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疏离与回归——从生活视角看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现代学校教育受现代科技与现代工业的引导在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中疏离了人的真实生活。而终身教育则从本质上以及在其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中体现出教育对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即使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仍是无可取代的一部分。终身教育对人主体性的弘扬和对人自我发展的重视消解了传统学校教育“三中心”,并使学校教育走向民主,使学校教育以人为中心,使学校教育与生活相整合。  相似文献   

3.
李玉芳 《中国教师》2011,(22):21-24
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现代学校教育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方面都出现了和生活相疏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回归生活,学校教育需要树立以生活为旨归的教育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设置开放式课程、实施建构式教学和实施多元化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趋势下,高师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障碍:教育国际化中的殖民主义倾向;教育主体对教育的非自主性控制;教育与人生疏离;知识老化;权力性因素干扰;资金短缺等。鉴于此,必须采取如下对策:把高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办学模式转变相结合;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教育主体对教育的自主控制;推行终身教育制度,强化师资培训;趋利避害,走向国际教育舞台;把培养创新精神与人精神品格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知智是我国现代终身教育的开拓者。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本源,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教育是终身的,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生活是联系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该是相通的;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教育应该着眼于整人生,立足于终身学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背景下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技能的学习历来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教学内容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执行和掌握过程,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进而使其参与体育运动成为终身教育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诉求与基础教育的回应终身教育是当代教育思潮中涌动的一股极有生气的思想潮头,在这一思潮冲击下的教育实践重建,是当今学校变革、发展的重要背景。终身教育理念,是反思基础教育现实困境,进而探寻出路的重要视角。终身教育理念的系统表述,始于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随后由富尔主持撰写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又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进全球人的视野,从而与终身教育一起,为世界构筑起崭新的教育时空观。贯穿一生,与生活联系,使人的创造性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终身教育的显著标志。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改造现行学校教育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实施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内涵、基本特征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社会为了自身的进步和每一社会成员个性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设计和提供的涉及各年龄段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特征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对它们的理解基本上决定了终身教育的范围和含义:终身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不限于成人教育,而是包括并统一于所有的教育阶段,并因此需要人们重新全面地看待和认识教育;它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中,远程开放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终身教育具有不间断性、开放性、教育内容与生活内容紧密相连的特征。远程开放教育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改革了学习方式,适应了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在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我们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终身教育指的是以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为起点,中经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老年教育为终点,适应人生不同发展阶段之教育需求而连续不断实施的教育过程.换言之,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的各种培养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终身教育既有专业教育,也有社会、生活、文化方面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外,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由此可以看出,终身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的内涵也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教育应该实现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统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逐渐走上了疏离生活的“专业化”道路,科学世界成为了学生的主导世界。因此,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生活理念体现在实践层面的产物。终身教育是全程、全态、全面的长、宽、深的教育,终身学习是“全人生学习、全方位学习”;终身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而终身学习是个体行力;终身学习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实质是终身学习。无论终身教育,抑或终身学习,都旨在通过把人自身的潜在能力不断转化为现实能力,尽可能地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还蕴涵着教育、学习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观,终身教育代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理解终身教育的兴起和涵义的基础上,剖析终身教育具有的教育时间的延展性、教育空间的包容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过程的主体性等时代特征,并从终身教育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支柱角度探索大学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价值观、教育关系和教育过程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现在巳成为大家的共识,无论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押或是工厂企业的管理者,乃至一般的市民,如果聚在一起谈论教育的问题,恐怕就不会不谈到“终身教育”,这一术语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但“终身教育”的确切含义是什么?理论家们的解说却又是五花八门难有定论。本文无意介入概念的论争,只想借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捷尔比的解说来为本文立论。他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杜区生活实现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与其他的解说相比较,捷尔比的解说其优点乃在于既有理论的概括性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它给予本文的启示是:在终身教育的全过程中,明显地可区分为儿童、青年、成人三个阶段,而在各个阶段中,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该有什么不同?能不能从理论上把这种目的的内容高度地概括出来?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趋势下 ,高师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障碍 :教育国际化中的殖民主义倾向 ;教育主体对教育的非自主性控制 ;教育与人生疏离 ;知识老化 ;权力性因素干扰 ;资金短缺等。鉴于此 ,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把高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办学模式转变相结合 ;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实现教育主体对教育的自主控制 ;推行终身教育制度 ,强化师资培训 ;趋利避害 ,走向国际教育舞台 ;把培养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品格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  相似文献   

16.
杜威在其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学校即社会等观点,强调教育时间的连续性,教育空间的广阔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性。这些正是终身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所以在西方杜威一直被视为终身教育的教育哲学创始人。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接受教育与再教育已成为人的终身进行的过程,学校教育早已不再是一种终结性教育,而是人接受教育的开端,是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做准备、打基础的。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各级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  相似文献   

18.
黄永红 《考试周刊》2012,(79):44-45
目前在教育界,抨击“教育脱离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只重书本,只重知识的传授,把学校教育与生活教育分离开来,以学校教育代替生活教育……长期以来,在学校内部,由于灌输式的‘分科教育’及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和以考试为目的,导致了学生与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分离”。由于这种疏离,仅仅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使命,长期以来,便导致知识与生活相悖离,使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内在关联,知识的引入和应用没有切实联系各种实际,知识的接受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教学过程仍停留在认识层面,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沟通、理解、合作、互动等,忽略人格培养和心灵的唤醒,使现代人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要求,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教育在把我国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过程中,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教育思想。它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为根本目的,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全民应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到终身学习当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终身教育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有关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