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R&D投入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从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入手,分析了从1995年到2007年的变化特征,结合发达国家R&D投入强度的普遍规律,拟合出我国R&D投入强度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建立起我国R&D投入规律的基本判断,并对我国R&D投入提出相应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R&D投入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为依据,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深入考察近年来我国R&D投入的增长变化情况.我国R&D经费投入连年高速增长,企业作为我国R&D投入主体的地位日益加强,我国R&D经费在投入类型上更加倾向于试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R&D的投入强度依然很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经费投入的比例失衡,政府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继续加大我国R&D经费投入,提高R&D投入强度,特别是加大政府R&D经费投入,协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的比例,是我国科学技术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R&D投入强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R&D投入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从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入手,构建了我国R&D投入强度的GM(1,1)模型,提出了提高我国R&D投入强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R&D强度变化轨迹与国际R&D强度增长模式的第一阶段基本相符,并已进入第二阶段"科技起飞"阶段,正进人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但与典型创新型国家相比仍相对较低.不过,经过分析发现.我国R&D强度已较早进入了"科技起飞"阶段.其增长率也与GDP增长率大致持平.因此,我国R&D强度完全有可能实现稳定、快速的增长,早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R&D投入强度是反映一国(地区)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乃至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指标.《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北京地区R&D/GDP到2015年达5.5%以上.那么,如何确保北京市实现以上目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北京地区R&D经费投入结构及贡献情况,发现北京地区具有“高政府,低企业”的R&D投入强度贡献特征以及企业贡献率下降趋势,进而提出了提高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增强企业R&D投入强度贡献率、保持国外R&D资金投入优势并扩大其他R&D资金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国各省(市)R&D投入强度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探索其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2030年各省(区、市)R&D投入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有2/3的省(区、市)R&D投入强度滞后于当前工业化程度;R&D投入强度低于1%和超过2.15%的地区符合"国际R&D强度增长一般规律",但在1%~2.15%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未出现快速增长;若各省(市)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2030年有2/5的地区R&D投入强度将超过2.8%,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改革既通过产权结构影响R&D投入,又通过影响市场化水平、新产品需求和筹资环境等市场环境对R&D投入产生影响。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实证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R&D投入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需求的增长对高技术产业R&D投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入世后的正向影响更大;筹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R&D投入的增长。国有产权过于集中不利于高技术产业R&D资本投入的增长,但却导致了过多的R&D人力投入。市场势力与R&D投入存在的非线性倒U型关系;企业规模对R&D资本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但促进了R&D人力投入增长。  相似文献   

8.
徐千惠  付轲 《科技广场》2012,(11):234-240
R&D人员及经费的投入对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此结合R&D人员和经费投入的研究及国际比较,通过结合增长上限基模分析了制约我国R&D人员及经费投入的制约因素,并结合管理学等知识,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R&D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31个区域2011-2013年 R&D 投入强度和区域专利申请密度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 R&D 投入强度与区域专利申请密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 R&D 投入区域中,R&D 投入强度与区域专利申请密度呈现出负相关;在中 R&D 投入区域中,R&D 投入强度与区域专利申请密度呈现出非显著正相关;在高 R&D 投入区域中,R&D 投入强度与区域专利申请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在制定 R&D 政策的同时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异质性特征,并且 R&D 投入强度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有效地激励专利申请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R&D经费投入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类型国家在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R&D经费投入模式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关.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R&D经费投入强度基本合适,但政府投入比重偏低,这可能与企业R&D填报中存在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1.
R&D强度的“S”曲线与实现我国投入稳定增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我国R&D强度增长趋势与国际R&D强度增长一般规律基本相符,并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但我国的R&D投入水平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几乎一个阶段.因此,如何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着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使R&D投入水平尽快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R&D成功后的授权策略》的几点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庆友  郭红珍 《预测》2004,23(6):80-80
《R&D成功后的授权策略》(预测 ,2 0 0 3,2 2 (2 ) :5 1 5 4 ) [1]一文中的一个重要公式推导错误 ,导致其得出了一些错误结论。本文一一给予修正。1 错误的所在文献 [1]的主要错误出现在分析n家企业参与授权时的情形下 ,错误地得出了  H =(5n +4) (a -c) 24 (n +1) 2 , nQ =n(a -c)2 (n +1) (1)而正确的结果为  H =n(n +2 )4 (n +1) 2 (a -c) 2 , nQ =n(a -c)2 (n +1) (2 )由此导致原文多个结论出现了错误。2 对授权方收益变化结论的修正命题 对于授权方来说 ,参与授权的企业越多 ,研发机构获得的收益越多 ,但增加速度变慢。对…  相似文献   

13.
14.
北京化工大学承担“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镁化合物功能材料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该项目在组织及实施过程中,充分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了项目的多重目标导向性;加强了技术攻关主线上的标准化、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软环境维护;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推广;注重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产品在应对欧盟绿色技术壁垒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发人员的"H"型职业生涯路径设计激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光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162-163,167
研发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激发他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本文对技术中心“I”型和“h”型职业路径存在对研发人员激励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证,提出建立“H”型职业生涯路径,从而更好地满足研发人员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与开发的社会回报及政府研发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磊  曾德明 《科研管理》2001,22(2):9-14
本文在综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研究与开发的回报度量问题作了深入分析,然后结合我国产业现状为政府制定现技术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为领先企业提供研发补贴,对后来居上企业的利润征税。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企业对R&D资金在不同项目之间的分配问题,在研究和借鉴以往决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大型高科技企业R&D资金分配的"研发树"模型。该方法使R&D预算系统既实现了宏观上的指导功能,又具有微观上的资金控制和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8.
原毅军  于长宏 《科研管理》2019,40(8):135-144
本文从研发效率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RD结构①的决策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发现:研发效率的提高会促进企业RD结构的改善,而企业内外部创新条件的改善将会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企业RD结构的影响。利用DEA方法测算企业研发效率并基于动态GMM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效率的提高对企业RD结构的改善确实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创新强度和所获得的政府支持等创新条件的提高对RD结构不仅具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还通过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RD结构的影响从而对RD结构的改善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作R&D的组织形式与虚拟研发组织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合作R&D的组织形式选择是近年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而虚拟研发组织是合作R&D在全球网络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本文首先通过经济效益与组织柔性的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研究型合资企业 (RJV)与合作研发 (COD)这两种合作R&D的组织形式 ,为企业间选择合作研发的具体组织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并探讨了合作研发组织的网络化与虚拟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研发的不确定性与研发人员激励契约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发人员的激励是企业不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从研发活动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出发,认为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源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相应多任务代理模型,研究了研发活动中这两种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行为和最优契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研发人员激励契约的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