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语心理词汇中英语动词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词联想测试探讨二语心理词汇中不同词频的英语动词的组织,可以看出低水平二语学习者和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对于不同词频的动词反应有着明显差异,两组学习者对高频动词的反应均以组合型为主,但是对于低频动词来说,前者的反应以语音为主,而后者的反应仍以组合型为主。因此,不能笼统的认为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是以某一种方式为主,词性、词频以及语言水平等因素都在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中起一定的作用,从而导致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既有语音的又有句法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心理词汇语义关系理论,采用词汇联想测试实证研究,调查中国学习者不同二语水平者的语义网络特征。调查数据表明:1)学习者一语心理词汇以语义联系为主,而二语心理词汇以语音联系为主。2)不同水平组的二语发展模式有所不同,高水平组的二语词汇的本质是语义联系,低水平组的二语词汇本质是语音联系。3)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横纵聚合呈现"非对称性"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非对称性特征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3.
母语对词汇搭配习得的负迁移客观存在。通过对34名受试者的测试发现:受母语影响,受试者词语混淆和误用严重;在语言中存在"隐性不地道现象";混淆英语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造成搭配失误。因此,有必要从搭配的角度讨论汉语对英语产出的负影响及表现层面。  相似文献   

4.
心理动词(psych verbs)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状态在语言中的"反映",英汉心理动词既有相似点,但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英语心理动词存在一个论元和句法功能的颠倒匹配,这一现象给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主要从词汇语义和句法连接角度考察母语在中国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原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英语单词联想测试考察二语心理词汇中不同词频的英语动词的组织,结果发现:两组受试者对于高频动词的反应均以组合型为主,而对于低频动词所诱发的反应,两组受试者的反应均以语音型为主。受词频因素的影响,英语动词在二语学习者的大脑里是以不同的方式组织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动词break为例,主要探讨Leonard Talmy的两条词汇化公式的内容、用法、研究对象、适用范围以及不足之处,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公式1和公式2的研究对象均为身兼及物和不及物双重用法的动词break,其所在的义项具有层级性。第二,身兼及物和不及物双重用法的动词break表示其原型次语义范畴damage中的4个义项时,公式1和公式2均成立。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的问题,语法学者有过不少论述。吕叔湘指出:“动词分成及物(外动,他动)和不及物(内动,自动),是很有用的分类,可也是个界限不清的分类。”本文试图论述不及物动词的某些特点,或许能为进一步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增加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8.
各阶段的二语学习者区别于操母语者的一大特征就是,二语学习者在某些词的使用频率上要远超操母语者,反之亦然.这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质量.对于动词超用的原因研究能有效反映出学习者中间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动名搭配为切入口,基于中国学习者和操母语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操母语者脱离语境学习词汇,母语影响及同义词混淆是我国二语学习者动词的超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词汇在语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语言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二语心理词汇的形成与发展与母语心理词汇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自身的特性。文章在探讨二语心理词汇的特征后,对如何促进二语心理词汇的建构及如何激活和扩大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进行了研究和评述,以期对实际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心理词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词汇在人脑中的组织和获取过程。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的兴趣之一。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习得普遍受到母语的影响。为了提高第二语言能力,形成一个独立的第二语言系统,建立第二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以英语二语词汇习得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运用英语词汇的各种心理联系来帮助学习者加强和拓展心理词汇网络,以促进学习者的英语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11.
各阶段的二语学习者区别于操母语者的一大特征就是,二语学习者在某些词的使用频率上要远超操母语者,反之亦然。这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质量。对于动词超用的原因研究能有效反映出学习者中间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动名搭配为切入口,基于中国学习者和操母语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操母语者脱离语境学习词汇,母语影响及同义词混淆是我国二语学习者动词的超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史记》动词作状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史记》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动词作状语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能充当状语的动词有不及物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及物动作动词、及物性质动词四类;动词作状语其语法意义为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原因、时间等;其语义指向主要是指向主语或兼语,极少指向谓语和宾语;动词状语与谓语以直接结合为主,以用连词"而"或"以"连接为辅;动词作状语与动词作定语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蓉  刘恒 《考试周刊》2011,(82):102-103
对于二语心理词库的提取和发展模式的研究,一些研究者认为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模式与母语心理词汇的发展模式相同,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模式受母语影响,但有自身的特点。文章从语言的实际运用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文本,研究其二语心理词库的提取及其发展模式,探究制约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水平的因素,提出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提升英语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爱琴 《海外英语》2013,(5X):239-240
二语词汇习得中的石化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习者信心具有重要的影响,探讨该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从认知角度看,按照二语习得的三阶段模型,首先是二语的母语对等词目的存在阻碍了二语词目信息进一步地整合融入词条,其次是二语习得者对母语词中介作用的依赖。为克服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石化问题,应该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二语词汇习得的情感障碍,重视词汇输入和输出,建立并丰富词汇的概念网络,并减少母语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词汇的组织着手,重点分析了二语学习者应该如何根据心理词汇的动态发展过程采取词汇学习策略。得出的结论是: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组织是一个从母语概念向目标语概念转化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词汇学习策略也应该从以词形为中心的策略逐步向以语义为中心的策略过渡。  相似文献   

16.
潘蓉蓉 《考试周刊》2011,(14):105-106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母语迁移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妨碍二语习得。大多数学者侧重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而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母语正迁移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面影响,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心理使役类动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运用题元阶层理论分析了心理使役类动词和心理状态类动词在句法形式上的差异,同时指出心理使役类动词区别于心理状态类动词的另一特点,即可以进入使动及物和自动不及物两种句式.  相似文献   

18.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在二语习得中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正迁移现象。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文化四个方面对汉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将混沌学理论应用于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扩展了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空间。通过分析混沌学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的相关性,表明混沌学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启示作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仅要对二语词汇进行精细加工、反复练习,把握整体、增加维度,而且应重视母语的作用以及二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郭文莉 《考试周刊》2010,(30):42-44
本文作者在一个自建的小型英语书面语语料库中,综合借鉴前人的分类标准,在190条语句中讨论其中动词的及物与否,对《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中的190个动词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这些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下位分类,以期对英语中及物与不及物的分类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