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发展需要能够自我获取知识、重新处理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人才。而灵活多变又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一、创设“教学的新视角”历史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整个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项根本方针。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更好地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加深认识、进行探讨和实践。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从来就是社会时代特点的要求。在当前,为了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社会主义大经济高度综合化,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需要培养出一批批知识面广,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但从当前历史教学的体系来看,已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1.现代化的历史教学,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在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今天,如何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地把新的信息在教学内容中反映出来,是历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如当前有人提出,从人类对信息的传递,贮存、使用看,历史上已经历了文  相似文献   

3.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改革我们各科教学的指针。历史学科如何贯彻“三个面向”,加速教改步伐,是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都在考虑和探索的问题。今年5月12日,本刊编辑部在天津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协助下,邀请本市一些历史教学和教研工作者座谈了这个问题。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于下。我们希望,历史教师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努力探索、积极改革历史教学,并把你们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写出寄给本刊。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十分强调和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能离开教育。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历史课是基础教育中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通过传授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课,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劳动教育,使之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环节。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治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历史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把历史教学提高到“四化”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这一精神,北京市历史学会于1982年1月9日召开了关于加强中国历史教学的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和首都高等院校历史系的部分教师、中学部分历史教师以及教育、新闻等单位的同志。与会同志就目前青少年的思想情况,谈到通过加强中国历史的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家认为,某些青年的盲目崇外、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是缺乏中国历史教育的结果。一个青年不  相似文献   

6.
推进考试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当前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中华民族的复兴 ,关键取决于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们要实现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 ,不抓教育不行。”江泽民同志也指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最近 ,江泽民同志专门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既是一种鼓舞 ,更是…  相似文献   

7.
总观世界各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和政权性质如何,都毫无例外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树立起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激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突出历史教育。邓小平同志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否则,爱国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小学历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一、要生动形象地讲述我们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例如讲历史课本《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北京人》一课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我们辽阔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息、活动。到大约四、五十万年前,有一群原始人类,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我们把他们叫作“北京人”。接着结合课文插图讲述北京人的形象,说明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早在民族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多次指出:“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还说:“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这就是说不能盲目地学习外国,要和我们的国情结合起来。国情,其中最重要的内涵是,我们祖国的发展史,中国革命的发展史。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历史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一、使学生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国庆节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这里十分明确地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的核心是现代化,但三者之间又互相依存,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现代化必须面向世界,而现代化和面向世界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课在担负思想教育的任务方面,历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具体历史事实,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历史为现实服务,历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尤其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后,历史教研开展得更为深入和扎实。这对于改革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当前历史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介绍。第一、关于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有的同志提出,“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整个教育改革提出的总的战略指导思想。历史教学必须贯彻“三个面向”的要求。鉴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历史教学要贯彻这个精神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有的同志指出,以“三个面向”指导进行历史教学改革,是全国历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上的出发点和长期奋斗目标。我们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强马克恩主义理论学习,加强对教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大问题。”“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 ,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针对一些地方忽视德育工作的现象 ,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还特别强调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 ,校内校外、课内课外 ,都要抓紧 ,一点放松不得。”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这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  相似文献   

13.
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今天,我们需要有新的史学著作和新的历史教科书为教育新一代服务。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为我们进行历史教育的全面改革,也为我们编写新的教科书指明了方向。就历史学科来说,“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我们要从历史学习中吸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我们过去的历史,主要是写阶级斗争。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固然要写,固然要讲,但不能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怎样治国,才能把国家建设好;怎样用  相似文献   

14.
在欢庆建国三十五年来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深感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力求赶上事件的发展,作出总结、作出结论,从今天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以便应用于明天。”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时期。没有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四化建设。而要提高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极其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十年浩劫,我国教育事业遭受“四人帮”极“左”路线的严重破坏,留下了很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怀教育事业。胡耀邦同志对教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全党全国人民都要重视教育,力争在八十年代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要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世纪 ,我国教育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与追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首当其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担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也是实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每一门学科的教学 ,要求都是既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历史学科以它固有的特点 ,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要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同时 ,善于挖掘教材的…  相似文献   

17.
从中美历史课堂教学的简单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改变历史课被学生视为“休息课”、“聊天课”、“自习课”的尴尬处境,必须建立一种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回归历史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教育的新要求,为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指出了根本方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教育的指针。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精神实质,主动、自觉地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做战略上的协同和战术上的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教学应发挥的教育作用。本文试就历史教学领域里贯彻“三个面向”的问题,特别是历史教学如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谈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为整个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项根本方针。十年来,在“三个面向”的指示下,历史教学改革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历史教学方法论的探讨以及历史教材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仅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胡耀帮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国的革命历史。因为今天的中国是昨天的中国的发展。而我们大家对昨天的中国,不是懂得太多,而是懂得太少了。”同时还指出要“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学习党、国家和世界的历史”。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对我们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为振兴中华,为现代化建设而奋斗,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就需要了解祖国。不知道昨天的中国,就不能正确理解今天的中国,也就不能展望明天的中国。为此,中学历史课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