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源于自然,使其在园林景观营造中既可以作为单独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与周围景观相结合,形成群体景观.随着经济发展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北方内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已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水质不断退化以及超量引水等已严重损害了河流健康,本文基于北方内陆城市滨河景观带的现状,提出了自己对于滨河景观带营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们与生俱来的亲水性,使得水景营造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水景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夏季炎热,缺少江河湖泊,人们对于水景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而重要.随着经济发展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北方内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已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水质不断退化以及超量引水等已严重损害了河流健康,恢复城市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已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北方内陆城市滨河景观带的现状,提出了自己对于滨河景观带营造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伊春市滨河区规划景观设计为例,结合伊春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特色,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规划理念,构建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结构,将少数民族文化运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南淝河被誉为合肥市的“母亲河”,它是合肥市城市的一道风景长廊。改造前的南淝河河床淤浅枯水季节干涸见底两岸滩地垃圾遍布是一奈严重污染的河流滨河,两岸绿化杂乱树木配置无合理布局形式。本文针对南淝河景观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南淝河流域景观生态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5.
一个城市会因山而有势,因水而显灵。水是生态景观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无水不成园,有水则活",本文通过新疆阜康市水磨河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分析水的性格特征及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之法,探讨现代园林设计中滨河景观带的水体设计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吴忠市滨河大道建设的背景入手,简要说明吴忠市滨河大道建设的主要内容,阐述建设吴忠市滨河大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多数园林风景学所理解的景观,也主要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也即风景(Landscape),而一个更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8.
邹伟良 《今日科苑》2009,(18):40-40
本文阐述了在滨河亲水空间贯穿城市设计的理念及其内容,并相应地提出了创造具有活力的滨河亲水空间的城市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9.
综述灵武市滨河大道两侧灌区灌排设施整治情况,分析滨河大道两侧灌区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区域水利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7年、2000年两期大比例尺彩色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转换矩阵分析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式和点线式变化特征,而以原城区为中心圈层式发展不显著;建筑景观的增加和农田景观的减少互为消长;经过13年的变化,边缘区仍以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多元化.景观格局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边缘区人工绿地景观增加偏少,边缘区湿地景观及其功能正在丧失,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佳等.  相似文献   

11.
在用户体验的视角下,运用景观绩效评价方法对水系景观项目进行定性、定量的效益评价,可得到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研究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研究了许昌市区五大人工湖泊及连通它们的两条河流的景观现状和市民满意度,并采用模糊数学法建立计算模型,对许昌市区水系景观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景观效果值与市民满意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北...  相似文献   

12.
论景观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同时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景观形成的两种方式,即模仿自然和与自然的反差,说明景观自身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特性,对深入研究和分析景观特性、发掘和认识景观设计的理念、提炼和发扬景观价值的精神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库都尔林业局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林相图,进行分析,提取森林景观要素内部结构指标,并对库都尔林业局近10年的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露水河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遥感影像记录的地物信息具有很大的时空延展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林业政策在吉林省露水河地区非常盛行,森林经营以采伐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当地林业经营策略渐趋科学,本文选用研究区1985年及1999年两期遥感影像从景观、类型及斑决3个尺度研究其森林景观格局和斑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本底由成熟林转变为中龄针叶林和成熟阔叶林,成熟针叶林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全区森林景观趋向破碎化,除中龄针叶林外,其它森林景观类型平均斑块变小.区域森林景观要素有部分趋于优化,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37%,中龄针叶林景观类型逐渐占优势,有利于恢复区域地带性植被,大量宜林地绿化成林等.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森林产品的采伐,森林群落自身的演替也是造成区域森林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作用较人类活动小,气候变化因素对森林景观变化起促进作用.本文对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景观分类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开展景观评价、规划与设计的前提条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景观分类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还不够,对乡村景观分类的详细探讨更是不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景观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乡村景观规划的要求和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乡村尺度的景观功能形态分类方法,即采用景观区、景观类、景观亚类和景观单元四级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典型的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景观类型划分,共划分了1个景观区、3个景观类、9个景观亚类和28个景观单元,并借助于GIS,进一步编制了白家疃村景观分类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实际存在的各种景观类型,充分考虑到了影响乡村景观类型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能够满足大比例尺的乡村景观制图和乡村景观规划的需要,体现了乡村景观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综合的实用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除生产功能之外的大都市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和景观文化功能也日益突显.为此,根据北京市水土资源短缺的自然禀赋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本文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自中心向外围的城市美化农业区、景观绿化农业区、规模农业区和山区生态农业区四个区,以及景观廊道农业带和山前林果农业带两个带;并分别根据这四区两带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化要求的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城市水资源质量保护的原则,根据地貌部位、水资源保护区划和区位等,划分了优化培肥区、培肥区和限制培肥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模式.论文还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与农田肥力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景观空间变得更加多样化.本文主要阐述现代城市景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从城市整体景观现状出发,分析城市街道空间、广场景观空间、公共绿地空间的多样性,更好的营造现代城市景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个现代化城市,离不开城市景观、人文景观的衬托.要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积极推进城市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新的融合,以真正体现两者的价值.本文从景观的概念、景观的特色和人文景观的内容等几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陈丽媛 《科技风》2014,(6):244-244
近些年来年,景观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整体构成中的一部分,同时在城市当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景观城市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是以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城市为研究对象,之后通过景观都市主义概述,景观都市主义给城市景观设计带来的启发两大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居住区当前主要的停车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从改善设施和强化绿化两个层面探讨了居住区停车场地景观环境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