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涛 《考试周刊》2011,(43):93-93
在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下,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体现我们的新教材呢? 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这样课本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数学搭起了一座平台。它说明了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教学中,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回归生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1.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不和数学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课本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地去感悟数学和去体验数学。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不和数学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课本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地去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我就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
史燕君 《云南教育》2003,(25):23-25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数学课程在注重数学的工具性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实施我们的新教材呢?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课本中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喻示,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都可…  相似文献   

8.
万立亚 《黑河教育》2010,(11):26-26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给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却是无限的,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相似文献   

9.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将"生活情景"融入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实践,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倪圣娟 《考试周刊》2009,(16):72-72
〈正〉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数学一线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数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当中呢?结合数学学科教学,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不能光凭课本,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些都是强调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我们应为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书本数学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是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一种视角。搭建一座平台,丰富多彩的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王忠伟 《考试周刊》2013,(57):76-76
<正>通过听课和学习,我发现有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是不是少了些什么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缺少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过于偏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取材于学生的生活,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如何变"课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已被越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在的数学课本中,每一课的内容都由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乐写、爱写、善写数学日记,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可以给学生一点受益终生的东西;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得法于课堂,应用于课外,立足于当前生活,见效于未来;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课外生活和谐共融;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是件很有趣的事,使数学生活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6.
于萍 《辽宁教育》2005,(9):46-46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然而现在学生每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量的实际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无法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造成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脱轨。基于此,《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落实这一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一、从学生自我体验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杨文芳 《青海教育》2005,(12):44-44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长期以来,作为数学教学活动主要媒体的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然而,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对滞后,教材中的例习题有许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识空间,妨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材中多数的单元都有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无穷奥妙。  相似文献   

19.
生活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价值,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小学生生...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