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任丽 《中小学电教》2006,(10):19-20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综合和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强大动力。突破传统的教育时空观,积极研究信息技术和小学课程的整合,是当代教育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为了加速小学课程信息化改革的步伐,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白城市教育学院与白城市文化小学展开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课厨研究,以探索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的互动方式,信息技术在改进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寻找小学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时代的洪流中,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手,它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农村学生与外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实现文化、知识和价值的交流与碰撞。鉴于此,以教育信息化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为主题展开探究,认为教育信息化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能够实现语文教学创新、促进学生能力拓展、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实践措施,包括: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与课程设计的深度融合;推广模块化教学方法,灵活调整课程教学进度与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小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日渐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小学教育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交互化、网络化优势,能整合丰富资源和创新教学方式,推动教育增质提效。为有效落实德育目标,小学教育充分融合信息化手段,结合黄桥红色资源创设综合性德育环境,实现从创设情境、搭建多模态课堂、融合实际、构建品牌课程四个方面着手,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中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强国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日益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突破点。2011年12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要求。地理课程作为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基础课程,尤其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相似文献   

5.
现今世界发展已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也逐渐占据重要作用。本文从西部农村初中英语课程教育的实际情况着手,利用访问等调查方式分析研究信息技术与西部农村英语课程整合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整合的构想,吸取其他发达地区学校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经验,推进西部农村初中英语课程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作为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立项开始研究,课题组依据教育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法库县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开展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探索不同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做法和规律,从而推进了法库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实践教育技术理念的重要环节。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引导学生开展微型课程开发,有效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微课程内容的开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探究与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学理念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事业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更加符合现代化的素质教学要求。基于此,本文就主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分析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汝凤 《云南教育》2003,(25):20-21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教育部还要求各地应“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2001年初,五华区教育局教科中心与五华区莲华小学正式在五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申报立项,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此项实验的对象是五华区莲华小学2001年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各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全年级…  相似文献   

10.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敞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程强  盛世明 《林区教学》2020,(5):110-1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结构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小学阶段则应“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小学教师“适应小学综合型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情感态度等方面提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其通过试点阶段——初探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开创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是: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加强共享的、适用的区域性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整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制订了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从“学”的角度对课程作出了基本规范,代替原来从“教”的方面做出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职业院校应该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统筹兼顾、能力与素质本位、目标与成果导向、遵循规律等原则,制订课程教学标准,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核心素养与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模式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考核评价、课程实施设计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标准应遵循OBE理念,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强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学习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可行路径与方法的背景下,研究中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目的是回应现阶段我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的,探索形成适合于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框架逻辑与可行路径。结合中职教育在层次和类型上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理包括四个维度:课程建设实现结构性融合、课堂教学实现过程性融合、实践平台实现功能性融合、机制建设实现长效性融合。针对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项目难找”“创业难成”现实困境,中职学校应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升级师资队伍、打造实践基地、完善支持机制的实践路径,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跨界性与整合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两大特质,具有综合育人和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面临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缺乏跨界与整合的困境。基于跨界整合视域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构建跨界育人的课程目标,开发整合协同的课程内容,实行“常规专题式”“双课连堂式”“主题活动式”三位一体,开展动态整合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信号处理”是国内外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理论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授课教师大多数都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少有人文关怀的内容。因此,需要将与课程有关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对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如何根据“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性质实施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融入点三个方面的探讨,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是个薄弱环节。对地方课程发展的检视,应聚焦于课程定位,关键是对“地方性”的再讨论,不妨将“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支撑理论之一。但要从中国文化出发,进行时代转换,厘清“国家性”“民族性”与“地方性”,“一体”与“多元”,“和”与“异”等关系,把握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关系。要在基于与超越“地方性”中,进行地方课程的再建构,将地方课程纳入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探索地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育场域的广泛与深入应用,增加了农村教育资本,拓展了农村教育教学资源,重构了农村儿童学习空间,从而使信息时代的农村课堂教学变革得以可能。在信息时代,农村课堂教学变革需要相应的动力机制,并着力践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构建互联互通的农村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构建多方合力共办的技术支持体系等三大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学理更新、课程专业化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重专业实践体验、重课程整合、重差异分层等凸显了国际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亚洲和欧美国家课程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多元文化意识传播,给我国课程文化功能的发挥以启迪。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以培养“反思性实践型”小学教师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我国课程设置提供了内在框架,指明了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