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西藏"3·14事件"为出发点,从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西方新闻媒体的真实属性,包括:西方新闻自由的历史由来;西方新闻学的理论归宿;西方媒体与政府的关系;西方媒体与市场经济、利益集团的关系;西方媒体仍是后冷战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张华  杨静 《兰台世界》2009,(8):64-65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陈瑶  魏明革 《新闻世界》2009,(12):49-50
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报道理念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西方注重新闻报道客观化。在报道内容上,中国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西方则关注赛事内外;中国注重赛事结果,西方注重赛事特点;中国注重表层信息,西方注重深度挖掘。在报道技巧上,中国对数据淡化处理,西方重视并超越数据;中国较少使用引语,西方较多直接引语;中国偏重激情性叙述语言,西方擅长客观性描写语言;中国善于宏观报道,西方则擅长微观切入。  相似文献   

5.
在《字母表效应》这本书中,作者梳理了几个主要的西方文明所使用的字母的演变,力图说明拼音文字的使用与西方文明的相关性.作者认为,现代化、工业化起源于西方并非偶然,拼音文字造就的西方人思维方式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作者在书中详细对比了中国人与欧洲人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是逻辑的、演绎的、抽象的、理性的;中国是类比的、归纳的、具体的、直觉的.而这些与文字使用的类型有关:拼音文字让音与字母的形一一对应,这给了欧洲人重理性、重逻辑的思维;拼音文字将字母与字形的含义完全分离,这与欧洲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关;拼音文字促进了欧洲人分类、整合的分析意识,形成现在知识体系的雏形.西方人的抽象思维使他们发明了“美”的概念,开始了文学艺术中对美的探寻;严谨的逻辑思维促使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促使了工业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尹玉吉 《编辑之友》2016,(10):30-37
通过对中西方学术期刊的深度研究,可发现西方学术期刊理论包括4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学术期刊历史源流;第二,政府与学术期刊关系;第三,西方学术期刊普遍实行的“同行审稿”制度;第四,西方学术期刊评价理论的历史源远流长.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对中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11个方面:第一,牢固确立学术期刊非商品理念;第二,根本改变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参照系;第三,借鉴西方学术期刊出版基金资助制度;第四,位于高平台上的学术期刊应积极与西方同行开展合作并创办英文版;第五,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技术以支持和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在线协作系统开发;第六,开展开放存取运动,创新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第七,强化行业协会与学会在学术期刊中的主导作用;第八,积极借鉴西方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第九,强化学术期刊规范,克服学术行为不端;第十,中国学术期刊应有条件自愿地实行集约化;第十一,审慎可控有序分步部分试行学术期刊“登记制”.  相似文献   

7.
晚清西方图书馆观念输入中国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晚清西方图书馆观输入我国的途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指出其分为五个途经西方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翻译介绍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中国人走向世界实地考察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近代报刊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学会图书馆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  相似文献   

8.
不同历史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中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众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系模式。中国媒介以“教师”的角色对民众进行引导和教化;西方媒介则以平等的“伙伴”身份为民众提供新闻信息,代表民众行使相关权力。本文对中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众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对比,从历史渊源、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寄簃文存》来看,沈家本主要通过比附与辨异两种方法贯彻了"会通中西"的法制改革思想。沈家本以中国传统法制比附西方法制,尽量拉近了国人与西法的心理距离;对西方法治主义与传统法家法治主义进行辨异,尽力消除了国人对法治主义的顾虑。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月27日,适逢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法两国交往中的艰辛曲折始终难掩甜蜜温馨: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是法国;第一位正式访华的西方同家元首是法同总统乔治·蓬皮杜;中法文化年又开了中国与外国互办文化年之先河……不过早在近百年前,  相似文献   

11.
沈原 《历史档案》2007,(4):73-78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大清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列强与驻华公使纷至沓来,强行掠夺与议约瓜分各不相让;贡使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思潮,更是上至朝廷、下至仁人志士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玮 《历史档案》2006,(4):54-57
十五、十六世纪,随着西方殖民国家的海外扩张,西方传教士也来到了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与艺术。但是从根本上,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对西教、西学都有严格地限制和防范。对于西学,清代统治者采取了“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的政策;对于西教,更以“收其人必尽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4):56-66
本文综述了《批判传播研究:西方视野》精选的当今西方学界传播批判研究的二十九篇前沿文献。这些文献梳理出批判传播研究范畴内两大学术脉络上的硕果:其一是新自由主义经济主导的资本主义如何重构了西方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文化产业,从事新闻传播与文化创意经济的知识劳工无一不受到资本逻辑与跨国劳动分工等型塑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压制;其二则对马克思的作品精髓、新闻思想渊源和实践转向进行了再度审视。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论著作的版(文)本变迁与谱系研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系统清理西方文论著作在本土与异域的版(文)本变迁情况,绘制出谱系图;深入考察各个版(文)本之间在"十三页"层面上的差异以及其原因,并对其进行意义、内涵阐释;确立西方文论著作版(文)本遴选原则。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关键词句段提取与数据库统计方法,从四个层面考察舆论观念在现代中国的兴起与演变。首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舆论意义类型可划分为品评人物、朝堂之争、民心民意、方法建议。其次是用舆论替代清议的现代动因,指出皇权政治体制内的清议概念无法适应时代转型的需求;接下来是中国语境中的"舆论"与西方语境中的"public opinion"的字源对比,指出舆论观念的兴起适应于从传统皇权转向现代民主国家的时代需求,舆论概念的使用消减"公论"所携带的官方倾向与精英色彩;通过分析现代中国与西方舆论观念的异同,发现西方舆论思想在向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对现代中国告别皇权专制、追求民族解放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然而,这种思想启蒙作用没有彻底完成,传统力量对西方舆论思想进行了"选择吸收与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6.
熊燃  盘石军 《新闻前哨》2008,(12):44-46
我国古代报刊在向近代报刊的转变中走向了与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相异的道路。促使中国近代报刊走向不同道路的因素.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状况使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脱离了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的轨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本文旨在探讨第二种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将从政治情结、立言、教化和重义轻利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详细地介绍和评价外国管理思想史的著作,它把横向分析与纵向剖析有机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出西方管理思想史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各学派的基本内容实质。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着重分析和介绍了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和学说的渊源;第二篇重点分析和介绍了西方  相似文献   

18.
由欧阳宏生教授主持撰写的《电视批评学》一书。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近55万字的著作从研究电视批评的性质、作用入手,考察了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通过梳理西方电视批评主要流派及研究状况,探究了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1993年新著《大失控与大混乱》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这部专著以其独特的视角与见解全面评估了20世纪,剖析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此书因其战略性、政策性的特点与融哲学、政治和国际事务于一体的风格,引起西方舆论界的重视。 在这本专著中,布热津斯基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的批判性的剖视尤其发人警省。他认为对于那些生活于匮乏境地的国家的人们来说,西方好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实际上西方国家本身并无一套健全的理想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可以对人们的未来作出重要指导。他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们饱受西方转移污染型产业加重雾霾天气之苦时,美国主流媒体却把北京城讽为机场里的吸烟区,甚至把雾霾和社会主义制度牵强附会起来;当我们为昆明暴恐事件悲痛万分之时,CNN在报道时却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当我们在为西方昂贵的奢侈品埋单、奢靡之风侵蚀社会风气之时,诸多西方媒体却批评这些西方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是暴发户。近年来,随着美国等西方世界危机的加深与人们认识的深化,"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政治符号式话语的虚伪性日益被人识破,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利用"生态""反恐""时尚"等日常生活性的新型话语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