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现阶段.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一次重大扩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它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来实现随时、随地、随身地获取教育信息,创造了全新的远程学习方式。但是,只有提供丰富的、稳定的、高质量的移动学习资源才能保证移动学习方式的进一步展开,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内容自适应技术来开发适应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访问的Web资源.从而解决移动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潇  王丛彦 《兰台世界》2016,(20):62-65
高校图书馆虽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力,但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却有其局限性,与之相比,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具有教学时间零散化、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等优势。高校图书馆应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引入信息素养教育中,开发图书馆专用手机应用程序和数字化教学课件,应用二维码技术及微信、微博等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开展手机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以期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手机应用于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图书馆、移动学习及智能手机的发展,推动了基于手机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应用手机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可通过移动优化信息素养教育网站、音频和视频指南下载、参考咨询服务、手机二维码应用、课堂反馈系统和微博等方式实现。手机的应用使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多样化、目的性更强,使读者能够零散化学习,提高了用户与馆员的交互性。大学图书馆应顺应发展,重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手机信息素养教育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技术可以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软硬件问题,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模式作为辅助教育手段,可贯穿教学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学习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学习的特点,研究移动学习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的现状,引导移动客户端更好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Amos21.0从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个体移动学习的主观规范和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3者和谐发展的角度,对提出的影响因子、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和移动学习信息共享行为之间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环境下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主观规范、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对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产生正向影响,其中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对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的影响最大;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对信息共享行为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移动学习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借助于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在提供移动学习的信息服务中,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以省级公共图书馆移动学习为研究点,通过数据调查和现状研究,从服务资源、服务模式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探讨移动学习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推广情况,对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进行评价,并针对移动学习的差距与不足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完善省级公共图书馆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高效服务于读者,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研究热点.但目前移动学习使用者涉及面仍然比较窄、成熟应用系统比较少、移动学习模式应用持久性较低。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任务模型的移动学习系统框架设计理论、系统构架、系统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几年发展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移动学习成为主流必将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阐述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一方面论证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论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动学习研究热点;最后分析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以期给研究人员在特殊教育领域进行移动学习研究、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移动学习的出现是教育需求与技术发展互相驱动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移动学习活动模型,一是将移动学习活动的中介工具分为技术和符号工具两类:二是从技术和符号两个层面分析各个要素及其互动关系,三是提出产品研发和教学应用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从两个层面介绍手持式设备的混合式教学应用,其一是学习环境的建设;其二是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促使传统课堂教学和移动学习融合为一体,共同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10.
微媒体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兴盛的信息传播方式,它是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具有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和大众化、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流动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去中心化、表达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后现代性等特点。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教育者、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以及利用微媒体搭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移动学习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热点,然而受移动设备的限制,当前面向连接的移动学习存在页面布局不易、内容自适应困难、媒体形式单调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WAP的互动英语学习系统,并讨论了系统实现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高校教育的一种补充,移动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探讨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形式与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3G/4G的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3/4rd-generation)已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推出,他们不但引起移动通讯技术的革新而且通过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合,改变了移动学习(M-Learning)的发展进程,并深刻影响了以M-learning为未来发展依托的远程教育。以智能手机移动设备为终端的M-Learning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本文把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远程教育中的课程教学相融合,介绍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3G/4G手机在远程教育课程学习中的优势,提出在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3G/4G手机上的课程设计要求,学习平台的搭建要素,以及3G/4G手机在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移动学习资源、工具和交互3个需求维度出发,通过多因素方差法考察了学习阶段和学科领域是否对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具有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阶段和学科领域对专业课程的辅助学习资源、适合移动学习的无线网络环境、主动推送专业学术发展的动态信息等移动学习需求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最后,为图书馆有效开展移动服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化菊 《大观周刊》2012,(50):204-204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移动学习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优势,提出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移动QQ、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等开展移动学科服务,并对信息素养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学术信息推送、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以及其他各类服务的移动化提供进行了论述,同时强调了开展移动化学科服务所需注意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移动定制教育出版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移动学习是数字传播时代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教育出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深入分析移动学习对教育出版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出版和定制出版的成熟经验,提出以营销服务、数字资源管理和数字内容生产三大系统为核心的移动定制教育出版模式,并就建构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IC到LC: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拓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是继信息共享空间之后又一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用于支持个性化和小组协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帮助.文章以加拿大皇后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为研究对象,讨论学习共享空间如何提高其在师生学习和协作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在师生学习和信息素养提高方面所担当的角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祁红 《情报工程》2016,2(3):063-068
泛在学习目前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也逐渐变为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一大重心。伴随着移动网络、智能设备以及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情境感知的泛在学习也逐渐步入到正式学习环境和碎片化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中,情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泛在学习的开展带来了更加具有实践性和个性化的支持。如何将情境感知技术与泛在学习相结合,又如何结合当前教育状况进行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对情境感知、泛在学习的相关介绍,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情境感知下的泛在学习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论数字化学习对信息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文隆  沈治宏 《晋图学刊》2005,(4):27-29,84
本文分析了数字化学习较之传统的学习模式所具有的四大优势,研究了数字化学习在教育、技术、资源和人文四个方面对信息素质提出的要求,指出了适应数字化学习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三方面必须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