家的道,而且还把治臣之术升华为道的高度。认识韩非关于道的理念,对于认识韩非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该文章分篇章的介绍了韩非子的法制思想,包括他的"法、术、势"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略述了他的治国方略。从中窥探出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精华所在。在分析完他的这些治国方略后,文章着重探讨了它的政治哲学思想对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政以德"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以民为本,以刑辅德。这一思想深刻影响到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方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对我国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尚礼精神在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变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频繁,其"替天行道"的主张实则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经世治国、辅国安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理想,与中国士阶层"志于道"的精神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推行惠政、薄敛、节用、爱人;重教轻刑,反对"不教而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臣子不能欺君,但君主有错应犯颜谏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峭法严刑,"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君主用"术"驾驭群臣;独揽大权建立专制,"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汉武帝以后的统治者,根据封建统治的需要,"德主刑辅",德治与法治结合,刚柔相济,成为中国传统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7.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并再次进行融合,最终使"礼"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  相似文献   

18.
论避实击虚     
《考试周刊》2016,(10):19-20
<正>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的两大宗文化皆起源于齐鲁,这不能不令我为之骄傲和自豪。文宗以孔夫子为源,武宗以孙子为泉。古人说得好,治国之道,一张一弛。文武兼备,乃为国之大事。和平时期,以礼治天下,这是孔夫子的主张,但是,在战争年代,却必须以武平天下。孙子兵法就成为兵家必读的科目。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兵家的要目就在于避实击虚之道。无论你军事多么强大,战斗力多么厉害,在避实击虚的战略战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只有端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方能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通过对庄子其人、其思想和其所处时代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史实,从而进一步论证出庄子的"无为思想"乃以其修身,德也;以其治国,祸也。  相似文献   

20.
东汉光武帝刘秀用"柔道"治国,刚柔相济,文武并用,以宽厚处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促进君臣和谐;以"仁爱"处理民政,争取民心,促进君民和谐;以纲常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建章立制,用法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造出了载誉于史的"中兴盛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