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注重平等对话,强调理性批判,是国家和市民之间的对话空间。本文将公共空间概念与理论引入比较教育学,剖析构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合理架构比较教育学的公共空间,为实现民族文化间的平等对话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2.
"对话"指人与人之间以语言、思维等为媒介的一种特定的沟通、交流方式和相互影响;教学正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在特定情境中的教师、学生、作者(编者)及文本间的多向互动交往方式,所以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对话。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以语言为媒介的对话过程中吸收相关学科信息及知识,而语文教学是以语言为媒介展开的一场对话,影响和促进对话主体言语能力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对话的过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在文化全球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迎来了文化全球化的潮流,各民族文化由于自身特点不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民族文化之间对话交流陷入困境。哈贝马斯话语伦理提出了可普遍化原则、话语实践伦理原则,以及为实现交往合理性的三条途径: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承认和尊重一定的规范标准、建构良好的对话交往环境。哈贝马斯话语伦理为各民族文化对话交流提供了基本原则和途径,在文化全球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沟通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学习和思考的工具,语言同时也是促进孩子交往能力和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各种学习活动得以展开。但是,智障儿童大多存在语言障碍、语言发展迟缓、语言理解能力差等问题。但是他们具有学习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运用有效的教育和训练,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的学习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对话是教学交往中最重要的途径和形式。同时,语言是交流与交往的工具,语言学习只有通过交往、用语言交际才能使学生学会真实地使用语言。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  相似文献   

6.
已有视频图像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存在三种不同的视角和路径,即将视频作为教育教学媒介,作为课堂互动的研究工具和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之于视频图像分析的理解,习惯性地停留于"媒介""工具""应用""方法"和"手段"等层面上,低估了教育视频图像分析的理论创生价值及其对于教育理论生产的独特价值,包括它带来的新的理论知识来源及表现形式、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理论世界。当代教育研究的"视频图像转向",意味着"视频图像"从"工具取向"转向"理论取向";教育学理解方式、研究方式、创制方式,将从"通过视频与图像分析"转向"视频与图像层面上的分析";教育学表达方式、修辞方式或写作方式,将从基于文字语言的表达,转向基于文字语言、视频图像语言交融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省份,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发现以理论课堂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对各民族的正确认知,以民汉同宿和第二课堂为抓手和媒介巩固大学生跨族际间的积极情感、促进民汉学生友好往来使该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理论教育和跨族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形势与政策教育遵循“主体—客体—主体”范式,其各主体是平等的,通过对话、沟通、理解、互动形成一种和谐交往关系,教育过程各主体互惠互利.目前我国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还存在教育者主体弱化、受教育者主体空场、客体媒介缺失等问题,必须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提升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客体的媒介作用来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从师生互动的意图是"影响学生"还是"促进理解"来分析,教学互动可分为策略理性(目的)教学互动与交往理性教学互动.策略理性教学互动旨在通过互动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交往理性的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理解为旨归、以生成为指向、通过师生对话与商谈而达成理解与共识.实现交往理性的教学互动,需要师生拥有共同的生活世界、语言的交往使用以及师生身份角色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媒介嬗变的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考察,发现媒介技术影响甚至决定着师生关系的模式,媒介的技术特点及其文化特征促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同形态。口语作为交流性技术,其文化属性决定在口传媒介环境下师生交往模式表现为双向互动规律,师生关系具有亲密性、平等性的特点。文字印刷媒介的隔离性削弱了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条件,而“专家系统”的诞生使得师生间呈现出权威性、等级性的社会关系,师生交往模式以单向交往为主。电子媒介技术使教学空间分化为在场教学空间和缺场教学空间,并建构出师生关系的新形态。此时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定制化教学”成为常态,师生交往方式回归主体间双向互动,师生关系逐渐趋向为平等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韩晓 《现代语文》2010,(5):138-139
文学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特殊的交往行为,是作者——译者——读者之间以文本为中介的言语行为,文学翻译批评以特殊读者的身份参与了对话,旨在理性、科学地评价这种交往行为的效度。文学翻译的交往行为属性决定了其内在地关联着三个世界并同时处于合理性研究的三个层面,交往各主体间是主体——客体——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实语言是教育交往的媒介。语言只有转化为直接性的言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交往。教育交往中的言语是言语主体在相互言说中表现“存在的事件”与“意义的生成”,是主体生命的自我表述。然而,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已因缺失和异化而产生困境。具体表现为:言语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双向对话;言语目的,重工具性价值轻目的性价值;言语内容,重本源轻流传;言语过程,重感知轻体验;言语理解,重符应轻生成。教育交往中言语困境产生的缘由包括:教育疏离生活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效率主义与教师权威的泛化等。走出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必须:消解中心,加强对话;重构言语环境,激活主体意识;丰富言语内容,注重体验生成;回归生活世界,指向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试图改变孤立的、个体独白式认同的主体哲学模式,探讨主体间的对话和交往关系,认为言语对话和交往行为为实现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创造了一种可能的条件。因此,哈贝马斯在语言的对话与交往中引进批判反思的理性原则,确立起主体间交往的有效性规范,为实现可能理解和彼此认同创造一种普遍的条件。正是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提供了一个通过语言交往实现自我认同的解释框架,从而奠定了自我认同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领域有几个理论问题亟须新的理解,以适应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概念理解已经走出了那种以主体民族为视角的观点,修正了过去单一注重现代教育的观点,开始将民族教育理解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两种语言及教学的关系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支持和民族语言的使用、民族成员的双语态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双语教学的科学政策。多元文化课程是在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民族教育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着转移,这种转移是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移,这种转移亦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向特殊政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碰撞、交融,高科技作为双刃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困惑,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即主体间通过符号协调和相互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相互理解、沟通和一致.他的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曙光,即跳出原来的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圈子,以社会世界为媒介,使主体世界(读者、作者等)与自然世界(文本)有机结合加以探讨,从而衍生出种种不确定、多元化的意义理解,给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6.
<正>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巨大影响是以环境作为工具,让儿童受到环境的浸染,从环境中获得一切,并将其化为己有。幼儿园公共环境是幼儿每天入园都会经过的地方,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那如何发挥公用环境的教育价值呢?我们鼓励幼儿参与公共环境的设计、讨论、布局和创作,充分发挥环境的“对话”“共享”等效用。这样幼儿园公共环境就不只是美丽的摆设,而是幼儿充分玩耍、操作、探索、表达的空间,师幼也在这一空间中展开有意思的对话与互动,教师亦能更清晰地走进幼儿、理解幼儿。  相似文献   

17.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学,首先必须探索汉语文教育学的特色何在。所谓中国语文教育,多指汉语文教育。汉语不仅是汉民族固有的语言,而且是我国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交际语,不仅是我国的主要语言,而且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语言;它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汉语文也是包括我国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和共同拥  相似文献   

18.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文化本质在于,它是以宣传教育为中心的政治行动领域的跨文化对话,这种对话既不以达成共识为目标,也不应过度强调文化冲突而将比较止于政治文化鉴识,而是要通过文化理解,从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设计、理论观点或实践做法中发现另一种文化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实现其目标的规律或诀窍。这种跨文化对话需要以话语形态上的可沟通性、平等与开放心态、对差异的尊重以及比较主体的价值发现意识、阈限意识作为基本条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必须基于“所指”和“能指”对不同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概念清理;必须努力寻求以标准化、本学科化为前提的话语对接,重视历史、文化和宏阔的社会视野,并充分实现与他国的政治社会化、政治传播、社会运动等领域的对话;必须特别关注异质性,并努力实现由“有无”之“是”向规律之“是”的视点转移;必须在全球史与现代性的历史方位上进行对话,并在宽容与党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构建的交往行为理论以达成主体间相互理解与一致为目标,强调主体间的对话与沟通,并把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进行的预设背景.交往视域中的高校德育是高校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之间以德育话语为媒介、通过平等自由对话、经由相互理解与解释而达成一致的交往行为.经由交往的新视域对高校德育进行的全新阐释,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有益启示: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贴近生活世界和重视交往成为高校德育超越当下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程玮 《高教探索》2013,(1):77-82,109
教学文化是教育文化的核心,其内涵阐明了教学文化建构主体的文化自主性并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实践交互生成集体学习的价值理念,它是以集体文化的生成过程和融合结果为基质,在交往学习场域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生成互文性的特质来呈现教育生活的文化样态,而这种教学文化生活形态的形塑根植于教学文化建构过程中教学主体间及文本借助于对话、交往和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