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理论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由此建立了一个严密完整的教育学体系。他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他的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无疑,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继承他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 在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它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赫尔巴特则把教育心理学化推向了高潮。赫尔巴特以他的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较完整的经验教育学体系。他这一体系中,“德行是给予整个教育目的的名词”,“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从这里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德育在赫尔巴特整个教育思想中的地位。重视德育,在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史上是普遍的,而注重德育中的心理分析,以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德育体系,则是赫尔巴特发前人之所未发,属于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是他教育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而教学论则在这部暑作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本书第二篇集中论述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教学、教学进程和教学结果等教学论体系。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和主知主义心理学观的局限,他没有达到建立科学教学论体系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他的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早在19世纪初.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就提出要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设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一截至目前为止,我国高师教育学教材都把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以及科学教育阶段。持此分段者的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资产阶级教育学,还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真正科学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第三阶段从何开始?教材提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要逐步使教育活动在科学的规范下展开,并使教育成为一门科学,教育者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种努力和探索。康德认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赫尔巴特也强调:"必须要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而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就是心理学和哲学。时至今日,教育和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许多门科学在其研究范畴中都涉及到人,例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人类学、医学等等。在科学的总体系中,教育学是以人的教育作为自己独立的、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8.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的赫尔巴特在构建教育学理论大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以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并把心理学的运用贯穿在整个教育学体系即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的论述中,其教育心理学化努力对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从探寻心理学化的条件入手,理性地分析了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对正确理解赫尔巴特及教育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研究的科学追求 (一)西方教育研究的科学取向 "如果从教育史的谱系来看,可以说,把教育作为一个近代问题提出来的是洛克;通过批判的、浪漫的优秀文学作品把教育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思想体系的人是卢梭;而最后,在卢梭赋予的空想的基础以及裴斯泰洛齐赋予的个人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其科学的基础,试图把教育研究变成一门独立科学的人,却是赫尔巴特."近代率先为教育科学奠定基础的,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如何奠定教育科学基础,这要从他深受实证主义哲学影响说起.  相似文献   

10.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发展历程表明:夸美纽斯的教育心理思想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卢梭的思想中舍有率性而为的人文哲学意味;裴斯塔洛齐通过实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使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得以开始:赫尔巴特首次使心理学与教育明确结合起来;杜威、皮亚杰等人则在心理学不断趋于科学化的基础上推进了教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日教育》2011,(4):46
早在19世纪初,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就提出要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设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两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当我们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时一样不能忽视德育心理对于实施有效育德的  相似文献   

13.
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创始人,他的教育学说,特别是教学过程的学说,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指出了赫尔巴特的出身、时代背景、政治立场和哲学基础,说明他的全部教育学说是为维护德国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其次,对赫尔巴特的心理学说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对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含义、要求和方法,作了明确的剖析与阐述,最后,作者在肯定赫尔巴特教育学说中积极因素和对教育科学历史贡献的同时,明确的指出,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学说是机械的形式主义的,他把教学的步骤、方法完全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等脱离开来,使之成为一切课的进行公式,是安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与心理学都滋生于哲学的土壤,同样经历了"伪科学"的命运.选今为止,教育学与心理学工作者为使教育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关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教育学主要存在着自然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两种趋向;心理学主要存有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化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化三种倾向.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可据皈依的对象不同分为"姓教"的教育心理学与"姓心"的教育心理学,前者强调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教育,实为"心理教育学"后者强调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的心理现象,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从教育史的谱系来看,可以说,把教育作为一个近代问题提出来的是洛克;通过批判的、浪漫的优秀文学作品把教育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思想体系的人是卢梭;而最后,在卢梭赋予的空想的基础以及裴斯泰洛齐赋予的个人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其科学的基础,试图把教育研究变成一门独立科学的人,却是赫尔巴特。”近代率先为教育科学奠定基础的,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如何奠定教育科学基础,这要从他深受实证主义哲学影响说起。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曾发生“教育心理化”运动,即主张把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是这次运动的代表。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赫尔巴特把自己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他认为教育者的首要科学,虽然不是全部科学,是心理学,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  相似文献   

17.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类实践的各方面基本问题中,尤其显示出“伦理学的兴趣”,他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美学的原理之上,提出了一种美德融通的机制,并将其最终指向了人的教化(Bildung)。以人的教化为目的的教育行动必须沿着审美的道路才能促成道德性格的形成,这也是教学和训育具有教育性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美学人类学视野中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才能充分彰显其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对建立学科教育学的认识目前,中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课,分别在二、三年级开设.任课教师分属不同的教研组,教学上很少联系.心理学和教育学在讲一般教育理论时,往往脱离小学各科教学实际;教材教法课却因强调具体教法而忽视理论.学生学了一门又一门教育专业课程,却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更难以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根据这一现状,我们认为,中师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在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其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改革课程设置,把教育基础理论和教材教法研究有机联系起来.建立综合性的教育专业课程——学科教育学,将成为改革中师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科研结构的一个突破.学科教育学的内容比各科教材教法广泛丰富得多.它不等于心理学、教育学和教材教法三者的拼凑,而是体现了当前整个科学  相似文献   

19.
周采 《教育学报》2006,2(5):3-11
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皮亚杰(J.P.Piaget1896~1980)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十几岁起即发表科学论文,大学时代主修生物学,1918年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在研究了生物学之后,皮亚杰又研究了认识论,他发现在认识论与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那就是心理学。后来,皮亚杰转向儿童心理研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严密而丰富的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把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经验科学。他的儿童发展思想和研究成果,对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对于中小学教育和婴幼儿教育均有着广泛的影响。《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