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任务是培养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脉络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该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内、课外和实习中凸显教学的实践性,即课内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外活动坚持素质为本能力为要,实习实训坚持注重实效全面提高,培养能够为地方经济服务、高素质强能力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214-216
在无线网络技术内容和形式改革、上课和实验结合、课内和课外互动结合、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内容"超市化"、方案"草根化"、理论和实践联系"一体化"、科研及实验场地"自由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无线网络的设计者,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但在各校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课内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脱节,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融合度差等等。对此,华北电力大学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加强课内外统合,建立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一、依据实践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构建全程递进的"四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外语专业的日常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有限的课内教学时间并不能完全承担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的重任,文章就如何生动、有效地开展培养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英语本科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静 《亚太教育》2021,(1):176-177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科研能力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特点,其教育任务在于通过明确研究目的、案例教学,加强课内外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探索,逐步形成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当前,“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存在“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践操作,科研经验少”“课程内容难度大,传统讲授不易理解”等问题。因此作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即: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正确科研观念;实施案例教学,增加学生直观的科研经验;加强课内和课外衔接,提供学生科研实践机会,以促进“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通过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提供与课程配套的课外自主实践活动,结合"星火基金项目"和"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活动,构建集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深厚的后续学习潜力。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七个类别,着力培养学生四个层次的能力。提出以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知名企业做平台,以强大的科研团队为后盾,通过产学研的合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国高校的实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化学化工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化学化工专业类建设应遵循地方性、系统性、学科特色、资源共享、以人为本和循序渐进等原则,着力构建由课内外相结合的大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实践教学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三大板块构成.课外实践教学由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社团协会和社会实践等模块构成.实施开放化、层次化、模块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努力优化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该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采用辅助微信教学平台及智能化开放预习室,课上采用分层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课后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训练学生数据处理及科学总结能力,课外通过各种学术竞赛、大创项目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吕琴 《小学生》2013,(7):19-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从理论上指出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的关系。根据新课程精神,语文教学开展课外延伸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课外延伸的前提条件课外延伸能使学生的视野逐步开阔,能力逐渐加强,但课外延伸是由课内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某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大学生群体实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进一步分析表明,与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养模式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珏然之路.笔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落实地方高校创新实践学分制的建议: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实施机构;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理论教学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平台建设,建立良好的创新实践学分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CDIO注重学生工程实践的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是提升工程师能力非常有效的工程教育模式。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如何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如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制定了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模块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原理与技法、方案创新设计、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仿真、创新实例与分析五部分,侧重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模块,由课内实验、课外实践二部分组成,侧重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同时,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为相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2):23-24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阅读方法的习得及能力的培养;步骤上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有课外支撑课内;目的在于由教多到教少,最好到不教。目前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尚好,学生掌握快,课文学习易深易透,并易培养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质为导向,对化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围绕"以问题为导向"的核心教学思想,以教学内容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研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主要有理论课的培养、实践课的培养、课内课外的培养.具体说来,实践课的培养策略包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灵活地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如自学法、网络法、拓展法、合作比赛法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内课外一起抓,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操作系统原理开放性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教学中Linux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现象,结合教学实际,在操作系统原理实践教学中,课内采用基于Linux的教学辅助平台,课外辅以基于虚拟机的仿真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实验.实践表明,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培养初步的科研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实践能力是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针对课内实践环节存在着时间不足、目标单一等缺陷,结合实践教学模块,设置多样的课外项目,积极构建课外拓展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阐述多平台导向方式的构思及设置目标,从平台形式、实践教学模块与多平台导向的耦合关系以及教师参与课外拓展平台的角色对多平台导向方式框架进行构建,以期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我组织、自我完善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可借鉴的成功的实践教学经验不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应紧跟国家教育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根据学校实际建构课内课堂、第二课堂、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有效教学模式,建立互惠双赢的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